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由正反轉控制模塊和自鑒相電路模塊組成,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換向接線端連接至三相電源和三相電機的輸入接線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具有采樣信號輸入端、控制信號輸入端和自鑒相控制輸出端,自鑒相電路模塊的自鑒相控制輸出端連接于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包括順次連接的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隔離反饋電路單元、EMR執行單元和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連接采樣信號輸入端,EMR執行單元連接自鑒相控制輸出端,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連接控制信號輸入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三相電機,以實現正反轉控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子控制器,特別涉及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
技術介紹
三相交流異步電機正反轉切換的實現是通過改變 接入三相電機負載中的任意兩相電源的相序來實現的。因此,為了改變三相電機的正反轉的最簡 單做法是,斷開電機電源,然后把接在三相電機的接線盒上的任意兩根相電源線對調后接上即可。為了改變現狀,一種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被應用到三相電機中,實現三相電機的正反轉切換操作,該控制器是通過電子控制的方式來取代人工接線的過程。參閱圖I所示,這種常用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為一固體開關,具有3個控制輸入端,分別連接F (正轉)、R (反轉)和GND信號線,以及6個換向接線端,其中3根連接三相電源線U、V、W,另外3根連接于三相電機的3個接線端子。這樣,只要在控制輸入端輸入F信號或R信號,即可通過光耦驅動輸出可控硅實現三相電機端接線與電源端接線間的線線交換功能,從而實現電機換向。然而,這種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是存在不足之處的對于6個換向接線端的接線順序的不同會導致實際上無法正確控制三相電機正反轉。例如,換向接線端的第一對接電源線U和電機LI,第二對接電源線V和電機L2、第三對接電源線W和電機L3時,輸入F信號即控制該電機正轉,輸入R信號即控制該電機反轉,這是一種接線正確的情況。假如在接線時,換向接線端的第一對接電源線V和電機LI,第二對接電源線U和電機L2、第三對接電源線W和電機L3時,則輸入F信號卻控制該電機反轉,輸入R信號卻控制該電機正轉。因此,用戶往往要通過先調整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的電源接線來確定電機運轉的方向,然后才能正確使該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由此可見,現有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在安裝調試過程是比較煩瑣的,存在不便利之處。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提出一種可以自鑒相的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實際使用時無須預先試驗調整接線順序,即可自動實現正確的電機正反控制。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由正反轉控制模塊和自鑒相電路模塊組成,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換向接線端連接至三相電源和三相電機的輸入接線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具有采樣信號輸入端、控制信號輸入端和自鑒相控制輸出端,自鑒相電路模塊的自鑒相控制輸出端連接于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包括順次連接的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隔離反饋電路單元、EMR執行單元和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連接采樣信號輸入端,EMR執行單元連接自鑒相控制輸出端,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連接控制信號輸入端。進一步的,所述的自鑒相電路模塊具體是-米樣信號輸入端Ua串聯一電阻Rl后連接至電容Cl的第一端,米樣信號輸入端Ub連接于電容Cl的第二端,還串聯一電阻R2,采樣信號輸入端Uc串聯一電阻R3后連接至電阻R2的第二端,構成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電阻Rl的第二端還串聯一電阻R4和雙向TVS二極管Dl后連接至一光電耦合器Ul的輸入正極,電阻R2的第二端接于該光電稱合器Ul的輸入負極,該光電稱合器Ul的輸出正極串聯一電阻R5,構成隔離反饋電路單元;-電阻R5的第二端接至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控制線圈、第二控制線圈的一端和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負極,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正極分別連接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控制線圈、第二控制線圈的另一端,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開關的公共端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Vcc-Reverse,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 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Vcc-Reverse,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二開關的公共端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Vcc-Forward,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Vcc-Forward,光電率禹合器Ul的輸出負極串聯一電容C2,電容C2的第一端串接一電阻R6后連接于三極管Ql的基極,電容C2的第二端連接于三極管Ql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GND,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GND,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于二極管D3的正極,三極管Ql的集電極還串接一電阻R8至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于二極管D2的正極,構成EMR執行單元;-電阻R5的第二端連接至二極管D4和二極管D5的負極,二極管D4的正極為控制信號輸入端F,二極管D4的正極還連接于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開關的常開觸點和第二開關的常閉觸點,二極管D5的正極為控制信號輸入端R,二極管D5的正極還連接于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開關的常閉觸點和第二開關的常開觸點,三極管Ql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連接至三極管Q2的集電極,三極管Q2的發射極連接于三極管Q4的基極,還串接一電阻R7后接地,三極管Q4的發射極接地,三極管Q2的基極和三極管Q4的集電極通過電阻R9連接于二極管D4和二極管D5的負極,接地線為控制信號輸入端GND,構成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進一步的,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具體是控制輸入端SSRVcc-Reverse串聯一反接的穩壓二極管D6后再串聯光I禹管U6、光f禹管U7、光f禹管U8和光I禹管U9的輸入端,串聯的光耦管U6和光耦管U7的輸出端分別連接限流電阻R14和限流電阻R15至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3的兩個控制極,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3的兩端并聯一由電阻R20和電容C5串接的RC單元和一壓敏電阻M3,并作為接線端Ua和接線端L3,串聯的光耦管U8和光耦管U9的輸出端分別連接限流電阻R16和限流電阻R17至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4的兩個控制極,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4的兩端并聯一由電阻R21和電容C6串接的RC單元和一壓敏電阻M4,并作為接線端Uc和接線端LI ;控制輸入端SSRVcc-Forward串聯一反接的穩壓二極管D7后再串聯光I禹管U2、光f禹管U3、光f禹管U4和光I禹管U5的輸入端,串聯的光耦管U2和光耦管U3的輸出端分別連接限流電阻RlO和限流電阻Rll至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l的兩個控制極,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l的兩端并聯一由電阻R18和電容C3串接的RC單元和一壓敏電阻Ml,并作為接線端Ua和接線端LI,串聯的光耦管U4和光耦管U5的輸出端分別連接限流電阻R12和限流電阻R13至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2的兩個控制極,單向可控硅反并聯單元SCRs2的兩端并聯一由電阻R19和電容C4串接的RC單元和一壓敏電阻M2,并作為接線端Uc和接線端L3 ;光耦管U9和光耦管U5輸入端的負極并聯后作為控制輸入端SSRGND,接線端Ub和接線端L2通過導線直連。本技術采用如上技術方案,克服了現有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在安裝調試過程的不便利性,以使得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在使用上十分容易。本技術的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有了自鑒相功能,無論配電箱的電源相序如何,用戶只要把控制器模塊接入主電源,就能確保接通正轉控制信號時電機處于正轉運行狀態。附圖說明 圖I為現有技術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的電路原理框圖;圖2為本技術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的電路原理框圖;圖3為本技術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的自鑒相電路模塊的電路原理圖;圖4為本技術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的電容移相采樣原理矢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由正反轉控制模塊和自鑒相電路模塊組成,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換向接線端連接至三相電源和三相電機的輸入接線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具有采樣信號輸入端、控制信號輸入端和自鑒相控制輸出端,自鑒相電路模塊的自鑒相控制輸出端連接于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包括順次連接的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隔離反饋電路單元、EMR執行單元和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連接采樣信號輸入端,EMR執行單元連接自鑒相控制輸出端,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連接控制信號輸入端。
【技術特征摘要】
1.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由正反轉控制模塊和自鑒相電路模塊組成,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換向接線端連接至三相電源和三相電機的輸入接線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具有采樣信號輸入端、控制信號輸入端和自鑒相控制輸出端,自鑒相電路模塊的自鑒相控制輸出端連接于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自鑒相電路模塊包括順次連接的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隔離反饋電路單元、EMR執行單元和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連接采樣信號輸入端,EMR執行單元連接自鑒相控制輸出端,恒流輸入電路單元連接控制信號輸入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改進的三相電機正反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鑒相電路模塊具體是 -米樣信號輸入端Ua串聯一電阻Rl后連接至電容Cl的第一端,米樣信號輸入端Ub連接于電容Cl的第二端,還串聯一電阻R2,采樣信號輸入端Uc串聯一電阻R3后連接至電阻R2的第二端,構成電容移相采樣電路單元; -電阻Rl的第二端還串聯一電阻R4和雙向TVS 二極管Dl后連接至一光電耦合器Ul的輸入正極,電阻R2的第二端接于該光電稱合器Ul的輸入負極,該光電稱合器Ul的輸出正極串聯一電阻R5,構成隔離反饋電路單元; -電阻R5的第二端接至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控制線圈、第二控制線圈的一端和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負極,二極管D2和二極管D3的正極分別連接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控制線圈、第二控制線圈的另一端,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一開關的公共端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Vcc-Reverse,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Vcc-Reverse,雙線圈磁保持繼電器Kl的第二開關的公共端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Vcc-Forward,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Vcc-Forward,光電率禹合器Ul的輸出負極串聯一電容C2,電容C2的第一端串接一電阻R6后連接于三極管Ql的基極,電容C2的第二端連接于三極管Ql和三極管Q3的發射極,為自鑒相控制輸出端SSRGND,用于連接至所述的正反轉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入端SSRGND,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于二極管D3的正極,三極管Ql的集電極還串接一電阻R8至三極管Q3的基極,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于二極管D2的正極,構成EMR執行單元; -電阻R5的第二端連接至二極管D4和二極管D5的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饒明輝,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金欣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