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包括一電力轉換電路板,一濾波電感及一電源輸出連接端口。該電力轉換電路板包含有一轉換至少一轉換電力的轉換電路,一設置于該電力轉換電路板一端緣的電力輸出電路,以及一設置于該轉換電路與該電力輸出電路之間的接地電路。該濾波電感包含有一取得該轉換電力的第一接腳部,一接收該轉換電力感抗產生一濾波電力的電感本體,以及一跨越該接地電路連接該電力輸出電路的第二接腳部。該電源輸出連接端口包含有多個設置于該電力輸出電路取得該濾波電力的電力輸出端子以及多個連接于該接地電路的接地端子。如此,接地電路的電流回流路徑無須通過電力輸出電路,使電流流動更有效率,并有效減少回流電流降低的發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電カ濾波輸出架構,尤指一種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
技術介紹
一般電源供應器包含ー濾波整流単元、一升壓單元(包含已知功因校正単元也具有升壓的作用)以及一切換式電力轉換單元等,這些元件大多整合設置于一電路板上。該電源供應器的濾波整流單元連接一電カ來源后取得一輸入電力,再經由該升壓單元(同上,也包含已知功因校正単元)調整該輸入電力的電壓而形成一升壓電力,最后經由該電カ轉換 單元將該升壓電カ轉換為ー輸出電カ驅動至少ー負載。一般來說,為確保電カ供應的質量,由該電カ轉換單元產生的輸出電カ還需要更進ー步經過一整流濾波電路,才能夠作為驅動電腦元件的直流電力。常見設置于該電カ轉換單元二次側的整流濾波電路,主要由電感與電容所組成。完成整流濾波后的輸出電カ,將會通過至少一模塊插槽輸出至后端的電腦元件。該主機板上的該整流濾波電路后端,依次具有供該模塊插槽插設的ー電カ輸出電路以及一接地電路。該電カ輸出電路取得該輸出電力,而該接地電路則作為該模塊插槽接地使用。然而,接地電路的電流會再回經主機板前端電路,因其路徑會先通過該電カ輸出電路,將損害接地電路回流的電流,降低回流電流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傳統接地電路回流通過電カ輸出電路損害電流量的問題。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包括有一電カ轉換電路板,以及分別設置于該電力轉換電路板上的一濾波電感以及一電源輸出連接端ロ。該電カ轉換電路板包含有ー從外部電カ源取得輸入電力以將所述輸出電カ轉換為至少ー相異電壓電平的轉換電力的轉換電路,一設置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的一端緣的電カ輸出電路,以及ー設置于該轉換電路與該電カ輸出電路之間的接地電路。該濾波電感包含有ー連接該轉換電路以取得該轉換電カ的第一接腳部,一跨越該接地電路并與該電カ輸出電路連接的第二接腳部,以及ー接收該轉換電カ的感抗產生ー濾波電カ且通過該第二接腳部至電カ輸出電路的電感本體。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包含有多個設置于該電力輸出電路以取得該濾波電カ的電カ輸出端子以及多個連接于該接地電路的接地端子。于ー實施例中,該電感本體包含有一與該第一接腳部及該第二接腳部相連的線圈部以及ー設置于該線圈部內的磁芯部。于ー實施例中,該轉換電カ為+12V的直流電力。于ー實施例中,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包含有一固定該電カ輸出端子與該接地端子的插接部于ー實施例中,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包含有至少一位于兩個該接地端子之間以供該第二接腳部穿過而到達至該電カ輸出電路的穿設間隙。于ー實施例中,該濾波電感包含有ー套設于該第二接腳部的外部的絕緣層。 于ー實施例中,該轉換電路包含有ー連接外部電カ源的整流濾波單元、一連接該整流濾波單元的功因校正単元、ー變壓器、一脈寬控制単元、一開關元件以及一整流単元。本技術的電源供應器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將接地電路設置于該轉換電路與該電カ輸出電路之間,且該濾波電感的第一接腳部連接該轉換電路取得該轉換電カ,而該第ニ接腳部跨越該接地電路并與該電カ輸出電路連接。如此,接地電路的電流回流路徑無須通過電カ輸出電路,使電流流動更有效率,并有效減少回流電流降低的發生。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ー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標意圖; 圖2為本技術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ー實施例的跨線平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涉及本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請參閱圖I及圖2,為本技術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立體結構示意圖以及其跨線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為ー種電源供應器的電カ濾波輸出架構,包括有一電カ轉換電路板10,以及分別設置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上的ー濾波電感20以及一電源輸出連接端ロ 30。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包含有一取得外部電カ源輸入電力以轉換為至少一相異電壓電平轉換電カ的轉換電路11,ー設置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 —端緣101的電カ輸出電路12,以及ー設置于該轉換電路11與該電カ輸出電路12之間的接地電路13。該轉換電路11,以ー常見的電源供應器架構為例,包含有一連接該外部電カ源并取得該輸入電カ的整流濾波単元,一連接該整流濾波單元的功因校正単元、ー變壓器、ー脈寬調變單元、以及ー開關単元(以上為一般電源供應器習用的架構,因此該電源供應器的運作不再贅述)。該轉換電路11上的變壓器二次側調變產生該轉換電力,于本實施例中該轉換電カ為+12V的直流電力。為了提供電源供應器后端的電腦元件穩定高質量的直流電力,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的轉換電路11后端設置該濾波電感20,該濾波電感20包含有ー連接該轉換電路11取得該轉換電カ的第一接腳部21,一跨越該接地電路13并與該電カ輸出電路12連接的第ニ接腳部22,以及ー接收該轉換電カ感抗產生一濾波電力通過該第二接腳部22至電カ輸出電路12的電感本體23。該電感本體23包含有一相連于該第一接腳部21與該第二接腳部22的線圈部231以及ー設置于該線圈部231中的磁芯部232。另外,為了能將該濾波電カ輸出至后端的電腦元件,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還設置有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 30。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 30包含有多個設置于該電カ輸出電路12以取得該濾波電カ的電カ輸出端子31,多個連接于該接地電路13的接地端子32,以及ー固定該電カ輸出端子31與該接地端子32的插接部33。該電カ輸出端子31與該接地端子32導接于該插接部33,且該插接部33可與外部的電腦元件相互接合進而與該電カ輸出端子31以及該接地端子32電性連接。于本技術中,為搭配該電カ輸出電路12以及該接地電路13的位置,該電カ輸出電路12設置于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的端緣101,而該接地電路13設置于該電カ輸出電路12與該轉換電路11之間,該電カ輸出端子31較該接地端子32靠近該電カ轉換電路板10的端緣101。由于該濾波電感20的第二接腳部22須穿過這些接地端子32并跨過該接地電路13才能連接至該電カ輸出電路12,于ー實施例中,該電源輸出連接端ロ 30還包含有至少ー于兩個該接地端子32之間供該第二接腳部22穿越的穿設間隙221。為避免該濾波電感20的該第二接腳部22穿過該穿設間隙221時與該接地端子32直接接觸,該濾波電感20包含有ー套設于該第二接腳部22外部的絕緣層24。 本技術電源供應器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將電カ轉換電路板上的該接地電路設置于該轉換電路與該電カ輸出電路之間,且該濾波電感的該第二接腳部跨越該接地電路并與該電カ輸出電路連接。如此,接地電路的電流回流路徑無須通過電カ輸出電路,使電流流動更有效率,并有效減少回流電流降低的發生。以上已將本技術做一詳細說明,然而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技術的ー優選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的專利涵蓋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包括有:一電力轉換電路板,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包含有一從外部電力源取得輸入電力以將所述輸入電力轉換為至少一相異電壓電平的轉換電力的轉換電路,一設置于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的一端緣的電力輸出電路,以及一設置于所述轉換電路與所述電力輸出電路之間的接地電路;一濾波電感,所述濾波電感設置于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上,所述濾波電感包含有一連接所述轉換電路以取得所述轉換電力的第一接腳部,一跨越所述接地電路并與所述電力輸出電路連接的第二接腳部,以及一接收所述轉換電力的感抗以產生一濾波電力且通過所述第二接腳部至電力輸出電路的電感本體;以及一電源輸出連接端口,所述電源輸出連接端口包含有多個設置于所述電力輸出電路以取得所述濾波電力的電力輸出端子以及多個連接于所述接地電路的接地端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包括有 一電力轉換電路板,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包含有一從外部電力源取得輸入電力以將所述輸入電力轉換為至少一相異電壓電平的轉換電力的轉換電路,一設置于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的一端緣的電力輸出電路,以及一設置于所述轉換電路與所述電力輸出電路之間的接地電路; 一濾波電感,所述濾波電感設置于所述電力轉換電路板上,所述濾波電感包含有一連接所述轉換電路以取得所述轉換電力的第一接腳部,一跨越所述接地電路并與所述電力輸出電路連接的第二接腳部,以及一接收所述轉換電力的感抗以產生一濾波電力且通過所述第二接腳部至電力輸出電路的電感本體;以及 一電源輸出連接端口,所述電源輸出連接端口包含有多個設置于所述電力輸出電路以取得所述濾波電力的電力輸出端子以及多個連接于所述接地電路的接地端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源供應器的電力濾波輸出架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感本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修誠,
申請(專利權)人:海韻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