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合式轉臺以及起重機,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適用范圍窄、成本高的技術問題。該組合式轉臺包括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下部轉臺構件位于上部轉臺構件的底部,且下部轉臺構件與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中部轉臺構件與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和/或,中部轉臺構件與下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尾部轉臺構件與中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該起重機包括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組合式轉臺、下車底盤、超起桅桿底節臂、人字架、回轉支撐件、后臺車、超起變幅卷揚、主起升卷揚以及桅桿變幅卷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提高組合式轉臺的附加值,降低起重機的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具體涉及ー種組合式轉臺以及設置該組合式轉臺的起重機。
技術介紹
履帶起重機是ー種采用履帶行走底盤的祐1架式臂架結構起重機。轉臺是履帶起重機上用于放置動カ系統、液壓傳動系統的平臺裝置,同時也是連接上車與下車的關鍵承載部件。目前,轉臺分為應用于小噸位起重機的單車轉臺以及應用于大噸位起重機的雙車轉臺。如圖I所示,現有的單車轉臺由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兩部分(簡稱前后兩部分)組成,運輸過程中可以將單車轉臺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分別運輸,使用時可以將單車 轉臺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通過銷軸可拆卸固定連接在一起構成完整的單車轉臺?,F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現有的單車轉臺如圖I所示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僅僅能在小噸位起重機內作為單車轉臺使用,適用范圍窄,大噸位起重機必須設計與小噸位起重機不同的轉臺作為雙車轉臺使用,設計新的轉臺會增加轉臺乃至起重機的成本,導致產品的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ー種組合式轉臺以及設置該組合式轉臺的起重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適用范圍窄、成本高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轉臺,包括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其中所述下部轉臺構件位于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和/或,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尾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組合式轉臺包括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所述組合式轉臺還包括軸向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的拉桿,其中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呈盤狀或環狀,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長度尺寸大于所述下部轉臺構件的徑向尺寸;所述尾部轉臺構件包括位置相対的第一尾壁以及第ニ尾壁,還包括連接于位置相對的所述第一尾壁、所述第二尾壁之間的尾部連接體;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中的一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長度方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且該中部轉臺構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所述第一尾壁可拆卸固定連接;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中的另ー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長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且該中部轉臺構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所述第二尾壁可拆卸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雙耳連接部,每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接近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部分均設置有至少ー個單耳連接部,所述單耳連接部與所述雙耳連接部之間為銷軸連接。優選地,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之間的間距或者所述下部轉臺構件的徑向尺寸為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長度尺寸的1/4 1/2。優選地,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彼此對稱設置于所述上部轉臺構件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之間。優選地,所述組合式轉臺包括一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其中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和/或,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寬度尺寸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寬度尺寸相同。優選地,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包括環狀或盤狀的主體部以及與所述主體部為一體式結構且位置相対的兩個邊沿部,所述邊沿部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主體部的厚度尺寸,且所述邊沿部上設置有安裝孔,其中一個所述邊沿部朝背離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方向延伸出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底部。優選地,所述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均為鋼板拼焊而成,且所述可拆卸固定連接為銷軸連接。本技術提供的起重機,包括本技術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組合式轉臺,還包括下車底盤、主臂底節臂、超起桅桿底節臂、人字架、回轉支撐件、后臺車、超起變幅卷揚、主起升卷揚以及桅桿變幅卷揚,其中所述下車底盤上設置有環形的臺車軌道,所述后臺車的車輪抵壓于所述臺車軌道上井能在所述臺車軌道上滾動或滑動;所述回轉支撐件的外圈與內圈其中之一與所述下車底盤的下車車架固定連接,所述回轉支撐件的外圈與內圈其中另一與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所述后臺車的車輪的框架與所述中部轉臺構件或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所述超起變幅卷揚以及所述主起升卷揚設置于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之內,所述桅桿變幅卷揚設置于所述尾部轉臺構件之內;所述起重機還包括超起平衡重變幅機構,所述超起平衡重變幅機構設置于所述尾部轉臺構件上;或者,所述起重機還包括左臺車、右臺車以及后車連接梁,所述左臺車以及所述右臺車各自的車輪均抵壓于所述臺車軌道上井能在所述臺車軌道上滾動或滑動,所述左臺車與所述右臺車各自的所述車輪的框架與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所述后車連接梁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基于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本技術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由于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轉臺內的下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既可以作為單車轉臺的組成部分又可以作為雙車轉臺的組成部分,具有一構件兩用的優點,由此,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既可以組裝為單車轉臺在小噸位起重機內使用,還可以組裝為雙車轉臺 在大噸位起重內使用,為用戶節省了多購買一臺轉臺或多購買ー些轉臺構件的費用,所以降低了成本,進而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適用范圍窄、成本高的技術問題。除此之外,由于本技術提供的組合式轉臺內構件的適用范圍更廣,所以產品的附加值更大,充分實現了產品功能的最大化,另外,由于產品為組合式故而便于拆卸、運輸、組裝。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ー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現有技術中小噸位起重機內應用的單車轉臺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應用的組合式轉臺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3為圖2中所示下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ー張示意圖;圖4為圖2中所示下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又ー張示意圖;圖5為圖2中所示上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ー張示意圖;圖6為圖2中所示上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又ー張示意圖;圖7為圖2中所示中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ー張示意圖;圖8為圖2中所示拉桿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9為圖2中所示尾部轉臺構件的立體結構的ー張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下部轉臺構件與回轉減速機、回轉支撐件、齒輪傳動機構以及轉臺連接盤之間連接關系的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下車座圈與下車車架之間連接關系的不意圖;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下部轉臺構件與下車底盤、履帶之間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圖13為安裝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應用的組合式轉臺的過程中吊裝上部轉臺構件的示意圖;圖14為安裝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應用的組合式轉臺的過程中將上部轉臺構件吊裝到下部轉臺構件上時的示意圖;圖15為安裝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機內應用的組合式轉臺的過程中將中部轉臺構件吊裝到上部轉臺構件時的示意圖;圖16為安裝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大噸位起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其中:所述下部轉臺構件位于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和/或,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尾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轉臺構件、上部轉臺構件、中部轉臺構件以及尾部轉臺構件,其中 所述下部轉臺構件位于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 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和/或,所述中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 所述尾部轉臺構件與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可拆卸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式轉臺包括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所述組合式轉臺還包括軸向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固定連接的拉桿,其中 所述下部轉臺構件呈盤狀或環狀,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長度尺寸大于所述下部轉臺構件的徑向尺寸; 所述尾部轉臺構件包括位置相対的第一尾壁以及第ニ尾壁,所述尾部轉臺構件還包括連接于位置相対的所述第一尾壁、所述第二尾壁之間的尾部連接體; 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中的一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長度方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且該中部轉臺構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所述第一尾壁可拆卸固定連接; 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中的另ー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的一端與所述上部轉臺構件長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連接,且該中部轉臺構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所述第二尾壁可拆卸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雙耳連接部,每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接近所述尾部轉臺構件的部分均設置有至少ー個單耳連接部,所述單耳連接部與所述雙耳連接部之間為銷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之間的間距或者所述下部轉臺構件的徑向尺寸為所述上部轉臺構件的長度尺寸的1/4 1/2。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彼此對稱設置于所述上部轉臺構件與所述尾部轉臺構件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轉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式轉臺包括一個所述中部轉臺構件,其中 所述中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華,李聰,孫麗,丁美蓮,程雪,孟朝鈺,
申請(專利權)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