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包括金屬箔層、第一膠粘劑、第一耐候層、基材、第二耐候層,第一耐候層的一側面通過第一膠粘劑層疊并固接金屬箔層,另一側面固接于基材的一側面,基材的另一側面固接第二耐候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太陽能電池的背板耐候性優異,可保護太陽能電池組件不受紫外光及水蒸汽破壞;金屬箔層蝕刻出線路后,可做電極,起到導電作用,省去了傳統工藝在硅片上焊接出線路的方式,減少遮光面積,提高轉化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
,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
技術介紹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通過光電效應或者光化學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由于太陽能是一種清潔且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已從軍事、航天等高端
進入工業、商業、農業、通信、家用電器以及公用設施等民用
需特別指出是,其可以分布于邊遠地區、高山、沙漠、海島和農村等環境中使用,從而能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為這些地區節省造價高昂的輸電線路,極大地減少鋪線成本。常規晶硅太陽能電池由于沒有采用背場鈍化技術,只使用鋁背場,而經過燒結形 成的鋁硅合金背表面在減少復合和背反射效果方面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并且鋁硅合金區本身即聞復合區,限制了電池效率的進一步提聞。高轉換效率、低成本、易于產業化的高效電池技術是太陽能電池的發展方向。近年來,采用高轉換效率技術的電池層出不窮,例如SE電池(Selective emitter Cell)、MWT電池(Metal warp through cell)和 EWT 電池(Emitter Warp through cell)等,這些高效電池均采用了良好的鈍化技術。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開路電壓及短路電流,對硅基背表面進行鈍化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能夠達到前述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封裝及使用要求,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應用于高轉換效率的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包括金屬箔層、第一膠粘劑、第一耐候層、基材、第二耐候層,第一耐候層的一側面通過第一膠粘劑層疊并固接金屬箔層,另一側面固接于基材的一側面,基材的另一側面固接第二耐候層。優選的,第一耐候層通過第二膠粘劑固接于基材的一側面,基材的另一側面通過第三膠粘劑固接第二耐候層。優選的,第一耐候層和/或第二耐候層是薄膜。進一步優選的,第一耐候層、第二耐候層是采用以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樹脂為主體樹脂的薄膜。優選的,第一耐候層和/或第二耐候層是涂層。進一步優選的,第一耐候層、第二耐候層是采用以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樹脂為主體樹脂的涂層。優選的,第一耐候層、第二耐候層的厚度為20 35 μ m,最佳為25 μ m。優選的,金屬箔為銅箔、銀箔或金箔,其厚度為15 35 μ m,最佳為20 μ m。優選的,所述的基材選自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為主體樹脂制得的基材,厚度為125 350 μ m。進一步優選,以PET為主體樹脂制得的基材,其厚度為250 μ m。優選的,三層膠粘劑為聚氨酯樹脂或環氧樹脂,其厚度為10 25 μ m,最佳為15 μ m0 本技術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低轉換效率的缺陷,其可應用于高轉換效率的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其所具有的優點是耐候性優異,可保護太陽能電池組件不受紫外光及水蒸汽破壞,提高了使用壽命;金屬箔層蝕刻出線路后,可做電極,起到導電作用,從而省去了傳統工藝在硅片上焊接出線路的結構及工藝,減少了遮光面積,提高了轉化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不中1_金屬箔層,2、4、6_膠粘劑,3-第一耐候層,5-基材,7-第二耐候層。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包括金屬箔層I、膠粘劑2、第一耐候層3、膠粘劑4、基材5、膠粘劑6、第二耐候層7,第一耐候層3、第二耐候層7為薄膜。第一耐候層3的一側面通過膠粘劑層2層疊并固接金屬箔層1,另一側面通過膠粘劑4貼合基材5。基材5的另一側面通過膠粘劑6貼合第二耐候層7。金屬箔層I、膠粘劑2、第一耐候層3、膠粘劑4、基材5、膠粘劑6、第二耐候層7共七層通過層疊并固接而呈一體狀。金屬箔層I可以是銅箔、銀箔或金箔,其厚度為15 35 μ m,最佳為20 μ m。第一耐候層3和第二耐候層7可以是以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者聚四氟乙烯樹脂為主體樹脂的薄膜,其厚度為20 35 μ m,最佳為25 μ m。基材5可以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一種或多種混合物為主體樹脂制得的基材,厚度為125 350 μ m,最佳為250 μ m。膠粘劑2、4、6可以采用聚氨酯樹脂或環氧樹脂,其厚度為10 25 μ m,最佳為15 μ m。本技術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可以對其上表面的金屬箔層I進行蝕刻,做出線路,可作電極,并起到導電的作用,從而省去了傳統工藝在硅片上焊接出線路的結構及工藝,減少了遮光面積,提高了轉化效率。又因第一耐候層3和第二耐候層7的耐候性優異,從而可以保護太陽能電池組件不受紫外光及水蒸汽破壞,延長了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使用壽命。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耐候層3、第二耐候層7是涂層,可以是以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者聚四氟乙烯樹脂為主體樹脂的涂層。第一耐候層3、第二耐候層7直接涂覆并固接于基材5的兩側面,而無需膠粘劑。本實施例的其它內容可參考實施例一。以上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通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進行變換、變型,都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其特征是包括金屬箔層、第一膠粘劑、第一耐候層、基材、第二耐候層,第一耐候層的一側面通過第一膠粘劑層疊并固接金屬箔層,另一側面固接于基材的一側面,基材的另一側面固接第二耐候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應用于背場鈍化型太陽能電池的背板,其特征是包括金屬箔層、第一膠粘劑、第一耐候層、基材、第二耐候層,第一耐候層的ー側面通過第一膠粘劑層疊并固接金屬箔層,另ー側面固接于基材的ー側面,基材的另一側面固接第二耐候層。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耐候層通過第二膠粘劑固接于所述基材的ー側面,所述基材的另ー側面通過第三膠粘劑固接所述的第二耐候層。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耐候層和/或第二耐候層是薄膜。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耐候層、第二耐候層是采用以聚氟こ烯、聚偏氟こ烯、聚三氟氯こ烯或聚四氟こ烯樹脂為主體樹脂的薄膜。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耐候層和/或第二耐候層是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宗華,董輝,龔春林,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華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