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第一控制支路、與繼電器K第二輸入端連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1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I/O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3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I/O2,三極管Q1和控制端口I/O1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1導通或斷開的信號控制電路,和/或三極管Q3和控制端口I/O2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導Q3通的信號控制電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高了電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隱患,同時滿足了新的CCC安規標準的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繼電器控制電路,適用于對電飯煲、壓カ鍋、慢燉鍋、煎烤機、蒸鍋等電熱器具中加熱器的電子控制。
技術介紹
目前的電熱器具,如電飯煲、壓カ鍋、慢燉鍋、煎烤機、蒸鍋等電子產品,一般通過主控IC對繼電器的控制來驅動加熱器的動作,如圖I示,主控IC的ー個I/O端ロ控制ー個三極管Q3,使繼電器K動作,從而控制加熱器W。這種控制電路簡單易實現,但當三極管Q3或者I/O端口中的任意一個失效吋,繼電器K常閉的幾率非常高,并會導致加熱器W持續加熱,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同吋,這種控制電路不符合新的CCC安規標準GB4706. 1-2005相關條款的要求電子控制的電熱器具,當其中某一個元件失效時,發熱器不應通電加熱,以 確保產品在非正常情況下的安全性。中國專利“CN03225875電熱器具的控制裝置”公開了由兩個I/O端ロ共同輸出高電平來控制繼電器動作的電路,這種技術存在以下缺陷當主控IC發生邏輯錯誤或者受到干擾后死機,就會輸出固定低電平或者固定高電平,當主控IC輸出固定高電平吋,繼電器就會一直處于閉合狀態,發熱器就會持續工作導致過溫燒熔或者起火,進而導致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降低繼電器常閉幾率、提高控制安全性、可靠性、且符合CCC安規標準的繼電器控制電路。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ー種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第一控制支路、與繼電器第二輸入端連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l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ロ 1/0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3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ロ 1/02,其中,三極管Ql和控制端ロ 1/01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l導通或斷開的信號控制電路,和/或三極管Q3和控制端ロ 1/02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3導通的信號控制電路。上述信號控制電路包括隔直流電容Cl、儲能電容ECl、三極管Q2、ニ極管Dl和ニ極管D2,其中隔直流電容Cl的一端與控制端ロ連接、另一端與ニ極管Dl的負極和ニ極管D2的正極連接,ニ極管Dl的正極接地,ニ極管D2的負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地、集電極與三極管Ql或三極管Q3的基極連接,儲能電容ECl的正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負極接地。上述信號控制電路的控制端ロ輸入的信號為脈沖信號或交流信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兩路控制信號共同控制繼電器的動作,只有當兩路控制信號分別滿足信號要求時,繼電器才能閉合,大大降低了因元器件失效或控制IC失效而造成繼電器常閉、加熱器持續加熱的幾率,提高了電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隱患,同時滿足了新的CCC安規標準GB4706. 1-2005條款的要求。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的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原理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I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原理圖;圖3至圖6分別為本技術繼電器控制電路的控制波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ー步說明。實施例I :如圖2示,本實施例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第一控制支路、與繼電器K第二輸入端連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三極管Q1、 三極管Q2、儲能電容ECl、隔直流電容Cl、ニ極管Dl、ニ極管D2和控制端ロ 1/01,隔直流電容Cl 一端與控制端ロ 1/01連接,另一端與ニ極管Dl的負極和ニ極管D2的正極連接,ニ極管Dl的正極接地,ニ極管D2的負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地、集電極與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儲能電容ECl的正極與三極管Q2的基極連接,負極接地,三極管Ql的發射極接+12V電壓,集電極與繼電器K的第一輸入端連接;第二控制支路包括三極管Q3和控制端ロ 1/02,三極管Q3的基極與控制端ロ 1/02連接,發射極接地,集電極與繼電器K的第二輸入端連接。其中三極管Q2、儲能電容ECI、隔直流電容Cl、ニ極管Dl、ニ極管D2共同組成控制三極管Ql導通或斷開的信號控制電路。ニ極管Dl起鉗位作用,ニ極管D2起整流作用。本實施例中控制端ロ 1/01和控制端ロ 1/02的信號可以由ー個控制IC提供或由兩個控制IC提供,也可以由ー個或兩個信號發生器提供。為了進一歩的提高電路的控制可靠性,本實施例繼電器控制電路中還包括電阻R1、電阻R2、電阻R3、電阻R4、電阻R5、ニ極管D3、穩壓ニ極管ZDl,其中,電阻Rl —端連接隔直流電容Cl、另一端連接ニ極管Dl的正極和ニ極管D2的負極;電阻R2串聯在儲能電容ECl與三極管Q2的基極之間;電阻R3連接在三極管Q2的基極于發射極之間;電阻R4連接在三極管Ql的基極與發射極之間;電阻R5連接在控制端ロ 1/02與三極管Q3的基極之間;ニ極管D3的負極與繼電器K的第一輸入端連接,正極與穩壓ニ極管ZDl的正極連接;穩壓ニ極管ZDl的負極與繼電器K的第二輸入端連接。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控制端ロ 1/01輸入脈沖信號或交流信號,使三極管Q2導通,進而控制三極管Ql導通,使繼電器K的第一輸入端與+12V的VDD電壓導通;同時控制端ロ 1/02輸入高電平直流信號,使三極管Q3導通,進而使繼電器K的第二輸入端與地導通;此時繼電器K閉合,驅動加熱器通電發熱。本實施例中控制端ロ 1/01輸入的信號包括各種脈沖信號和交流信號,包括但不限于如圖3所示的方波脈沖信號,如圖4、圖5所示的鋸齒脈沖信號,如圖6所示的正弦波信ラ寸ο本實施例通過兩路控制信號共同控制繼電器的動作,只有當第一控制支路輸入的控制信號為脈沖信號或交流信號、同時第二控制支路輸入的控制信號為高電平直流信號時,繼電器才能閉合,大大降低了因元器件失效或控制IC失效而造成繼電器常閉、加熱器持續加熱的幾率,提高了電路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隱患,同時滿足了新的CCC安規標準GB4706. 1-2005 (對應于IEC60335-1:2004)條款的要求。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中都包括有信號控制電路,圖中未示出。只有在第一控制支路和第二控制支路的控制端ロ輸入的 控制信號都是脈沖信號或交流信號時,繼電器才能導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第一控制支路、與繼電器K第二輸入端連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1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I/O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3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I/O2,其特征在于,三極管Q1和控制端口I/O1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1導通或斷開的信號控制電路,和/或三極管Q3和控制端口I/O2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3導通的信號控制電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繼電器控制電路,包括繼電器K、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第一控制支路、與繼電器K第二輸入端連接的第二控制支路,第一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第一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l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 1/01,第二控制支路包括與繼電器K輸入端連接的三極管Q3和輸入控制信號的控制端口 1/02,其特征在于,三極管Ql和控制端口 1/01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l導通或斷開的信號控制電路,和/或三極管Q3和控制端口 1/02之間連接有控制三極管Q3導通的信號控制電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繼電器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控制電路包括隔直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信合,黃兵,房振,黃開平,王強,
申請(專利權)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