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開關單元。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開關單元具有:操作部件;和能夠向十字方向按壓地對所述操作部件進行支承的臺座部,所述臺座部具有形成在由所述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位置上的多個T字形的限制部件,所述各限制部件具有:從所述臺座部向所述操作部件側延伸的腿部;沿著將位于所述限制部件的兩側方的所述十字方向的規定的位置彼此連結的線、從所述腿部的端部延伸的抵接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開關單元。本申請基于2010年3月31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特愿2010-082019號主張優先權,并將其內容在此援引。
技術介紹
在開關單元中已知ー種開關単元,該開關単元通過進行將按鍵面沿十字方向操作的擺動操作、和對按鍵面的中央部分進行按壓操作的按壓操作,能夠以多方向進行輸入。該開關単元具有從背側的凸緣部向下方延伸的腿部,該背側的凸緣部位于由按鍵面的操作方向即十字方向所夾的部位上。當沿十字方向操作按鍵面時,使腿部與基板抵接,由此,限制按鍵面的不必要的擺動,從而不會當沿十字方向操作按鍵面時誤將中心部分按 壓(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國專利第3993404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有的開關單元中,雖然在將按鍵面沿十字方向操作的情況下不存在問題,但在基于按鍵面所進行的輸入操作,沿未預想的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進行的情況下,成為腿部相對于基板以點接觸進行抵接的構造。因此,若作用在該腿部上的荷載的方向從抵接點錯位,則根據情況存在導致按鍵面以抵接點為中心向與作為目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擺動的情況。因此,需要高度注意地進行操作,則存在操作性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開關單元,能夠簡單且可靠地進行向十字方向的操作,且操作性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方式的開關單元,具有操作部件;和能夠向十字方向按壓地對所述操作部件進行支承的臺座部,所述臺座部具有形成在由所述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位置上的多個T字形的限制部件,所述各限制部件具有從所述臺座部向所述操作部件側延伸的腿部;沿著將位于所述限制部件的兩側方的所述十字方向的規定的位置彼此連結的線、從所述腿部的端部延伸的抵接部。在所述開關単元中,還可以為,所述腿部由能夠彈性變形的部件形成,與沿著由所述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所述腿部的厚度尺寸相比,沿著與由所述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腿部的厚度尺寸較小。在所述開關単元中,還可以為,在所述臺座部的所述十字方向的規定位置上配置有,能夠經由所述操作部件而按壓的開關,所述操作部件具有形成在構成所述操作部件的背面的周緣部的凸緣部上、且能夠對所述開關進行按壓的開關抵接部,在與所述開關抵接部相比所述操作部件的徑向內側,形成有與所述限制部件的所述抵接部抵接的限制部件抵接部。在所述開關単元中,還可以為,在所述操作部件向由所述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擺動時,所述限制部件與所述操作部件抵接,從而限制所述操作部件的按壓操作。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式,限制部件配置在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各位置上,并相互相對地形成為T字形。因此,在操作部件向無法按壓開關的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被按壓的情況下,能夠妨礙向該方向的操作并賦予操作者適當的不適感。而且,由于能夠防止向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非本意的操作,所以,能夠簡單且可靠地進行操作部件向十字方向的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式,與操作部件向十字方向被按壓的情況下受到的來自限制部件的反力相比,在操作部件向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被按壓的情況下受到的來自限制部件的反カー方較大。因此,在沿著由十字方向所夾方向的方向上對操作部件進行操作的情況下,能夠防止操作部件產生不必要的傾倒,并能夠防止隨后十字方向的某個開關被按壓操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方式,能夠恰當地防止操作部件向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的按壓操 作,同時,在將操作部件向十字方向操作的情況下,與限制部件的限制部件抵接部與開關抵接部相比位于徑向外側的情況相比較,操作部件從限制部件受到的反カ變小,能夠抑制限制部件對操作部件向十字方向進行按壓動作時的妨礙。附圖說明圖I是具有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開關單元的方向盤的主視圖。圖2是開關單元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從背側觀察到的操作部件的立體圖。圖4是圖2的主要部分放大圖。圖5A是對在操作部件向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被按壓的情況下的、限制部件的狀態進行表示的、限制部件的主視圖。圖5B是對在操作部件沿十字方向被按壓的情況下的、限制部件的狀態進行表示的、限制部件的主視圖。圖6是限制部件的側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汽車等的車輛的方向盤I具有固定在未圖示的轉向軸上的盤轂部2;供駕駛者握持的圓環狀的盤緣部3 ;和連結盤緣部3和盤轂部2的輻條部4。在盤轂部2中內裝有未圖示的氣囊單元。和氣囊單元一起地,在盤轂部2的上表面設有喇叭開關5。輻條部4在方向盤I位于中立位置的情況下具有向左側延伸的左側(第一)輻條部10;向右側延伸的右側(第二)輻條部11 ;和向下側延伸的下側(第三)輻條部12。在左側輻條部10和右側輻條部11上分別設有左側(第一)的開關單元13和右側(第二)的開關單元14。這里,左側的開關單元13是音響、導航系統等的信息系統的開關單元。右側的開關單元14是自動巡航等的行駛系統的開關單元。開關單元13、14配置在能夠通過握持方向盤I的乘員的拇指來操作的位置上。如圖2、圖3所示,開關單元13具有由単一的樹脂部件形成為主視下圓形的操作部件20 ;和以能夠將該操作部件20沿十字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按壓的方式支承的臺座部21。在安裝于方向盤I上的狀態下,在臺座部21上,沿操作部件20的前后各設有操作按鈕18、19。這里,操作部件20的操作方向即十字方向為圖1、2中箭頭所示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開關單元13是用于基于顯示信息來進行項目的選擇、決定的開關,該顯示信息是設在未圖示的儀表板上的多信息顯示器的顯示部的顯示信息。前側(圖I中為上側;第一)的操作按鈕18是基于多信息顯示器的顯示部的顯示信息,而對油耗顯示、音響顯示、里程計顯示、短距離里程計顯示的各項目進行切換的切換按鈕。后側(圖I中為下側;第二)的操作按鈕19是對顯示部的背景、時鐘進行設定的菜單顯示按鈕。操作部件20對通過操作按鈕18、19所選擇、所切換的項目進行各種操作。左側的開關單元13和右側的開關單元14為相同的構造,所以,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左側的開關單元13為例進行說明。 操作部件20具有在中心部分具有開ロ部22的操作部件主體17 ;以能夠按壓在該開ロ部22上的方式設置的按壓按鈕23 ;和夾裝在操作部件主體17和臺座部21之間的擺動環30。操作部件主體17在表面形成為從周緣部到中央部逐漸向下側傾斜的形狀。在操作部件主體17的背側的周緣上形成有圖2中朝向下側的凸緣部24。在凸緣部24的內側以在圖2中朝向下側的方式形成有ー對支承片25,該ー對支承片25在十字方向(第一方向和與其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上,具體來說在前后方向上相對。在該支承片25上,如圖3所示設有孔26。如圖3所示,在操作部件主體17的背側形成有,將開ロ部22形成的圓柱形狀的中央凸起部15。在中央凸起部15的外側,在到達凸緣部24的部分上,沿著由十字方向所夾的方向(與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有肋部16。以能夠按壓在操作部件主體17的開ロ部22上的方式貫穿的按壓按鈕23具有對后述的中央開關57進行按壓的按壓體27 ;和安裝在該按壓體27的上部的按鈕罩28。附圖標記30表示筒狀的擺動環。該擺動環30以前后方向為軸,且以能夠在左右方向上擺動的方式支承操作部件主體17。與此同時地,擺動環30以左右方向為軸,并以能夠在前后方向上擺動的方式支承在臺座部21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本卓也,島田昌彥,笠井一永,村松徹,小林真仁,
申請(專利權)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東洋電裝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