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單次進針治療區域和強度更大的鉤刃針,包括順序連接的針頭、針桿和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和針桿一體成型;所述針頭的前端逐漸扁平形成楔形鏟狀;所述針桿從前向后三次直角彎折形成順序連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橫截面為圓形截面,其直徑為0.35-0.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狀,其最大寬度大于所述針桿的第二中段的圓形截面的直徑;所述前段的前端與所述針頭連接,所述后段的末端與所述針柄連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繼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針頭與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與所述后段和所述針柄平行;所述針柄外套于所述針桿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針具,即一種鉤刃針。
技術介紹
刃針在治療筋膜表面壓力過高和筋膜室內壓力過高引起的疾病中,例如軟組織損傷、筋膜炎等,有很好的作用,它直接進入病灶組織進行減壓、剝離和松解,從而調節患處的生理環境,恢復纖維的正常的力平衡狀態和改善局部微循環,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使用的刃針,多為針柄、針桿和針頭直線型,針頭通過刺點進入病灶組織,通過擺動、斜推等方式,可對刺點下方的區域進行治療,但是由于直線針體和進針深度的限制,這種方法單次進針治療的區域很小,對一病患部位通常需要多次進針,治療過程復雜,同時進針的不適和恐懼心理給患者增加肉體和精神上的負擔。且因為刃針針體較細,它的韌性和彈性都不大,施針強度有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單次進針治療區域和強度更大的鉤刃針。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鉤刃針,包括順序連接的針頭、針桿和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和針桿一體成型;所述針頭的前端逐漸扁平形成楔形鏟狀;所述針桿從前向后三次直角彎折形成順序連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橫截面為圓形截面,其直徑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狀,其最大寬度大于所述針桿的第二中段的圓形截面的直徑;所述前段的前端與所述針頭連接,所述后段的末端與所述針柄連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繼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針頭與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與所述后段和所述針柄平行;所述針柄外套于所述針桿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進一步地,所述針柄與所述針頭的鏟狀前端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針頭的前端的兩側倒角優選為圓滑過渡的倒角。所述針柄的外表面凹凸不平,所述針柄的靠近針桿的前端的外表面呈扁平狀。所述針柄是鋼絲纏繞所述針桿的后段形成的圓柱柄桿。所述針柄為塑料材質,與所述針桿的末端的外表面套接。本技術的鉤刃針,針桿大致呈“U”形鉤狀,施針時“U”形鉤的底部,即第一中段平行于針柄的部分,穿過刺點,控制進針深度,使得連接針頭的針桿的前段處于筋膜和肌肉層之間,除了利用針頭的楔形鏟狀前端在病灶組織中松解、剝離,轉動針柄可以以刺點為中心,進行掃散,治療面積擴大,而且上下提拉針柄可以對筋膜組織進行面積和強度都更大的治療。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鉤刃針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向的針桿的前段和針頭的結構示意圖。圖號說明I、針頭2、針桿3、針柄4、前段5、第一中段6、第二中段7、后段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通過附圖對本技術的鉤刃針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I所示的本技術的一種鉤刃針,包括順序連接的針頭I、針桿2和針柄3。針頭和針桿一體成型;針頭的前端逐漸扁平形成楔形鏟狀;針桿從前向后三次直角彎折形成順序連接的前段4、第一中段5、第二中段6和后段7 ;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橫截面為圓形截面,其直徑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狀,其最大寬度大于所述針桿的第二中段的圓形截面的直徑;前段的前端與針頭連接,后段的末端與針柄連接,前段垂直于第一中段,第一中段繼而垂直于第二中段,第二中段垂直于后段,前段、針頭與第二中段平行,第一中段與后段和針柄平行;所述針柄外套于所述針桿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本技術的針桿的前段、第一中段和第二中段構成“U”形結構,“U”形結構中,本例中,前段與針頭長度為14_,第二中段的長度為11mm,與針柄平行的位于“U”形結構的底部的第一中段的長度為5_。針桿2的直徑依據具體治療用途,可以是O. 35mm、0. 5mm、0. 7mm或 O. 9mmο本技術的針頭I和針桿2固為一體,由金屬材質,如不銹鋼、高速鋼、高錳鋼、彈簧鋼和45 #優質鋼材制成。本技術的針頭的前端的兩側倒角優選為圓滑過渡的倒角。這樣,當針頭在神經、血管走行部位操作時,同樣是圓形的神經、血管較易滑開,從而減少對神經、血管的損傷。針頭伸入病灶部位是不可視的,針柄的這一設計無疑對于針頭在人體組織內的準確操作具有貢獻性作用。本技術的針柄的外表面凹凸不平,針柄的靠近針桿的前端的外表面呈扁平狀,針柄與針頭的鏟狀前端的延伸方向垂直。本例中,針柄是鋼絲纏繞針桿的后端形成的圓柱柄桿,盤絲狀的結構使得針柄不圓滑平整,捏持時更為牢固。針柄的靠近針桿的前端的外表面被壓扁形成扁平狀,為手持部位,長度約為手指寬度,該外表面為扁平狀的前端與針頭的楔形鏟狀的前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纏繞的針桿部分包括針桿2末端的被壓扁形成的扁平狀結構,此處寬度大于針桿2前部圓柱桿的直徑,表面有壓痕,使得針桿2在針柄3內很難滑動,針柄末端有鋼絲彎折形成的針鼻,接觸內部的針桿2的末端,提供針桿2向上滑動的阻礙作用,進一步起到固定針桿的作用,這樣的設計即可方便握持又能夠控制針頭的方向,增加穩定性,保證治療時的安全。本技術的針柄還可以采用塑料材質,比如醫用PVC與所述針桿的末端的外表面套接。這樣成本更加低廉。此實施例施針時,“U”型結構中的底部,即第一中段平行于針柄的部分,通過刺點,調整適當的進針深度使得連接針頭的“U”型結構中的外臂處于筋膜和肌肉層之間,轉動針柄,則針頭與針桿的前段構成的前臂可以進行掃散,更進一步地,上下提拉針柄有助于病灶組織的松解,掃散和提拉可以使病灶組織的緊張的肌腱纖維、神經、筋膜釋放壓力,調節病患部位的生理環境,且此提拉操作比傳統刃針的切割、擺動、斜推等施針方式治療強度更 大。在筋膜和肌肉層間掃散和提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施針次數。上述僅對本技術中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技術中的設計精神所作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或等比例放大或縮小等,均應認為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所述針柄外套于所述針桿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鉤刃針,包括順序連接的針頭、針桿和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和針桿一體成型;所述針頭的前端逐漸扁平形成楔形鏟狀;所述針桿從前向后三次直角彎折形成順序連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橫截面為圓形截面,其直徑為0.35?0.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狀,其最大寬度大于所述針桿的第二中段的圓形截面的直徑;所述前段的前端與所述針頭連接,所述后段的末端與所述針柄連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繼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針頭與所述第二中段平行,所述第一中段與所述后段和所述針柄平行;所述針柄外套于所述針桿的后段,具有凸凹不平的外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鉤刃針,包括順序連接的針頭、針桿和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和針桿一體成型;所述針頭的前端逐漸扁平形成楔形鏟狀;所述針桿從前向后三次直角彎折形成順序連接的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第一中段、第二中段的橫截面為圓形截面,其直徑為O. 35-0. 9mm,所述后段的末端呈扁平狀,其最大寬度大于所述針桿的第二中段的圓形截面的直徑;所述前段的前端與所述針頭連接,所述后段的末端與所述針柄連接,所述前段垂直于所述第一中段,所述第一中段繼而垂直于所述第二中段,所述第二中段垂直于所述后段,所述前段、所述針頭與所述第二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昌武,
申請(專利權)人:董昌武,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