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散熱基座,包含:一本體,所述本體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及一第三延伸臂及一第四延伸臂,并所述延伸臂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三彎折部及一第四彎折部,且所述延伸臂相反該本體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通過該第一、二、三、四彎折部的設置可大幅提升所述延伸臂的結構強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散熱基座,尤指ー種通過于散熱基座的固定延伸端兩側以彎折延伸設置強化結構的散熱基座。
技術介紹
現行電子設備或電子裝置中皆具有負責運算的電子元件,而所述電子元件運作時會產生熱量無法自行解熱,故需通過散熱單元進行輔助散熱,常見的散熱單元包含散熱器、散熱鰭片組、熱管、散熱板、均溫板等,而各式發出熱量的電子元件其尺寸規格并不相同且并無法直接與前述散熱單元直接進行組裝,則需通過一基座先與所述散熱單元組合后,再由該基座與該電子元件結合進行輔助散熱的工作,而該基座與該電子元件結合后需進行定位及固定,通過于該基座四隅設置延伸臂,并通過于所述延伸臂的末端設置孔洞,通過固定元件以螺鎖的方式穿過所述孔洞,將該基座鎖固于電子元件所插接的基板上。 公知技術中的基座由板材通過沖壓加工的方式所制成,而該基座的延伸臂結構較為細長導致結構強度較差,故當進行鎖固時,該延伸臂易受到外力影響造成變形產生不合格產品,進而令組裝不便及生產成本増加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為解決上述公知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可提升散熱基座強度的散熱基座。為達上述的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散熱基座,包含一本體;所述本體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及ー第二延伸臂及ー第三延伸臂及ー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三彎折部及一第四彎折部,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相反該本體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具體而言,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散熱基座結構,包含一本體,所述本體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及ー第二延伸臂及ー第三延伸臂及一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三彎折部及一第四彎折部,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相反該本體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一、ニ、三、四彎折部設于該第一、ニ、三、四延伸臂的長邊。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一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一折邊及ー第二折邊,分設于該第一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一、ニ折邊分別由該第一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一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 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二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三折邊及ー第四折邊,分設于該第二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三、四折邊分別由該第二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二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三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五折邊及ー第六折邊,分設于該第三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五、六折邊分別由該第三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三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四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七折邊及ー第八折邊,分設于該第四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七、八折邊分別由該第四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四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一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一折邊及ー第二折邊及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設于該第一折邊,所述第二凹部設于該第二折邊。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二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三折邊及ー第四折邊及一第三凹部及一第四凹部,所述第三凹部設于該第三折邊,所述第四凹部設于該第四折邊。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三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五折邊及ー第六折邊及一第五凹部及一第六凹部,所述第五凹部設于該第五折邊,所述第六凹部設于該第六折邊。優選的是,所述的散熱基座,所述第四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七折邊及ー第八折邊及一第七凹部及一第八凹部,所述第七凹部設于該第七折邊,所述第八凹部設于該第八折邊。通過本技術可大幅提升散熱基座的所述延伸臂結構強度,降低所述延伸臂受彎曲應カ造成變形的機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本體 I第一延伸臂11第一彎折部111第一折邊1111第二折邊1112第一凹部1113第二凹部1114第二延伸臂12第二彎折部121第三折邊1211第四折邊1212第三凹部1213第四凹部1214第三延伸臂13第三彎折部131第五折邊1311第六折邊1312第五凹部I3I3第六凹部1314第四延伸臂14第四彎折部141第七折邊1411第八折邊1412第七凹部1413 第八凹部1414定位孔1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請參閱圖1,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技術散熱基座結構,包含一本體I ;所述本體I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11及一第二延伸臂12及一第三延伸臂13及一第四延伸臂14,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11、12、13、14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111及一第二彎折部121及一第三彎折部131及一第四彎折部141,所述第一、ニ、三、四延伸臂11、12、13、14相反該本體I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15。所述第一、ニ、三、四彎折部111、121、131、141設于該第一、ニ、三、四延伸臂11、12、13、14的較長的兩側邊(即長邊)彎折延伸所形成。請參閱圖2,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惟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第一彎折部111還具有一第一折邊1111及一第二折邊1112分設于該第一延伸臂11兩側,所述第一折邊1111及第ニ折邊1112分別由所述第一延伸臂11的外側向該第一延伸臂11的內側的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第二彎折部121還具有一第三折邊1211及一第四折邊1212,分設于該第二延伸臂12兩側,所述第三折邊1211及一第四折邊1212分別由所述第二延伸臂12的外側向該第二延伸臂12的內側的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第三彎折部131還具有一第五折邊1311及一第六折邊1312,分設于該第三延伸臂13兩側,所述第五折邊1311及一第六折邊1312分別由所述第三延伸臂13的外側向該第二延伸臂13的內側的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第四彎折部141還具有一第七折邊1411及一第八折邊1412,分設于該第四延伸臂14兩側,所述第七折邊1411及一第八折邊1412分別由所述第四延伸臂14的外側向該第四延伸臂14的內側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請參閱圖3,為本技術散熱基座結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部分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故在此將不再贅述,惟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為所述第一彎折部111還具有一第一折邊1111及一第二折邊1112及一第一凹部1113及一第二凹部1114,所述第一凹部1113設于該第一折邊1111,所述第二凹部1114設于該第二折邊1112。所述第二彎折部121還具有一第三折邊1211及一第四折邊1212及一第三凹部1213及一第四凹部1214,所述第三凹部1213設于該第三折邊1211,所述第四凹部1214設于該第四折邊1212。所述第三彎折部131還具有一第五折邊1311及一第六折邊1312及一第五凹部1313及一第六凹部1314,所述第五凹部1313設于該第五折邊1311,所述第六凹部1314設于該第六折邊1312。所述第四彎折部141還具有一第七折邊1411及一第八折邊1412及一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散熱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體,所述本體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及一第三延伸臂及一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一、二、三、四延伸臂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三彎折部及一第四彎折部,所述第一、二、三、四延伸臂相反該本體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散熱基座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體,所述本體的四隅分別延伸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及一第三延伸臂及一第四延伸臂,所述第一、二、三、四延伸臂的兩側分別延伸一第一彎折部及一第二彎折部及一第三彎折部及一第四彎折部,所述第一、二、三、四延伸臂相反該本體的一端分別設有至少一定位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散熱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彎折部設于該第一、二、三、四延伸臂的長邊。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散熱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一折邊及一第二折邊,分設于該第一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一、二折邊分別由該第一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一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散熱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三折邊及一第四折邊,分設于該第二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三、四折邊分別由該第二延伸臂兩側的外側向該第二延伸臂的內側延伸所形成。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散熱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彎折部還具有一第五折邊及一第六折邊,分設于該第三延伸臂兩側,所述第五、六折邊分別由該第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府融,
申請(專利權)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