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曲軸圓角滾壓機床,屬于一種曲軸加工設備,它有床身,床身上面的一側有床頭箱、另一側有尾座,在所述的床身上有龍門架,間隔布置的多個主軸滾壓鉗和多個連桿滾壓鉗分別吊裝在龍門架下面,托架機構安裝在床身上面,這種曲軸圓角滾壓機床,曲軸上的所有主軸頸和連桿頸同時滾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小了曲軸的變形量,提高了曲軸的安全系數,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滾壓的曲軸變形量很小,省去了校直工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曲軸加工設備,尤其是ー種曲軸圓角滾壓的機床。
技術介紹
隨著汽車發(fā)動機向著綠色環(huán)保、大功率、低排放、低噪音和增壓等方向的不斷發(fā)展,作為發(fā)動機心臟零件的曲軸,質量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tǒng)曲軸的加工エ藝和表面處理工藝很難滿足發(fā)動機的要求,表現突出的曲軸失效形式是疲勞斷裂,極易造成安全隱患。為提高曲軸的疲勞強度,目前國內外有軸頸淬火、氮化、噴丸、圓角滾壓等多種表面處理工藝,其中圓角滾壓是提高曲軸疲勞強度的最有效的手段,并且可以做到“以鐵代鋼”。目前的曲軸圓角滾壓機床結構合理性差,采用手工操作,操作不便,加工出的產品主軸頸跳動超 差,造成批量產品報廢,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曲軸圓角滾壓機床,以提高加工效率。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曲軸圓角滾壓機床,它有床身,床身上面的ー側有床頭箱、另ー側有尾座,在所述的床身上有龍門架,間隔布置的多個主軸滾壓鉗和多個連桿滾壓鉗分別吊裝在龍門架下面,托架機構安裝在床身上面;在所述的主軸滾壓鉗上有吊架,吊架上部固定在龍門架上,吊架下面連接有連接架,連接架下面鉸接有拉架,拉架下面連接在支架上,支架上部有第一上壓板,第一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一下壓板,第一下壓板固定在橫支架的上面,橫支架的后端鉸接在支架上、前端與第一液壓油缸上的伸縮桿鉸接在一起,第一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架上,支架的下部安裝在床身上;在所述的連桿滾壓鉗上,有橫向的第二液壓油缸安裝在龍門架上,第二液壓油缸上的伸縮桿與框架連接在一起,縱向支板的上端鉸接在框架上,縱向支板的下端鉸接在支板上,支板固定在上架板上,上架板的前部固定有第二上壓板,第二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二下壓板,第二下壓板固定在下架板的前部,上架板、下架板的中部鉸接在一起,上架板、下架板的后端之間鉸接有第三液壓油缸,上架板后端的上面還固定有橫向的第四液壓油缸,第四液壓油缸的伸縮桿位于縱向支板的側面;在所述的托架機構上,有ー對第五液壓油缸分別固定在后支架上,后支架固定在床身上面,兩第五液壓油缸的伸縮桿分別固定在托板的兩側,托板上面固定有滑板,滑板兩端分別安裝有支撐板,支撐板上端為斜托板,帶斜面的擺動板一側鉸接在支撐板上,擺動板的下部鉸接在第六液壓油缸的伸縮桿上,第六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撐板中部。采用上述結構的曲軸圓角滾壓機床,曲軸上的所有主軸頸和連桿頸同時滾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小了曲軸的變形量,提高了曲軸的安全系數,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滾壓的曲軸變形量很小,省去了校直エ序。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右視圖。圖3是本技術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是本技術結構的另ー立體圖。圖5是本技術中的主軸滾壓鉗結構的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的連桿滾壓鉗結構的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中的托架機構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如附圖所示,本技術之曲軸圓角滾壓機床,它有床身I,床身上面的一側有床頭箱II、另ー側有尾座II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床身上有龍門架1,間隔布置的多個主軸滾壓鉗IV和多個連桿滾壓鉗V分別吊裝在龍門架下面,托架機構VI安裝在床身上面;在所述的主軸滾壓鉗上有吊架41,吊架上部固定在龍門架上,吊架下面連接有連接架42,連接架下面鉸接有拉架44,拉架下面連接在支架47上,支架上部有第一上壓板45,第一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一下壓板46,第一下壓板固定在橫支架48的上面,橫支架的后端鉸接在支架上、前端與第一液壓油缸49上的伸縮桿鉸接在一起,第一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架上,支架的下部安裝在床身上;在所述的連桿滾壓鉗上,有橫向的第二液壓油缸51安裝在龍門架上,第二液壓油缸上的伸縮桿與框架52連接在一起,縱向支板53的上端鉸接在框架上,縱向支板的下端鉸接在支板55上,支板固定在上架板56上,上架板的前部固定有第二上壓板57,第二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二下壓板58,第二下壓板固定在下架板59的前部,上架板、下架板的中部鉸接在一起,上架板、下架板的后端之間鉸接有第三液壓油缸510,上架板后端的上面還固定有橫向的第四液壓油缸54,第四液壓油缸的伸縮桿位于縱向支板的側面;在所述的托架機構上,有ー對第五液壓油缸68分別固定在后支架67上,后支架固定在床身上面,兩第五液壓油缸的伸縮桿分別固定在托板66的兩側,托板上面固定有滑板65,滑板兩端分別安裝有支撐板64,支撐板上端為斜托板61,帶斜面的擺動板62 —側鉸接在支撐板上,擺動板的下部鉸接在第六液壓油缸63的伸縮桿上,第六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撐板中部。連接架42通過其下端的連接頭43與拉架44鉸接在一起。在所述的托架機構結構上,還通過兩個軸座610安裝有滑道桿69,使用時,托板66在滑道桿上滑動,活動輕便。床頭箱、尾座的具體結構與現有的機床上的基本相同,不再詳述。主軸滾壓鉗連桿滾壓鉗的具體數量根據曲軸的結構確定。這種滾壓機的工作原理是,將エ件曲軸放置在托架機構上的斜托板和擺動板構成的V形支撐面上,第五液壓油缸68帶動托板后退至エ件裝夾位置,床頭箱上的第七液壓油缸2帶動床頭箱移動至裝夾位置,床頭箱上的第八液壓油缸3帶動卡盤移動,尾座上的第九液壓油缸4帶動尾座頂尖移動,將エ件夾在床頭箱及尾座之間。托架機構上的第六液壓油缸63動作,擺動板回落至初始位置,第五液壓油缸帶動托板回到初始位置,與エ件脫離。主軸滾壓鉗上的第一液壓油缸49進給,推進第一下壓板46夾緊主軸頸,此后,床頭箱和尾座帶動エ件曲軸轉動90°角。第二液壓油缸51進給,推動連桿滾壓鉗靠近エ件主軸上的連桿頸,第四液壓油缸54后退,松開縱向支板53,第三液壓油缸510進給,第二上壓板57、第ニ下壓板58夾緊連桿頸,床頭箱和尾座帶動エ件曲軸轉動,進行滾壓加工。加工完成后,第一液壓油缸49后退,松開主軸頸,第三液壓油缸510后退,松開連桿頸,第四液壓油缸54進給,頂緊縱向支板53,第二液壓油缸51后退,帶動連桿滾壓鉗離開連桿頸,床頭箱和尾座帶動エ件曲軸旋轉180°角,第五液壓油缸68后退至エ件曲軸裝夾位置,托架機構上的第六液壓油缸63進給,支撐住エ件曲軸,尾座上的第九液壓油缸4前進,松開エ件曲軸,第八液壓油缸3后退,卡盤松開エ件曲軸,床頭箱上的第七液壓油缸2快速后退,離開エ件曲軸,第五液壓油缸68快速前進至原位,卸下エ件。顯然,使用時,本技術還包括相配套的數控系統(tǒng)、電氣系統(tǒng)和液壓系統(tǒng)。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曲軸圓角滾壓機床,它有床身(I),床身上面的一側有床頭箱(II)、另一側有尾座(II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床身上有龍門架(1),間隔布置的多個主軸滾壓鉗(IV)和多個連桿滾壓鉗(V)分別吊裝在龍門架下面,托架機構(VI)安裝在床身上面;在所述的主軸滾壓鉗上有吊架(41),吊架上部固定在龍門架上,吊架下面連接有連接架(42),連接架下面鉸接有拉架(44),拉架下面連接在支架(47)上,支架上部有第一上壓板(45),第一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一下壓板(46),第一下壓板固定在橫支架(48)的上面,橫支架的后端鉸接在支架上、前端與第一液壓油缸(49)上的伸縮桿鉸接在一起,第一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架上,支架的下部安裝在床身上;在所述的連桿滾壓鉗上,有橫向的第二液壓油缸(51)安裝在龍門架上,第二液壓油缸上的伸縮桿與框架(52)連接在一起,縱向支板(53)的上端鉸接在框架上,縱向支板的下端鉸接在支板(55)上,支板固定在上架板(56)上,上架板的前部固定有第二上壓板(57),第二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二下壓板(58),第二下壓板固定在下架板(59)的前部,上架板、下架板的中部鉸接在一起,上架板、下架板的后端之間鉸接有第三液壓油缸(510),上架板后端的上面還固定有橫向的第四液壓油缸(54),第四液壓油缸的伸縮桿位于縱向支板的側面;在所述的托架機構上,有一對第五液壓油缸(68)分別固定在后支架(67)上,后支架固定在床身上面,兩第五液壓油缸的伸縮桿分別固定在托板(66)的兩側,托板上面固定有滑板(65),滑板兩端分別安裝有支撐板(64),支撐板上端為斜托板(61),帶斜面的擺動板(62)一側鉸接在支撐板上,擺動板的下部鉸接在第六液壓油缸(63)的伸縮桿上,第六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撐板中部。...
【技術特征摘要】
1.曲軸圓角滾壓機床,它有床身(I),床身上面的一側有床頭箱(II)、另一側有尾座(II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床身上有龍門架(I),間隔布置的多個主軸滾壓鉗(IV)和多個連桿滾壓鉗(V)分別吊裝在龍門架下面,托架機構(VI)安裝在床身上面; 在所述的主軸滾壓鉗上有吊架(41),吊架上部固定在龍門架上,吊架下面連接有連接架(42),連接架下面鉸接有拉架(44),拉架下面連接在支架(47)上,支架上部有第一上壓板(45),第一上壓板下方有帶V形槽的第一下壓板(46),第一下壓板固定在橫支架(48)的上面,橫支架的后端鉸接在支架上、前端與第一液壓油缸(49)上的伸縮桿鉸接在一起,第一液壓油缸的下部鉸接在支架上,支架的下部安裝在床身上; 在所述的連桿滾壓鉗上,有橫向的第二液壓油缸(51)安裝在龍門架上,第二液壓油缸上的伸縮桿與框架(52)連接在一起,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丁杰,李海國,張立平,張東,王守河,王士杰,孫鳳軍,徐慶杰,孫騰蛟,
申請(專利權)人:濱州海得曲軸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