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涉及一種集熱器。該集熱器具有內(nèi)部通入傳熱工質(zhì)的銅管;它還具有邊框、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依次安裝在邊框內(nèi);導熱板的外表面涂有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銅管焊接于導熱板的內(nèi)表面并與保溫材料層接觸,底板的內(nèi)表面與保溫材料層接觸;銅管的進口從邊框的下部向外伸出,銅管的出口從邊框的上部向外伸出。它可對以紅外輻射方式散失的熱量進行高效回收利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集熱器。
技術介紹
對于無法以直接接觸的紅外輻射源如干法水泥回轉窯筒體等而言,還沒有高效的吸熱裝置可以用來吸收紅外輻射熱并加以回收利用,致使大量的熱能白白散失。目前,僅有極少部分的用戶,在表面涂有黑漆的蛇形鋼管內(nèi)通入傳熱工質(zhì),利用傳熱工質(zhì)將蛇形鋼管吸收的紅外輻射熱傳遞出來并加以回收利用。但蛇形鋼管吸熱面積小,吸收效率很低。紅外輻射熱回收利用的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它可對以紅外輻射方式散失的熱量進行高效回收利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具有內(nèi)部通入傳熱工質(zhì)的銅管;它具有邊框、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依次安裝在邊框內(nèi);導熱板的外表面涂有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銅管焊接于導熱板的內(nèi)表面并與保溫材料層接觸,底板的內(nèi)表面與保溫材料層接觸;銅管的進口從邊框的下部向外伸出,銅管的出口從邊框的上部向外伸出。所述銅管的進口使用較粗的下橫管,出口使用較粗的上橫管;在下橫管與上橫管之間間隔地設置多根較細的豎直管,這些豎直管的兩端分別對應連通下橫管及上橫管。下橫管、上橫管和各個豎直管均焊接于導熱板的內(nèi)表面。這種結構的銅管,具有較大的流量,有利于提高熱轉化的效率。所述底板的內(nèi)表面貼有反射鋁板。使保溫材料層中輻射的紅外線能夠反射回去,再次被導熱板和銅管吸收。提高熱能利用的效率。所述的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為以過渡金屬氧化物MnO2粉末、Cr2O3粉末、TiO2粉末、CuO粉末、Fe2O3粉末、CoO粉末、Al2O3粉末、SiO2粉末中的任一種粉末或至少兩種粉末的組合材料混合,采用等離子噴涂或磁控濺射工藝制作而成,或采用電鍍工藝制作而成的黑鉻涂層。本技術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利用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收集紅外輻射熱并將熱量經(jīng)導熱板和銅管傳遞給傳熱工質(zhì),保溫材料層可防止導熱板和銅管上的熱量經(jīng)大氣散失,使得傳熱工質(zhì)可以充分回收利用以紅外輻射方式散失的熱量。由于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具有全法向吸收紅外輻射熱的能力,其吸收率可達85%以上,甚至可達93%,遠高于黑漆,且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的面積遠大于銅管的等效表面積,所以本技術可以高效吸收紅外輻射能并將之傳遞給傳熱工質(zhì)轉化成可加以回收利用的熱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一個實施例局部剖切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又一個實施例中導熱板和銅管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一個實施例局部剖切后的立體結構,如圖I所示。該集熱器具有具有邊框4、帶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的導熱板3、銅管4、保溫材料層5和底板6。導熱板3采用銅板,它的外表面涂有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2,該全法向紅外 輻射熱吸收涂層2為以過渡金屬氧化物MnO2粉末、Cr2O3粉末、TiO2粉末、CuO粉末、Fe2O3粉末、CoO粉末、Al2O3粉末、SiO2粉末中的任一種粉末或至少兩種粉末的組合材料混合,采用等離子噴涂或磁控濺射工藝制作而成,或采用電鍍工藝制作而成的黑鉻涂層。在部分特殊應用的場合,導熱板3也可以制作成圓弧狀。銅管4的進口 41使用較粗的下橫管,出口 42使用較粗的上橫管;在下橫管與上橫管之間間隔地設置多根較細的豎直管40,這些豎直管40的兩端分別對應連通下橫管及上橫管。下橫管、上橫管和各個豎直管40均焊接于導熱板3的內(nèi)表面。導熱板2、保溫材料層5和底板6依次安裝在邊框I內(nèi);銅管4的進口 41從邊框I的下部伸出,銅管4的出口 42從邊框I的上部伸出。邊框I最好使用絕熱的材料制作,若邊框I采用金屬材料,應在邊框I與導熱板3及銅管4的進口 41、出口 42的接觸部位加設隔熱層。導熱板3的內(nèi)表面和銅管4內(nèi)半部的表面與保溫材料層5接觸,底板6的內(nèi)表面貼有反射鋁板并與保溫材料層5接觸。保溫材料層采用常用的保溫材料,例如玻璃纖維。銅管4兩端的進口 41、出口 42分別與外部熱回收裝置的管道連接,形成循環(huán)回路,并由該循環(huán)回路向蛇形銅管4的內(nèi)部通入傳熱工質(zhì)。當該集熱器的導熱板3外表面的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2朝向紅外輻射源時,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2收集紅外輻射熱并將熱量經(jīng)導熱板3和銅管4傳遞給傳熱工質(zhì),保溫材料層5可防止導熱板3和銅管4上的熱量經(jīng)大氣散失,底板6內(nèi)表面的反射鋁板使保溫材料層5中輻射的紅外線能夠反射回去,再次被導熱板2和銅管3吸收。所以傳熱工質(zhì)可以充分回收利用以紅外輻射方式散失的熱量。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依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屬于本技術涵蓋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具有內(nèi)部通入傳熱工質(zhì)的銅管;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邊框、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依次安裝在邊框內(nèi);導熱板的外表面涂有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銅管焊接于導熱板的內(nèi)表面并與保溫材料層接觸,底板的內(nèi)表面與保溫材料層接觸;銅管的進口從邊框的下部向外伸出,銅管的出口從邊框的上部向外伸出。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具有內(nèi)部通入傳熱エ質(zhì)的銅管;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邊框、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導熱板、保溫材料層和底板依次安裝在邊框內(nèi);導熱板的外表面涂有全法向紅外輻射熱吸收涂層,銅管焊接于導熱板的內(nèi)表面并與保溫材料層接觸,底板的內(nèi)表面與保溫材料層接觸;銅管的進ロ從邊框的下部向外伸出,銅管的出口從邊框的上部向外伸出。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吸收紅外輻射能的集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銅管的進ロ使用較粗的下橫管,出口使用較粗的上橫管;在下橫管與上橫管之間間隔地設置多根較細的豎直管,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邱冬,劉小琴,
申請(專利權)人:邱冬,劉小琴,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