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紙袋加工領域。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包括輪子,位于所述輪子的輪面上的若干壓合凸起,所述壓合凸起上設有貼合面,所述貼合面上設有兩個用于卡設住拎手兩端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輪子的軸向延伸,所有的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都位于同一個和輪子同軸的圓柱面上,所述壓合凸起包括可沿輪子的周向開合的兩塊凸塊,兩個卡槽分別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對手挽的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不同的手挽都能進行粘貼的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解決了現有的貼合輪通用性差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紙袋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
技術介紹
參見圖I,紙袋由袋紙2和一對手挽I構成,手挽I包括貼紙11和憐手12,憐手12的兩端粘結在貼紙11上,貼紙11同袋紙2粘結在一起來實現手挽I同袋紙2的固定。在紙袋制作過程中中,手挽i是通過相關設備自動粘結到袋紙2上去的。在中國專利公布號為102225632A、公布日為2011年10月26日、名稱為“環保紙 袋貼挽機”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用于紙袋生產中貼手挽的設備。該專利中的設備貼手挽的方式為先將袋紙成型為袋子,然后通過手挽夾持機構夾持在拎手上將一對手挽伸到張開的袋子內并粘貼到袋子上的。通過夾持結構以平動的方式將手挽貼合到袋子上時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拎手是柔性的,且貼紙各部同時與袋子接觸并進行粘結,貼合出的手腕存在彎斜和不平整現象。為此設計出了通過貼合輪將手挽粘貼到袋子上的設備,現有的用于貼手挽的貼合輪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輪子3,在輪子的輪面31上設計壓合凸起4,在壓合凸起4上設有貼合面41,貼合面41位于與輪子3同軸的圓柱面上,在壓合凸起4上設有兩個沿輪子3的軸向延伸的卡槽42,貼合面41位于兩個卡槽之間部分的弧長LI等于被粘貼的手挽的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L2 (參見圖I)。使用時使拎手的兩端卡在兩個卡槽42內,貼紙平鋪并包裹在貼合面41上,通過輪子3的轉動將手挽轉移到袋紙上并將手挽貼合在袋紙上。該種貼合輪存在以下不足只能唯一地用于手挽的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等于貼合面位于兩個卡槽之間部分的弧長的手挽,當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改變時,需要更換與之相匹配的貼合輪,故通用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對手挽的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不同的手挽都能進行粘貼的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解決了現有的貼合輪通用性差的問題。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包括輪子,位于所述輪子的輪面上的若干壓合凸起,所述壓合凸起上設有貼合面,所述貼合面上設有兩個用于卡設住拎手兩端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輪子的軸向延伸,所有的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都位于同一個和輪子同軸的圓柱面上,所述壓合凸起包括可沿輪子的周向開合的兩塊凸塊,兩個卡槽分別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本技術的調節方法為沿輪子的周向移動凸塊,使兩個卡槽之間的距離改變到同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相等,以實現手握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不同的手腕都能通過同一個本技術進行貼合,從而提高了貼合輪的通用性。使用過程中,袋紙通過袋紙輸送機構向前平移,手挽以貼紙平鋪在壓合凸起的貼合面上且拎手的兩端剛好卡在兩個卡槽內的方式放置在本技術上,輪子轉動時帶動手挽一起轉動,當手挽被轉動到朝向袋紙輸送機構時,此時袋紙剛好前行到需要貼手挽的部位朝向輪子,從而將手挽粘貼在袋紙上,完成手挽粘貼工作。作為優選,貼合面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的部分沿輪子的周向對接在一起。貼合面能沿貼紙的長度方向將貼紙完全支撐住,貼合效果好。作為優選,兩個凸塊中的一個凸塊上設有叉頭、另一個凸塊上設有插舌,所述插舌插在所述叉頭內,貼合面包括叉頭和插舌的外表面。當沿輪子的周向移動兩個凸起而改變兩個卡槽之間的距離時,插舌在叉頭內沿輪子的周向相對于叉頭開合,使得貼合面沿輪子的周向始終是連續延伸的,貼合效果好。作為另一優選,兩個凸塊中的一個凸塊上設有第一連接頭、另一個凸塊上設有第二連接頭,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沿輪子的軸向疊合在一起,貼合面包括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的外表面。當沿輪子的周向移動兩個凸起而改變兩個卡槽之間的距離時,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沿輪子的周向進行開合,使得貼合面沿輪子的周向始終是對接在一起的。可通過使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之間不接觸,來通過移動時的方便性。作為優選,所述兩個凸塊中的一個凸塊固接在所述輪子上、另一個凸塊上設有安裝耳朵,所述安裝耳朵設有沿輪子的周向延伸的條形孔,另一個凸塊通過螺栓穿過所述條形孔后固定在所述輪子上。使用時,松開螺栓,然后沿輪子的周向移動設有安裝耳朵的那個凸塊,當兩個卡槽之間的距離符合要求時,擰緊螺栓,螺栓將安裝耳朵鎖緊在輪子上,來實現凸塊的固定。結構簡單,調節時方便。作為另一優選,所述輪子軸向端面上設有沿輪子的周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凸塊設有兩只連接腳,所述兩只連接腳從所述輪子的軸向兩側夾持在所述輪子上,連接腳上設有卡頭,所述卡頭卡在所述卡槽內。要移動凸塊時,通過使連接腳沿輪子的軸向同輪子分開,然后沿輪子的周向移動,此時卡頭在卡槽內移動,當凸塊的位置符合要求后,松開對連接腳的分開力,在連接腳自身的彈力作用下,卡頭卡在卡槽內,連接腳夾緊在輪子上。壓合凸起在輪子上的位置任意可調,輪子用于對應的貼合設備上時,調整初始位置時方便。作為優選,同一個壓合凸起上的兩個所述卡槽,一個卡槽的寬度大于另一個卡槽的寬度。使用過程中,寬度窄的那個卡槽先將拎手的一端卡住,然后在手挽貼合輪轉動的過程中,貼紙平鋪到貼合面上,當拎手的另一端轉到另一個卡槽上時被卡在該卡槽內。由于生產過程中,不同的手挽上的拎手的兩端之間的距離存在差異(制作誤差),故其中一個卡槽設計得較寬,能夠在拎手兩端之間的距離存在誤差時,拎手的兩端也能卡在兩個卡槽內。對手挽的生產精度要求低,適應性好。作為優選,所述壓合凸起有兩個。當一個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在將一個手挽貼合到袋紙上時,可以將下一個需要貼合的手挽裝載到另一個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上,使得袋紙的進料速度較快時,手挽貼合輪也能夠及時將手挽貼合到袋紙上,以實現高速貼合。作為優選,兩個壓合凸起間隔180°分布在輪子的輪面上。便于控制手挽貼合輪的轉動狀態。本技術具有下述優點,由于卡接拎手的兩端的卡槽的距離沿輪子的周向可調,手握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不同的手腕都能通過同一個本技術行貼合,從而提高了貼合輪的通用性。附圖說明圖I為紙袋處于展開狀態時的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貼合輪的結構示意圖。圖3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分體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手挽1,貼紙11,貼紙位于拎手之間部分的長度L2,拎手12,袋紙2,輪子3,輪子的輪面31,軸孔32,卡槽33,壓合凸起4,貼合面41,貼合面位于兩個卡槽之間部分的弧長LI,卡槽42,第一卡槽421,第二卡槽422,第一凸塊43,第一凸塊的外側面431,第一連接頭432,第一連接頭的外表面4321,叉頭433,叉頭的外表面4331,第一連接腳434,第一卡頭435,第二凸塊44,第二凸塊的外周面441,第二連接頭442,第一連接頭的外表面4421,安裝耳朵443,條形孔444,第二連接腳445,第二卡頭446,插舌447,插舌的外表面4471,螺栓5,轉軸6,輸送臺7,弧形側擋板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3,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包括輪子3。輪子的輪面31上設有一個壓合凸起4。輪子上設有軸孔32。壓合凸起4包括第一凸塊43和第二凸塊44。第一凸塊43固接在輪子3上。第一凸塊的外側面431上設有第一卡槽421,第一卡槽421沿輪子3的軸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包括輪子,位于所述輪子的輪面上的若干壓合凸起,所述壓合凸起上設有貼合面,所述貼合面上設有兩個用于卡設住拎手兩端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輪子的軸向延伸,所有的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都位于同一個和輪子同軸的圓柱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凸起包括可沿輪子的周向開合的兩塊凸塊,兩個卡槽分別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包括輪子,位于所述輪子的輪面上的若干壓合凸起,所述壓合凸起上設有貼合面,所述貼合面上設有兩個用于卡設住拎手兩端的卡槽,所述卡槽沿輪子的軸向延伸,所有的壓合凸起上的貼合面都位于同一個和輪子同軸的圓柱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合凸起包括可沿輪子的周向開合的兩塊凸塊,兩個卡槽分別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其特征在于,貼合面位于所述兩個凸塊上的部分沿輪子的周向對接在一起。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其特征在于,兩個凸塊中的一個凸塊上設有叉頭、另ー個凸塊上設有插舌,所述插舌插在所述叉頭內,貼合面包括叉頭和插舌的外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紙袋貼手挽用貼合輪,其特征在干,兩個凸塊中的一個凸塊上設有第一連接頭、另ー個凸塊上設有第二連接頭,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沿輪子的軸 向疊合在一起,貼合面包括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璟,蘇宏衛,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