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料座,料座與基座固定連接;料座包括一底部和沿底部邊緣向上延伸的環部,內星輪水平放置在底部上;環部設有至少兩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開孔,開孔的位置對應內星輪的內球道,開孔內放置有活動圓球,活動圓球的直徑大于內星輪的內球道的直徑;料座被凹形推塊從下方包圍,推塊通過導向柱與料座連接,導向柱與料座固定,推塊沿導向柱上下滑動;推塊設有位于活動圓球的斜下方的壓緊面,推塊的下方設有一氣缸,氣缸推動推塊向上運動抵住活動圓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精定位了內星輪的周向位置及中心,解決了內星輪精加工時由于預定位精度不夠,而發生精加工單邊余量不均勻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等速萬向節是主動軸與從動軸的轉速(角速度)相等的萬向節,即把兩個軸線不重合的軸連接起來,并使兩軸以相同的角速度 傳遞運動的機構。等速萬向節是轎車傳動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在前輪驅動的汽車上,其前橋都裝有等速萬向節傳動軸。等速萬向節的作用有將發動機的動力從變速器傳遞到汽車的驅動輪,滿足轎車傳動軸外端轉角的要求;將發動機的動力平穩、可靠地傳遞給車輪;補償轎車內端懸架的跳動,滿足驅動轎車高速行駛的需求。用于轎車的等速萬向節類型很多,其中應用最多的是球籠式等速萬向節和三角架式等速萬向節,它主要有滑套、三向軸、傳動軸、內星輪、保持架、鐘形殼等主要零件組成。由于等速萬向節傳遞繁重的驅動力矩,隨受負荷重,傳動精度高,需求量很大,又是安全件,因此其主要零件均采用精鍛件加工而成。內星輪作為等速萬向節的關鍵零件,按其節型不同分為RF、AC、UF、VL等多種零件型式。由于內星輪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在內星輪的加工流程中,需要進行多次加工,粗加工之后還要進行進一步的精加工。在加工過程中,內星輪的定位非常重要,只有內星輪的定位精度有保證,才能保證內星輪的加工精度。但由于內星輪的形狀不規則,使用常規的定位手法很難做到精確定位。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內星輪在加工過程中很難精確定位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包括內星輪,內星輪的外球面設有多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內球道,它還包括料座,料座與基座固定連接;料座包括一底部和沿底部邊緣向上延伸的環部,內星輪水平放置在底部上;環部設有至少兩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開孔,開孔的位置對應內星輪的內球道,開孔內放置有活動圓球,活動圓球的直徑大于內星輪的內球道的直徑;料座被凹形推塊從下方包圍,推塊通過導向柱與料座連接,導向柱與料座固定,推塊沿導向柱上下滑動;推塊設有位于活動圓球的斜下方的壓緊面,推塊的下方設有一氣缸,氣缸推動推塊向上運動抵住活動圓球。氣缸推動推塊向上運動,推塊推動活動圓球向內星輪的內球道方向運動,精定位了內星輪的周向位置及中心。優選的,活動圓球為三個,沿內星輪的周向均勻分布。使用三個沿內星輪周向均勻分布的活動圓球,便可達到精定位內星輪的目的,結構簡單。優選的,料座的底部設有限位螺釘,限位螺釘的一端固定在底部內,限位螺釘的另一端位于活動圓球的斜下方。限位螺釘使在內星輪定位移出料座后,活動圓球不會滾入料座中,不會妨礙下一個內星輪的放入。優選的,料座與推塊之間還通過彈簧連接。當內星輪定位移出料座,氣缸返回時,彈簧對推塊產生一個作用力,令推塊和活動圓球分離,使活動圓球恢復至可自由活動的狀態。如上所述,本技術的內星輪精定位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氣缸推動推塊向上運動,推塊推動活動圓球向內星輪的內球道方向運動,精定位了內星輪的周向位置及中心,解決了內星輪精加工時由于預定位精度不夠,而發生精加工單邊余量不均勻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附圖說明 圖I顯示為本技術內星輪精定位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為圖I所示的內星輪精定位裝置中的內星輪和活動圓球配合的放大示意圖。元件標號說明I內星輪11外球面12內球道2料座21底部22環部23開孔3基座4活動圓球5推塊6導向柱7氣缸8限位螺釘9彈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請參閱圖I至圖2。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如圖I至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包括內星輪I,內星輪I的外球面11設有多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內球道12 ;它還包括料座2,料座2與基座3固定連接;料座2包括一底部21和沿底部21邊緣向上延伸的環部22,內星輪I水平放置在底部21上,內星輪I的外球面11的最大直徑略小于環部22的內徑;環部22設有至少兩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開孔23,開孔23的位置對應內星輪I的內球道12,開孔23內放置有活動圓球4,活動圓球4的直徑大于內星輪I的內球道12的直徑;料座2被凹形推塊5從下方包圍,推塊5通過導向柱6與料座2連接,導向柱6豎直放置,導向柱6與料座2固定,推塊5沿導向柱6上下滑動;推塊5設有位于活動圓球4的斜下方的壓緊面,推塊5的下方設有一氣缸7,氣缸7推動推塊5向上運動,令壓緊面抵住活動圓球4,使活動圓球4向內星輪I的內球道12方向運動;活動圓球4為三個,沿內星輪I的周向均勻分布。 料座2的底部21設有限位螺釘8,限位螺釘8的一端固定在底部21內,限位螺釘8的另一端位于活動圓球4的斜下方。當內星輪I被機械手取走后,限位螺釘8限制了活動圓球4滾入料座2內,而活動圓球4的另一側有推塊5的限制,活動圓球4只能在一定的限制空間內自由活動。料座2與推塊5之間還通過彈簧9連接,在氣缸7帶動推塊5向上運動時,彈簧9被壓縮,當氣缸7停止向上運動,返回原位時,彈簧9作用于推塊5 —個推力,令推塊5與活動圓球4分離,使活動圓球4恢復自由活動的狀態。該內星輪精定位裝置的精定位過程如下I、機械手通過前道工序的初定位裝置,放置待加工的內星輪I至料座2內;2、氣缸7向上頂起,推動推塊5向上運動,其中導向柱6起導向作用,引導推塊5的運動方向;3、推塊5在氣缸7的作用下,帶動三個活動鋼球4,向內星輪I的內球道12的方向移動,使內星輪I在三個活動鋼球4的作用下精確定位內星輪I的周向位置及中心;4、氣缸7返回,推塊5在彈簧9的作用下復位的同時,定位好的內星輪I被機械手從料座2中取走;5、活動鋼球4在限制空間內恢復自由活動的狀態,等待下一個內星輪I的定位。該內星輪精定位裝置,不僅適用于普通的直球道的內星輪(如RF、AC、UF),也適用于特殊的斜球道(如VL)的內星輪,該內星輪精定位裝置使內星輪在圓周方向能精確重復定位,一般用于內星輪的球道精加工前的精定位,或其他需要內星輪確認方向的工序。綜上所述,本技術精定位了內星輪的周向位置及中心,解決了內星輪精加工時由于預定位精度不夠,而發生精加工單邊余量不均勻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所以,本技術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技術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技術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包括內星輪(1),所述內星輪(1)的外球面(11)設有多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內球道(1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料座(2),所述料座(2)與基座(3)固定連接;所述料座(2)包括一底部(21)和沿所述底部(21)邊緣向上延伸的環部(22);所述內星輪(1)水平放置在所述底部(21)上;所述環部(22)設有至少兩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開孔(23),所述開孔(23)的位置對應所述內星輪(1)的內球道(12),所述開孔(23)內放置有活動圓球(4),所述活動圓球(4)的直徑大于所述內星輪(1)的內球道(12)的直徑;所述料座(2)被凹形推塊(5)從下方包圍,所述推塊(5)通過導向柱(6)與所述料座(2)連接,所述導向柱(6)與所述料座(2)固定,所述推塊(5)沿所述導向柱(6)上下滑動;所述推塊(5)設有位于所述活動圓球(4)的斜下方的壓緊面,所述推塊(5)的下方設有一氣缸(7),所述氣缸(7)推動所述推塊(5)向上運動抵住所述活動圓球(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星輪精定位裝置,包括內星輪(1),所述內星輪(I)的外球面(11)設有多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內球道(12),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料座(2 ),所述料座(2 )與基座(3 )固定連接;所述料座(2)包括一底部(21)和沿所述底部(21)邊緣向上延伸的環部(22);所述內星輪(I)水平放置在所述底部(21)上;所述環部(22)設有至少兩個沿周向平均分布的開孔(23),所述開孔(23)的位置對應所述內星輪(I)的內球道(12),所述開孔(23)內放置有活動圓球(4),所述活動圓球(4)的直徑大于所述內星輪(I)的內球道(12)的直徑;所述料座(2)被凹形推塊(5)從下方包圍,所述推塊(5)通過導向柱(6)與所述料座(2)連接,所述導向柱(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火晨輝,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