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包括殼體、檢測條固定部件、驅動部件、可移動滑塊、檢測條檢測部件和控制部件,可移動滑塊位于殼體中,驅動部件安設在殼體上并連接可移動滑塊,檢測條固定部件位于殼體中并安設在可移動滑塊上,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檢測條固定部件上,控制部件安設在殼體外側并電路連接驅動部件和檢測條檢測部件。較佳的,檢測條固定部件包括基板、第一和第二卡條,第一和第二卡條間隔設置在基板上從而在第一和第二卡條之間形成檢測條插槽。還包括第一和第二限位部件,間隔設置在殼體中,可移動滑塊處于第一和第二限位部件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最好便于攜帶,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檢測儀器
,特別涉及檢測條移動定位裝置
,具體是指ー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熒光檢測儀通過對被測物進行激發光照射并讀取被測物熒光值的方式工作的,就是在避光的區域內將被測物通過液體或固體載體放置到檢測架或檢測座之類的被檢測物固定裝置,然后對被檢測物進行激發光照射同時或停止激發光照射后讀取被檢測物發出的熒光值并輸出到人家交互界面上。目前市售熒光檢測儀多數個體比較大不便于攜帶,檢測范圍有限,檢測時間長等 缺點。因此,需要提供ー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結構簡潔,操作簡便,最好便于攜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該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最好便于攜帶,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點是,包括殼體、檢測條固定部件、驅動部件、可移動滑塊、檢測條檢測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殼體中,所述驅動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上并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位于所述殼體中并安設在所述可移動滑塊上,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上,所述控制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外側并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部件和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較佳的,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包括基板、第一卡條和第二卡條,所述第一卡條和所述第二卡條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從而在所述第一卡條和所述第二卡條之間形成檢測條插槽。更佳的,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檢測條插槽中并靠近所述驅動部件。較佳的,所述殼體具有相互連接的底板、后板和側板,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驅動部件安設在所述后板上,所述控制部件安設在所述側板外側。較佳的,所述殼體具有頂板,所述頂板上對應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的位置處設置有檢測窗ロ。較佳的,所述殼體具有前板,所述前板上對應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的位置處設置有檢測條插ロ。較佳的,所述殼體為封閉殼體。較佳的,所述殼體為長方形殼體。更佳的,所述長方形殼體的尺寸為135mmX55mmX40mm。較佳的,所述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還包括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間隔設置在所述殼體中,所述可移動滑塊處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之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具體在于I、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包括殼體、檢測條固定部件、驅動部件、可移動滑塊、檢測條檢測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殼體中,所述驅動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上并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位于所述殼體中并安設在所述可移動滑塊上,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上,所述控 制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外側并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部件和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從而將檢測條固定在檢測條固定部件中后,通過檢測條檢測部件檢測到檢測條,控制部件控制驅動部件驅動可移動滑塊移動,可移動滑塊帶動其上的檢測條固定部件移動到期望位置,本技術組裝到熒光檢測儀中后,將控制部件與熒光檢測儀連接,控制模塊將作出微調使得熒光檢測儀能讀取ー組數據從而得出最終值,實現了避光、快速、準確、穩定,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2、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的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包括基板、第一卡條和第二卡條,所述第一卡條和所述第二卡條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從而在所述第--^條和所述第二卡條之間形成檢測條插槽,通過第--^條和第二卡條卡設固定檢測條,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3、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的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檢測條插槽中并靠近所述驅動部件,從而檢測條檢測部件不僅檢測檢測條的有無,還可以限位檢測條的插入,保證檢測條到達期望位置,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4、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尺寸為135mmX55mmX40mm或更小,從而便于攜帯,設計巧妙,結構簡潔,操作簡便,適于大規模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具體實施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另一局部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請參見圖I-圖2所示,本技術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包括殼體I、檢測條固定部件2、驅動部件3、可移動滑塊4、檢測條檢測部件5和控制部件6,所述可移動滑塊4位于所述殼體I中,所述驅動部件3安設在所述殼體I上并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4,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位于所述殼體I中并安設在所述可移動滑塊4上,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5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上,所述控制部件6安設在所述殼體I外側并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部件3和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5。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結構,請參見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包括基板21、第一卡條22和第二卡條23,所述第ー卡條22和所述第二卡條23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21上從而在所述第一卡條22和所述第ニ卡條23之間形成檢測條插槽24。第—^條22和第二卡條23可以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5可以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的任何合適的位置,請參見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5安設在所述基板21上位于所述檢測條插槽24中并靠近所述驅動部件3。所述殼體I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結構,請參見圖I-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具有相互連接的底板11、后板12和側板13,所述可移動滑塊4位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驅動部件3安設在所述后板12上,所述控制部件6安設在所述側板13外側。控制部件6可以采用控制板的形式。請參見圖I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還具有頂板14,所述 頂板14上對應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的位置處設置有檢測窗ロ 15。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殼體I還具有前板(未示出),所述前板上對應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2的位置處設置有檢測條插ロ。所述殼體I可以使非封閉殼體,只要組裝到熒光檢測儀中后,檢測條7處于避光狀態即可,較佳的,所述殼體I為封閉殼體。即未組裝到熒光檢測儀中,檢測條7即處于避光狀態。所述殼體I可以具有任何合適的形狀,較佳的,所述殼體I為長方形殼體。為了便于攜帶,更佳的,所述長方形殼體的尺寸為135mmX55mmX40mm或更小。所述驅動部件3可以是任何合適的部件,請參見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部件3是步進電機,所述步進電機通過絲桿軸31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4。為了限位可移動滑塊4的移動距離,較佳的,所述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還包括第一限位部件8和第二限位部件9,所述第一限位部件8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9間隔設置在所述殼體I中,所述可移動滑塊4處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8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9之間。請參見圖I-圖2所示,在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件8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9間隔設置在所述底板11上。使用吋,將本技術組裝到熒光檢測儀中,將控制部件6與熒光檢測儀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檢測條固定部件、驅動部件、可移動滑塊、檢測條檢測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殼體中,所述驅動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上并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位于所述殼體中并安設在所述可移動滑塊上,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上,所述控制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外側并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部件和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檢測條固定部件、驅動部件、可移動滑塊、檢測條檢測部件和控制部件,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殼體中,所述驅動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上并連接所述可移動滑塊,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位于所述殼體中并安設在所述可移動滑塊上,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上,所述控制部件安設在所述殼體外側并電路連接所述驅動部件和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條固定部件包括基板、第一卡條和第二卡條,所述第一卡條和所述第二卡條間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從而在所述第一卡條和所述第二卡條之間形成檢測條插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條檢測部件安設在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檢測條插槽中并靠近所述驅動部件。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檢測條自動進出及微調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具有相互連接的底板、后板和側板,所述可移動滑塊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驅動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輝,丁國榮,德里格達拉,夏海平,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紐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