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光學補償膜、光學補償膜的制作方法以及液晶面板、液晶顯示裝置。所述液晶補償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以及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產生電場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所述液晶分子層包括液晶分子。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調節透明電極上的電場電壓,來控制液晶補償膜中的液晶分子,使得光學補償膜具有不同的補償效果,從而改變液晶面板的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補償膜、光學補償膜的制作方法以及液晶面板、液晶顯不裝置。
技術介紹
視角狹小和視角不均,是目前液晶顯示器的主要缺陷。為了改善TN IXD(Twisted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扭曲向列相液晶顯示器)的視角特性,已經開發出多種寬視角技術。利用外部光學補償膜來改善TN LCD視角特性是最早、也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無需對LCD的制作過程作任何變動,而且許多后來的辦法,如多疇法、垂直排列法和光學補償彎曲排列法也必須配合光學相位補償膜使用。 但是目前的光學補償膜制作完成之后,其各個方向的折射率、相位延遲量都已固定,不能根據不同的相位補償要求任意發生改變。如果要達到不同相位延遲補償的目的,必須增加或者更換光學補償膜,這種實現方法比較復雜,也會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單一的光學補償方式使得液晶顯示器的視角不能隨意改變,只能具有單一的視角模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光學補償膜、光學補償膜的制作方法以及液晶面板、液晶顯示裝置,該光學補償膜的相位延遲量和補償模式在電場作用下能夠發生改變,從而實現液晶顯示器在不同的視角間的轉換。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補償膜,包括液晶補償膜,所述液晶補償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以及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產生電場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所述液晶分子層包括液晶分子。優選地,所述液晶補償膜的補償量通過所述液晶補償膜的透明電極的電極電壓來調整。優選地,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聚合物。優選地,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感光劑。優選地,所述液晶分子是正性液晶分子、負性液晶分子或藍相液晶分子。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包括上述的光學補償膜的液晶面板。優選地,所述的液晶面板,還包括從下到上依次疊加的下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層、第二基板以及上偏光片;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之間;其中,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間,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一透明電極位于所述光學補償膜的液晶補償膜的上側;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二透明電極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任意一側;或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下偏光片之間;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一透明電極位于所述光學補償膜的液晶補償膜的下側;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二透明電極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任意一側。優選地,所述的液晶面板,還包括 從下到上依次疊加的下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層、第二基板以及上偏光片;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上偏光片之上。所述光學補償膜的電極包括多個相互交錯分布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具有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一條形結構,所述第一條形結構與所述上偏光片的透過軸具有第一夾角;所述第二區域具有多個平行排列的第二條形結構,所述第二條形結構與所述上偏光片的透過軸具有第二夾角,所述第一夾角和所述第二夾角互為相反數。優選地,所述第一夾角的絕對值和所述第二夾角的絕對值范圍都是4(Γ50度。優選地,所述第一夾角的絕對值和所述第二夾角的絕對值都是45度。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液晶面板。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光學補償膜的制作方法,包括設置液晶補償膜,所述液晶補償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設置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產生電場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優選地,所述液晶分子層的形成步驟包括將聚合物和液晶分子混合,形成混合物;將所述混合物涂覆成膜狀,形成涂覆膜;在所述涂覆膜的兩側加電場,使所述液晶分子取向排列;對所述涂覆膜中的聚合物進行固化。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光學補償膜包括液晶補償膜和透明電極。通過透明電極形成的電場電壓,來控制液晶補償膜中的液晶分子,使得光學補償膜具有不同的補償效果,從而改變液晶面板的顯示視角。通過改變光學補償膜的電極圖案,該光學補償膜可以很容易實現液晶顯示從2D (二維)到3D (三維)顯示的轉換,這種光學補償膜制備簡單,易于實現。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一種光學補償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液晶面板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的光學補償膜的電極層圖案的一示意圖;圖7為圖5所示的光學補償膜的電極層圖案的另一示意圖8為圖5所示的光學補償膜的電極層圖案的另一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的光學補償膜上的電極處于關態的示意圖;圖10為圖8所示的光學補償膜上的電極處于開態的示意圖;圖11為用戶通過戴圓偏光眼睛實現三維效果的示意圖;圖12為本專利技術所示的一種光學補償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13為液晶補償膜制作裝置和強電場的示意圖;圖14為圖13中液晶補償膜裝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光學補償膜,包括液晶補償膜10,所述液晶補償膜10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以及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10產生電場的兩個透明電極,兩個透明電極分別為上透明電極21和下透明電極22 ;所述液晶分子層包括液晶分子。其中,透明電極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以實現光學補償膜的不同補償效果。透明電極由透明導電材料組成,透明導電材料可以為ITO (銦錫氧化物)、IZO (銦鋅氧化物)等。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是以兩個透明電極為例進行說明,但是透明電極的數量也可以是兩個以上。其中,透明電極可以分別設置在液晶補償膜10的兩側;也可以都設置在液晶補償膜10的同一側。所述液晶補償膜10的補償量通過所述液晶補償膜的透明電極的電極電壓來調難iF. O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聚合物,聚合物可以為高分子聚合物。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感光劑。所述液晶分子是正性液晶分子、負性液晶分子或藍相液晶分子。以下描述光學補償膜的補償原理。當液晶分子平行排列時,光學補償膜為+A補償膜;當液晶分子豎直排列時,光學補償膜為+C補償膜。光學補償膜的延遲量由該光學補償膜中液晶分子的各向異性和膜厚決定,具體為Re=AnXd,An=ne-n。,其中,Re為光學補償膜的延遲量,Δ η是光學補償膜中液晶分子的各向異性折射率的差,d為液晶補償膜的厚度,ne是常光折射率,no是非常光折射率。液晶分子的介電性分為正性和負性,在有電場的情況下,正性液晶分子沿電場線排布,負性液晶分子垂直電場線排布。透明電極21和22均為涂覆而成的一層均勻電極層,通過透明電極間的電場控制,可以使光學補償膜實現+C補償膜、+A補償膜之間的轉換。以下具體說明。當液晶分子為正性液晶時,光學補償膜處于關態,電極層之間無電壓,此時液晶分子水平排列,液晶補償膜作+A補償膜使用;在開態時,當電極層之間產生垂直電場,此時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液晶補償膜作+C補償膜使用。這樣,在電場作用下,光學補償膜就完成了由+A補償膜到+C補償膜的轉換。當液晶分子為正性液晶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補償膜,所述液晶補償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以及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產生電場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所述液晶分子層包括液晶分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補償膜,所述液晶補償膜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設置在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層;以及 用于對所述液晶補償膜產生電場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 所述液晶分子層包括液晶分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補償膜的補償量通過所述液晶補償膜的透明電極的電極電壓來調整。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聚合物。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層還包括感光劑。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補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分子是正性液晶分子、負性液晶分子或藍相液晶分子。6.—種包括權利要求1-5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光學補償膜的液晶面板。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從下到上依次疊加的下偏光片、第一基板、液晶層、第二基板以及上偏光片; 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之間; 其中,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上偏光片之間,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一透明電極位于所述液晶補償膜的上側;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二透明電極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任意一側;或 所述光學補償膜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下偏光片之間;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一透明電極位于所述光學補償膜的液晶補償膜的下側;所述光學補償膜的至少兩個透明電極中的第二透明電極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任意一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亞鋒,柳在健,魯姣明,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