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箱包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漁具包。該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該漁具包本體的上端開口處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一個的支撐腿。這種結構的漁具包,在從漁具包內拿取漁具物品后,可將所拿取的漁具物品放置在翻轉后處于水平位置的頂蓋的內側面,頂蓋可一直處于打開狀態,需要再次從漁具包從拿取新的漁具物品時或向漁具包內裝入已拿出的漁具物品時,不需再手拿之前已拿出的漁具物品,可十分方便地放置漁具物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箱包
,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放置漁具物品的漁具包。
技術介紹
現代社會,垂釣作為ー種休閑活動,其衍生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垂釣除了配備通常的釣竿、釣鉤、釣線等配件,一般還會裝備浮子、沉子等其他配件,上述配件本身的種類也較多,往往在一副漁具中,成套配備。為便于攜帯和使用,成套或備用的釣鉤、釣線等主要配件及其他漁具通常裝載于漁具包中?,F有技術中的漁具包通常包括漁具包本體,漁具包本體的上端設有開ロ,該開ロ處設有頂蓋,頂蓋通常采用EVA復合面料的材料制成,使用者在使用漁具包內的漁具物品 或別的漁具物品時,通常將漁具包的頂蓋處于閉合狀態,將這些漁具物品放置在頂蓋的外表面。這種結構的漁具包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使用者只有打開頂蓋,才能將漁具包內的漁具物品取出,并且需要拿在手上,將頂蓋閉合置于水平位置后,才可將剛取出的漁具物品放置于頂蓋的外表面,此時,如果使用者又需要拿出漁具包內其他的漁具物品或需要將已拿出的漁具物品放進漁具包內,則需要重新打開頂蓋,頂蓋上的物品就需要拿在手上,或擱置于其他地方,把頂蓋閉合后,才能將原本放置在頂蓋的外表面,從而使得漁具物品的放置十分不方便。因此,如何研發出ー種放置漁具物品十分方便的漁具包,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漁具包,該漁具包可以較為方便地放置漁具物品。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該漁具包本體的上端開ロ處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優選的,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通過拉鏈連接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形成可拆卸連接。優選的,所述漁具包本體上沿所述頂蓋翻轉方向對設有兩根肩帶。優選的,所述頂蓋的外側設有用于覆蓋所述頂蓋的覆蓋層,該覆蓋層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所述頂蓋活動連接,所述覆蓋層的ー邊的相對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所述頂蓋形成可拆卸連接。優選的,所述覆蓋層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的一邊為所述漁具包本體上活動連接所述頂蓋的一邊的相對邊。優選的,所述覆蓋層通過粘扣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頂蓋形成可拆卸連接。優選的,所述覆蓋層內設有具有一定厚度的內村。優選的,所述頂蓋的內側面為內凹形結構。優選的,所述漁具包本體的側面設有與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的撲袋。優選的,所述漁具包本體的上端兩側分別設有拎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該漁具包本體的上端開ロ處設有頂蓋,所述頂蓋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所述頂蓋可繞該邊翻轉,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這種結構的漁具包頂蓋的一邊與漁具包本體形成活動連接,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形成可拆卸連接,所述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連接時,頂蓋處于閉合狀態;所述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分離時,頂蓋可繞與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的一邊翻轉,由于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頂蓋翻轉至水平位置時,頂蓋的外側面可由所述支撐腿進行支撐,此時頂蓋的內側面形成漁具物品放置面,可將漁具物品放置于頂蓋的內側面上。這種結構的漁具包,在從漁具包內拿取漁具物品后,可將所拿取的漁具物品放置 在翻轉后處于水平位置的頂蓋的內側面,頂蓋可一直處于打開狀態,需要再次從漁具包從拿取新的漁具物品時或向漁具包內裝入已拿出的漁具物品時,不需再手拿之前已拿出的漁具物品,可十分方便地放置漁具物品。優選方案中,所述漁具包本體上沿所述頂蓋翻轉方向對設有兩根肩帯。這種方案可將漁具包作為雙肩包使用,可用于長途移動。進ー步的方案中,可在所述頂蓋的外側設有用于覆蓋所述頂蓋的覆蓋層,該覆蓋層的ー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頂蓋活動連接,所述覆蓋層的ー邊的相對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所述頂蓋形成可拆卸連接。使用者通過肩帶背起漁具包后,覆蓋層可使人背部不受支撐腿的摩擦傷害。優選方案中,所述漁具包本體的上端兩側分別設有拎手。在漁具包本體上端的兩側分別設有拎手,可便于手拎漁具包,方便短途移動。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漁具包的ー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閉合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背負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圖4中漁具包本體10、頂蓋11、支撐腿12、覆蓋層13、拎手14、撲袋15、肩帶16。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請參看圖I-圖4,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漁具包的ー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閉合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I中漁具包處于背負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10,在ー種具體的方案中,漁具包本體10可以呈矩形,該漁具包本體10的上端開ロ處設有頂蓋11,頂蓋11可以采用硬質材料的EVA復合面料制成,所述頂蓋11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10活動連接,所述頂蓋11可繞該邊翻轉,所述頂蓋11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10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11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12,優選的方案中,為了穩固支撐頂蓋11,支撐腿12的數量可以為兩個。這種結構的漁具包,頂蓋11的一邊與漁具包本體10形成活動連接,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10形成可拆卸連接,所述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10連接時,如圖2所示,頂蓋11處于閉合狀態;所述其余各邊與漁具包本體10分 離時,如圖3所示,頂蓋11可繞與漁具包本體10活動連接的ー邊翻轉,由于頂蓋11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12,頂蓋11翻轉至水平位置時,頂蓋11的外側面可由所述支撐腿12進行支撐,此時頂蓋11的內側面形成漁具物品放置面,可將漁具物品放置于頂蓋11的內側面上。這種結構的漁具包,在從漁具包內拿取漁具物品后,可將所拿取的漁具物品放置在翻轉后處于水平位置的頂蓋11的內側面,頂蓋11可一直處于打開狀態,需要再次從漁具包從拿取新的漁具物品時或向漁具包內裝入已拿出的漁具物品時,不需再手拿之前已拿出的漁具物品,可十分方便地放置漁具物品。具體的方案中,頂蓋11的一邊可與漁具包本體10車死,二者之間采用軟質面料或皮料連接,或者頂蓋11與漁具包本體10 —體設置,二者連接處同樣采用軟質面料或皮料,本專利技術對頂蓋11與漁具包本體10的連接方式不做限制,只要頂蓋11可繞二者的連接處翻轉即可。具體的方案中,所述頂蓋11的其余各邊通過拉鏈連接與所述漁具包本體10形成可拆卸連接。頂蓋11與漁具包本體10的這種連接方式,可較為方便地打開或閉合頂蓋11。優選方案中,如圖4所示,所述漁具包本體10上沿所述頂蓋11翻轉方向對設有兩根肩帶16。這種方案可將漁具包作為雙肩包使用,可用于長途移動。進ー步的方案中,可在所述頂蓋11的外側設有用于覆蓋所述頂蓋11的覆蓋層13,該覆蓋層13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10或頂蓋11活動連接,所述覆蓋層13的一邊的相對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10或所述頂蓋11形成可拆卸連接。使用者通過肩帶16背起漁具包后,覆蓋層13可使人背部不受支撐腿12的摩擦傷害。具體的方案中,所述覆蓋層13與所述漁具包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該漁具包本體的上端開口處設有頂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一個的支撐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漁具包,包括漁具包本體,該漁具包本體的上端開ロ處設有頂蓋,其特征在干,所述頂蓋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活動連接,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頂蓋的外側面設有不少于ー個的支撐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具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的其余各邊通過拉鏈連接與所述漁具包本體形成可拆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具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漁具包本體上沿所述頂蓋翻轉方向對設有兩根肩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漁具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的外側設有用于覆蓋所述頂蓋的覆蓋層,該覆蓋層的一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所述頂蓋活動連接,所述覆蓋層的ー邊的相對邊與所述漁具包本體或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