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漏冒口,其底面為平面,同時,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在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時,將由覆膜砂構成的冒口孔端面加工成與錐形過渡面具有相同圓錐面半頂角的錐面。將防漏冒口插入冒口孔中后,錐形過渡面與冒口孔端面貼合在一起形成錐面配合,只需要稍向下用力壓,兩錐面就會緊鎖在一起,從而避免冒口在澆鑄過程中上浮;同時,防漏冒口的底面為平面,在豎直存放防漏冒口時只有底面與工作臺接觸,因此只能磨損到底面,只要磨損部分不延伸到錐形過渡面,鋼水就無法從覆膜砂與防漏冒口的銜接面溢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解決了因鋼水外泄導致損毀鐵型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鑄造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漏冒口。
技術介紹
鐵型覆砂鑄造是在金屬型(稱為鐵型)內腔中覆上一薄層型砂而形成鑄型的一種鑄造工藝。鐵型覆砂兼有金屬型和殼型鑄造的特點,其結果是使鑄件質量大大改善和廢品數量顯著減少;由于鐵型覆砂鑄型剛度很高,從而顯著提高了鑄件的尺寸精度和致密性。在鐵型覆砂鑄造的過程中,冒口都是另外安裝在鐵型上的,如圖I所示,上鐵型02與下鐵型03上下對齊圍成成型腔,覆砂層04敷設在成型腔表面形成覆膜砂,冒口 01安裝于覆膜砂上方的冒口孔中。·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對鐵型產生磕碰等現象,因此冒口 01與上鐵型02的冒口孔設計為間隙配合,冒口 01的端面A與由覆膜砂構成的端面B自然貼合。在將冒口安裝到鐵型上的過程中,如果端面B上存在沒有清理干凈的積砂,會導致冒口 01安裝不到位,端面A和端面B接觸的不緊密,使得在澆鑄時冒口 01會向上浮,進而鋼水從覆膜砂與冒口 01的銜接面溢出,產生鋼水外溢的現象而損毀鐵型;同時,當冒口 01的端面A有一點小缺口時就必須報廢,否則也會出現因為端面A和端面B的接觸不緊密造成鋼水外溢而損毀鐵型的現象。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新型的冒口,以解決現有冒口容易產生鋼水外溢而損毀鐵型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用于鐵型覆砂鑄造的防漏冒口,以解決現有冒口容易產生鋼水外溢現象而損毀鐵型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漏冒口,應用在鐵型鑄造過程中,防漏冒口的底面為平面,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優選地,在上述的防漏冒口中,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6度-15度。優選地,在上述的防漏冒口中,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6度。優選地,在上述的防漏冒口中,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9度。優選地,在上述的防漏冒口中,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12度。優選地,在上述的防漏冒口中,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15度。本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其底面為平面,同時,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在使用本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時,如圖2和圖3所示,將由覆膜砂構成的冒口孔端面C加工成與錐形過渡面D具有相同圓錐面半頂角的錐面。將防漏冒口插入冒口孔中后,錐形過渡面D與冒口孔端面C貼合在一起形成錐面配合,在安裝防漏冒口時,只需要稍向下用力壓,兩錐面就會緊鎖在一起,從而避免冒口在澆鑄過程中上浮,進而避免了鋼水從覆膜砂與防漏冒口的銜接面溢出導致損毀鐵型的問題;同時,考慮到在防漏冒口的使用過程中會豎直放置在工作臺上,導致防漏冒口的末端容易被磨損,因此保留冒口的底面A為平面,這樣,在防漏冒口放置到工作臺上時,底面A承受磨損,只要磨損部分不延伸到錐形過渡面D,鋼水就無法從覆膜砂與防漏冒口的銜接面溢出,從而避免了因鋼水外泄導致損毀鐵型的問題。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現有技術中冒口的裝配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漏冒口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漏冒口的裝配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用于鐵型覆砂鑄造的防漏冒口,以解決現有冒口容易產生鋼水外溢現象而損毀鐵型的問題。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2所示,本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其底面A為平面,同時,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D。在使用本技術所提供的防漏冒口 I時,請參考圖3,由覆膜砂2構成的冒口孔端面C被加工成與錐形過渡面D具有相同圓錐面半頂角的錐面。將防漏冒口 I插入冒口孔中后,錐形過渡面D與冒口孔端面C貼合在一起形成錐面配合,在安裝防漏冒口 I時,只需要稍向下用力壓,兩錐面就會緊鎖在一起,從而避免防漏冒口 I在澆鑄過程中上浮,進而避免了鋼水從覆膜砂2與防漏冒口 I的銜接面溢出導致損毀鐵型的問題;同時,考慮到在防漏冒口 I的使用過程中會豎直放置在工作臺上,導致防漏冒口 I的末端容易被磨損,因此保留冒口的底面A為平面,這樣,在防漏冒口 I豎直放置到工作臺上時,底面A承受磨損,只要磨損部分不延伸到錐形過渡面D,鋼水就無法從覆膜砂與防漏冒口的銜接面溢出,從而避免了因鋼水外泄導致損毀鐵型的問題。具體的,在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漏冒口 I中,錐形過渡面D所在部分的圓錐面半頂角為6度-15度,優選地,該圓錐面半頂角為6度、9度、12度或15度。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給出的圓錐面半頂角范圍和數值為經實踐得到的優選數據,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還可以將該圓錐面半頂角設置為其它的角度。進一步的,在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漏冒口中,冒口孔端面B與底面A之間留有O.5_至I. 5mm的間隙。保留的間隙能夠使向下壓防漏冒口 I的過程時,兩錐形面充分接觸而鎖死,避免因底面A與冒口孔端面B首先發生接觸而導致兩錐形面無法貼合。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 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漏冒口,應用在鐵型鑄造過程中,所述防漏冒口的底面為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漏冒口,應用在鐵型鑄造過程中,所述防漏冒口的底面為平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冒口的末端設置有錐形過渡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過渡面的圓錐面半頂角為6度-15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過渡面的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慶志,姜慶平,
申請(專利權)人:寧國市志誠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