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屬于海洋能量轉換及發電技術領域。包括:浮動工作平臺、單體架體固定基礎、第一浮球、第一缸體、第一鉸鏈、單體架體、第一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第一水輪機、排水倉、蓄水倉、發電機、第二鉸鏈、第二缸體、第二浮球、主架體、主架體固定基礎、第二水輪機、風力導向通道、第一纜繩、纜繩固定樁、飛輪、第二纜繩、第三缸體、第四缸體、第三鉸鏈、凸輪、外殼體、剎車片、風向板和集風罩。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穩定,保護功能齊備,可以綜合利用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和風能發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發電系統是取自大自然的取之不盡的能量作為動力源,真正做到了清潔能源和綠色環保,實現了零污染和零排放。(*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屬于海洋能量轉換及發電
技術介紹
現有火力發電需要利用大自然的煤炭燃燒發電,不僅造成了有限能源的極大浪費,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被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造成空氣的極度污染,同時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現有水利發電需要攔水筑壩,浪費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僅有限的水資源很少,同時對環境也造成極大的破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 電系統。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包括浮動工作平臺、單體架體固定基礎、第一浮球、第一缸體、第一鉸鏈、單體架體、第一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第一水輪機、排水倉、蓄水倉、發電機、第二鉸鏈、第二缸體、第二浮球、主架體、主架體固定基礎、第二水輪機、風力導向通道、第一纜繩、纜繩固定樁、飛輪、第二纜繩、第三缸體、第四缸體、第三鉸鏈、凸輪、外殼體、剎車片、風向板、集風罩、軸承和單向閥,浮動工作平臺漂浮在主架體的區域內,浮動工作平臺通過第一纜繩固定在纜繩固定樁上,蓄水倉和排水倉設在浮動工作平臺的里面;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基礎固定于海底,單體架體和主架體分別固定于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固定基礎上;n個第一缸體的一端均勻排布通過第三鉸鏈固定在外殼體的外面,凸輪固定在第三鉸鏈上;11個第一缸體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浮球,第一浮球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固定在單體架體上;外殼體的里面裝有均勻排布的η個剎車片,外殼體連同剎車片套裝在單體支架上;第一缸體的上下進水口接有單向閥,第二水輪機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水輪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二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均連接有單向閥,風力導向通道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集風罩連同風向板通過軸承固定在風力導向通道上;飛輪通過支架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一端連接在飛輪的傳動軸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另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二纜繩的一端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并緊緊纏繞在飛輪上以后另一端固定在主架體的海底部,飛輪的傳動軸連接有第一齒輪泵,第一齒輪泵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一齒輪泵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一水輪機安裝在排水倉里,第一水輪機的輸出軸連接固定在工作倉中的發電機的傳動軸上;第二缸體的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缸體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浮球,第二浮球通過第二鉸鏈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缸體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二缸體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結構穩定,保護功能齊備,可以綜合利用海洋的波浪、潮汐、海流和風能發電。本技術發電系統是取自大自然的取之不盡的能量作為動力源,真正做到了清潔能源和綠色環保,實現了零污染和零排放。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的側視圖;圖3為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的俯視圖;圖4為圖I的A向視圖;圖5為圖I的B向視圖; 圖6為圖2的C向視圖;圖7為圖3的D向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如圖I 圖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包括浮動工作平臺I、單體架體固定基礎2、第一浮球3、第一缸體4、第一鉸鏈5、單體架體6、第一齒輪泵8、第二齒輪泵9、第一水輪機11、排水倉12、蓄水倉13、發電機14、第二鉸鏈15、第二缸體16、第二浮球17、主架體18、主架體固定基礎19、第二水輪機20、風力導向通道21、第一纜繩23、纜繩固定樁24、飛輪26、第二纜繩27、第三缸體28、第四缸體29、第三鉸鏈30、凸輪31、外殼體32、剎車片33、風向板34、集風罩35、軸承36和單向閥37,浮動工作平臺I漂浮在主架體18的區域內,浮動工作平臺I通過第一纜繩23固定在纜繩固定樁24上,蓄水倉13和排水倉12設在浮動工作平臺I的里面;單體架體固定基礎2和主架體基礎19固定于海底,單體架體6和主架體18分別固定于單體架體固定基礎2和主架體固定基礎19上;n個第一缸體4的一端均勻排布通過第三鉸鏈30固定在外殼體32的外面,凸輪31固定在第三鉸鏈30上;η個第一缸體4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浮球3,第一浮球3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5固定在單體架體6上;外殼體32的里面裝有均勻排布的η個剎車片33,外殼體32連同剎車片33套裝在單體支架6上;第一缸體4的上下進水口接有單向閥37,第二水輪機20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第二水輪機20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二齒輪泵9,第二齒輪泵9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均連接有單向閥37,風力導向通道21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集風罩35連同風向板34通過軸承36固定在風力導向通道21上;飛輪26通過支架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第三缸體28和第四缸體29的一端連接在飛輪26的傳動軸上,第三缸體28和第四缸體29的另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第三缸體28和第四缸體29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第三缸體28和第四缸體29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第二纜繩27的一端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并緊緊纏繞在飛輪26上以后另一端固定在主架體18的海底部,飛輪26的傳動軸連接有第一齒輪泵8,第一齒輪泵8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第一齒輪泵8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 ;第一水輪機11安裝在排水倉12里,第一水輪機11的輸出軸連接固定在工作倉中的發電機14的傳動軸上;第二缸體16的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第二缸體16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浮球17,第二浮球17通過第二鉸鏈15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第二缸體16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第二缸體16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所述排水倉12的外面或排水倉連接到浮動工作平臺的底部設有排水口 7。所述蓄水倉13的底部安裝有泄水口 10。進一步的,還包括緩沖橡膠22,所述緩沖橡膠22安裝在浮動工作平臺I的外沿上面。用于吸收浮動工作平臺在海面上的晃動能量。還包括封閉罩25,所述封閉罩25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I上并罩住第二水輪機20。用于封閉水輪機。 還包括過濾網38,所述第一齒輪泵8進水口單向閥37的進水端、第二齒輪泵9進水口單向閥37的進水端、第一缸體4的上下進水口的單向閥37的進水端、第二缸體16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37的進水端、第三缸體28和第四缸體29進水口單向閥37的進水端均安裝有過濾網38。用于過濾海水。工作原理I、利用海洋的海浪漂浮在海面的η個第一浮球3和第二浮球17,以及浮動工作平臺I在海浪來臨時,η個第一浮球3和第二浮球17以及浮動工作平臺I受海浪推動能量的影響,η個第一浮球3和第二浮球17繞第一鉸鏈5和第二鉸鏈15作向上移動,在移動時帶動第一缸體4和第二缸體16里的活塞向上移動,海水經第一缸體4和第二缸體16的下進水口從過濾網38和單向閥37進入缸體,同時第一缸體4和第二缸體16從上進水口進入缸體里的海水經上出水口經單向閥排入浮動工作平臺I的蓄水倉中;浮動工作平臺I在海浪來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動工作平臺、單體架體固定基礎、第一浮球、第一缸體、第一鉸鏈、單體架體、第一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第一水輪機、排水倉、蓄水倉、發電機、第二鉸鏈、第二缸體、第二浮球、主架體、主架體固定基礎、第二水輪機、風力導向通道、第一纜繩、纜繩固定樁、飛輪、第二纜繩、第三缸體、第四缸體、第三鉸鏈、凸輪、外殼體、剎車片、風向板、集風罩、軸承和單向閥,浮動工作平臺漂浮在主架體的區域內,浮動工作平臺通過第一纜繩固定在纜繩固定樁上,蓄水倉和排水倉設在浮動工作平臺的里面;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基礎固定于海底,單體架體和主架體分別固定于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固定基礎上;n個第一缸體的一端均勻排布通過第三鉸鏈固定在外殼體的外面,凸輪固定在第三鉸鏈上;n個第一缸體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浮球,第一浮球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固定在單體架體上;外殼體的里面裝有均勻排布的n個剎車片,外殼體連同剎車片套裝在單體支架上;第一缸體的上下進水口接有單向閥,第二水輪機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水輪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二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均連接有單向閥,風力導向通道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集風罩連同風向板通過軸承固定在風力導向通道上;飛輪通過支架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一端連接在飛輪的傳動軸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另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二纜繩的一端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并緊緊纏繞在飛輪上以后另一端固定在主架體的海底部,飛輪的傳動軸連接有第一齒輪泵,第一齒輪泵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一齒輪泵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一水輪機安裝在排水倉里,第一水輪機的輸出軸連接固定在工作倉中的發電機的傳動軸上;第二缸體的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缸體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浮球,第二浮球通過第二鉸鏈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缸體的進水口連接有單向閥,第二缸體的出水口連接有單向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海洋物理能量綜合轉換發電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動工作平臺、單體架體固定基礎、第一浮球、第一缸體、第一鉸鏈、單體架體、第一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第一水輪機、排水倉、蓄水倉、發電機、第二鉸鏈、第二缸體、第二浮球、主架體、主架體固定基礎、第二水輪機、風力導向通道、第一纜繩、纜繩固定樁、飛輪、第二纜繩、第三缸體、第四缸體、第三鉸鏈、凸輪、外殼體、剎車片、風向板、集風罩、軸承和單向閥,浮動工作平臺漂浮在主架體的區域內,浮動工作平臺通過第一纜繩固定在纜繩固定樁上,蓄水倉和排水倉設在浮動工作平臺的里面;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基礎固定于海底,單體架體和主架體分別固定于單體架體固定基礎和主架體固定基礎上;n個第一缸體的一端均勻排布通過第三鉸鏈固定在外殼體的外面,凸輪固定在第三鉸鏈上;1!個第一缸體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浮球,第一浮球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固定在單體架體上;外殼體的里面裝有均勻排布的η個剎車片,夕卜殼體連同剎車片套裝在單體支架上;第一缸體的上下進水口接有單向閥,第二水輪機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二水輪機的輸出軸連接有第二齒輪泵,第二齒輪泵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均連接有單向閥,風力導向通道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集風罩連同風向板通過軸承固定在風力導向通道上;飛輪通過支架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一端連接在飛輪的傳動軸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另一端鉸接固定在浮動工作平臺上,第三缸體和第四缸體的進水口連接有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傳明,王振鐸,
申請(專利權)人:丁傳明,王振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