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設有養殖區,養殖區周邊設有坡度為20-40度緩坡,緩坡上埋設有內表面光滑、臺柱狀的收集缸,收集缸缸口與緩坡處于同一個面,收集缸上方設有進水管。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無損傷捕蟹方法,包括:1)放水時機的選擇:計算上述河蟹養殖池塘的養殖區水量,根據放水速度,擇定開始放水的時間,保證18:00時達到水位最低點;2)放水:將水放至養殖區的水位低于收集缸缸口30cm以上;3)注水:將外部水源向收集缸內注入;4)捕撈:用抄網撈蟹裝箱。本發明專利技術優點是:捕撈速度快,捕撈徹底,對蟹不會造成損傷,尤其針對扣蟹,利于后期成蟹的養成,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和成本,提高了捕撈效率和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河蟹捕捉
,具體地說,是。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中華絨螯蟹扣蟹人們更多地關注其產量、投喂、運輸等,而對于中華絨螯蟹扣蟹的捕捉方式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采用的捕捉方式有放干水人工直接捕捉、地籠捕捉、罾網捕捉和藥物誘捕等方式,使捕捉的扣蟹易于死亡、斷肢、捕捉效率低和存在生態風險,不利于后期中華絨螯蟹成蟹的養成。·中國專利文獻CN 201020651593. 5,申請日2010-12-10,提供了一種采用塑料管材、管件組裝成型的捕貝、捕蟹器,它具有一三通管,在三通管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橫置直管,在一側的橫置直管上開設有通氣孔,在各橫置直管的外側端分別裝配有管堵,在三通管的下端通過一連接直管連接一變徑管,該變徑管的下端連接一豎置直管;中國專利文獻CN 200920012231.9,申請日2009-03-23,提供一種尤其適合于捕蟹愛好者的結構簡單、捕捉成功率高的捕蟹籠,包括底網和與底網相配合可形成閉合空間的網罩,其結構要點是在底網上設置有垂直于底網的頂端為斜面、底部具有側孔的滑套管;滑套管內設置有銷桿,銷桿的下方為彈簧,誘餌線通過側孔設置在銷桿上;網罩的線繩設置在銷桿和滑套管的斜面之間,在網罩上設置有浮漂;滑套管上的吊環通過吊線與吊桿相連。中國專利文獻CN200810172841.5,申請日2008-10-27,提供了一種捕蟹籠具,該捕蟹籠有骨架,為方形螺旋彈簧狀,兩端為矩形框架,在骨架外包裹有網片,在網片上連接有誘食袋和取蟹口,在誘食袋的口上和取蟹口上均連接有拉鏈,在兩端矩形框架的網片上有進蟹口,進蟹口向內凹陷,在捕蟹籠具內放入誘蟹食,蟹聞到誘蟹食的香味后,從捕蟹籠兩端的進蟹口進入到捕蟹籠內吃食,由于蟹具有吃食兇猛,吃到嘴的食不愿意放下的特點,凡是進入到籠具內來進食的蟹均被捉住,捕捉蟹時勞動強度小,捕撈效率高。但是上述捕蟹裝置或多或少都具有捕獲量小、捕捉效率低、對蟹造成損傷的缺陷。因此亟需一種無損傷、捕獲量大、快速高效、節約成本的中華絨螯蟹扣蟹捕捉方法,但是目前關于這類方法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生態無損傷的捕蟹設施。本專利技術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無損傷的捕蟹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設有養殖區,所述的養殖區的邊沿設有緩坡,所述的緩坡上埋設有收集缸,所述的收集缸的缸口所在的面與緩坡所在的面為同一個面。所述的緩坡的坡度為20-40度。所述的緩坡的坡度為30度。所述的收集缸的內表面是光滑的。所述的收集缸呈臺柱狀,缸口大于缸底。所述的收集缸的上方設有進水管。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損傷捕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放水時機的選擇計算如上任一所述的河蟹養殖池塘的養殖區水量,根據放水速度,擇定開始放水的時間; 2)放水將水放至養殖區的水位低于收集缸的缸口30cm以上; 3)注水將外部水源向收集缸內注入; 4)捕撈觀察蟹聚集的情況,用抄網撈蟹裝箱。 步驟4)后還可以再次按步驟2) -4)的流程進行多輪捕捉。步驟I)所述的的放水時機的選擇其標準是保證18 00時達到水位最低點。步驟4)所述的抄網為圓形口,直徑為30_50cm。本專利技術優點在于 1、本專利技術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設有緩坡和埋設于緩坡上的收集缸,充分利用了蟹在高密度時具有追溯水流源頭的習性,便于后期捕蟹,捕撈速度快,捕撈徹底,對蟹不會造成損傷,尤其針對扣蟹,利于后期成蟹的養成; 2、本專利技術的無損傷捕蟹方法,其放水時機的選擇科學合理,保證了捕撈快速高效的進行; 3、本專利技術的無損傷捕蟹方法排水位控制在低于收集缸缸口30cm以上,目的是形成無水覆蓋的緩坡區,可在通過進水管進水時形成水流,利于河蟹感知; 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和成本,顯著的提高了捕撈的效率和質量。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專利技術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養殖池塘的俯視圖。附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I.養殖區 2.緩坡 3.陡坡4.收集缸 5.進水管 實施例I本專利技術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養殖池塘 請參照圖1,圖I是本專利技術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養殖池塘的俯視圖。所述的養殖池塘設有養殖區1,所述的養殖區I的邊沿設有緩坡2,所述的緩坡2的坡度為30度,其下方連接陡坡3,所述的陡坡3的下端直接連接養殖區I的底部。所述的緩坡2上埋設有收集缸4。請參照圖2,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所述的收集缸4為臺柱形,缸口直徑為80cm,缸底直徑為40cm,高是75cm。收集缸4的缸口所在的平面與緩坡2的坡面所在的平面在同一個面上,收集缸4的內表面是平滑的,收集缸4的上方設有進水管5,所述的進水管5的直徑是10cm。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緩坡2的設置可以在養殖區I的某一段邊沿,也可以在養殖區I邊沿設置多個緩坡2 ;所述的緩坡2的坡度為優選30度,但在20-40度范圍內均可,以利于河蟹攀爬;所述的緩坡2上可設置多個收集缸4 ;所述的收集缸4不僅限于臺柱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狀;所述的收集缸4的規格不僅限于本實施例,但是收集缸4的高度最好在75cm,以保證河蟹進入之后在短時間內無法游出,同時 本實施例的收集缸4的規格是較為適宜的,有足夠的容量便于在捕蟹時的暫存;所述的收集缸4的內表面是平滑的,如加釉或鋪設PV材料等,可防止進入收集缸4中的蟹游出。本專利技術的無損傷捕蟹的養殖池塘其捕蟹的原理是利用蟹在高密度時具有追溯水流源頭的習性,如中華絨螯蟹等。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生態無損傷捕捉扣蟹的方法 (I)放水時機的選擇計算養殖區I水量,根據放水速度,擇定開始放水的時間。最好是白晝開始放水,至18 00時可以達到水位最低點。(2)放水放水時,在放水口設置防逃設施。盡可能將水放至不能再降為止,至少保證養殖區I的水位低于收集缸4的缸口 30cm以上。(3)注水將外部水源地養殖用水從進水管5注入收集缸4中,水滿后溢出順著緩坡2流向養殖區。扣蟹感知水流后,將溯流而上,進入水缸中,難以再逃逸。(4)捕撈用手電觀察收集缸4中扣蟹聚集的情況,然后用抄網將扣蟹撈出裝箱。(5)循環捕蟹再次按流程放水-注水-捕撈,進行第二輪捕捉。當蟹的產量高時,則可以多次重復上述過程,以盡可能的提高捕蟹的徹底性。需要說明的是,捕蟹的時間控制在夜晚,主要是符合河蟹的生活運動規律;排水位(即放水后的養殖區I的水位)控制在低于收集缸4缸口 30cm以上,目的是形成無水覆蓋的緩坡區,可在通過進水管5進水時形成水流,以便河蟹感知;所述的水流的速度控制在河蟹扣蟹可感知的強度,并可以讓捕蟹時間維持在4h左右,因而水流速度以O. 001-0. 002m3/s為宜;所述的水流要求是直接隔空注入收集缸4內;所述的抄網可以設計成圓形,直徑30-50cm,優選40cm,這樣每一次捕撈時都能深入收集箱3的底部,但是不會碰掉收集缸4邊角的扣蟹。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的生態無損傷的捕捉扣蟹方法試驗 按照實施例2所述的方法,對于面積2500 m2的養殖區I,進水速度約O. 002 m3/s,第一輪捕撈約2h完成,捕獲量占養殖區I中扣蟹總量的60% ;第二輪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設有養殖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區的邊沿設有緩坡,所述的緩坡上埋設有收集缸,所述的收集缸的缸口所在的面與緩坡所在的面為同一個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設有養殖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區的邊沿設有緩坡,所述的緩坡上埋設有收集缸,所述的收集缸的缸口所在的面與緩坡所在的面為同一個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坡的坡度為20-40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坡的坡度為30度。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缸的內表面是光滑的。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缸呈臺柱狀,缸口大于缸底。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便于無損傷捕蟹的河蟹養殖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缸的上方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賢繼,沈亞達,王成輝,魏華,馬旭洲,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海洋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