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鍵聯軸器,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脹緊套開口處設有可調節脹套松緊的螺釘;外聯軸套借助銷子連接。所述脹緊套帶有一軸轂套,軸轂套的雙向帶有連通的環形脹緊塊槽,于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內分別裝置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螺栓穿過第一環形脹緊塊的穿通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的螺紋孔連接;所述空心軸轂套的內壁及外壁分別帶有貫穿壁面的槽口。第一環形脹緊塊中于所述穿通孔之間開有穿通的螺紋頂絲孔,所述穿通頂絲孔與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的所述螺紋孔的位置錯開。本發明專利技術使得無鍵軸聯軸的安裝或拆卸更為方便,也不會損傷相互連接的表面,而且聯軸結構牢固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聯軸器,特別涉及無鍵聯軸器。
技術介紹
使用常規無鍵聯軸器聯接無鍵軸與機件(軸、齒輪等)時,因需要用摩擦力傳遞扭矩,聯軸器與無鍵軸之間為過盈配合。而過盈配合需要聯軸器內徑和無鍵軸外徑加工精度較高;并且,安裝常規聯軸器時一般使用熱套方法,拆卸常規聯軸器時則使用加熱或用油壓漲開的方法。安裝時需加熱套件,拆卸更需增加大量準備時間,安裝與拆卸常規聯軸器時極為不便。此外,加熱拆卸常規聯軸器時極有可能拉傷軸頭及聯軸器內表面。軸頭拉傷時,為保證外觀質量及傳遞扭矩,需重新修復工序、重新裝配工序,或嚴重時導致軸及聯軸器報廢,從而大大降低生產效率及提高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無鍵聯軸器安裝拆卸不方便,容易拉傷軸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脹緊套無鍵聯軸器,其使得無鍵軸聯軸的安裝或拆卸更為方便,也不會損傷相互連接的表面。本專利技術聯軸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無鍵聯軸器,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于 所述外聯軸套借助銷子連接,所述銷子的一端為圓柱體,另一端為錐體,錐體的尾端借助螺紋件連接;相鄰銷子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圓柱體的外圍設置有擋圈及彈性緊固件;所述脹緊套的中心帶有軸孔,軸孔的外圍為一軸轂套,軸轂套的雙向帶有連通的環形脹緊塊槽,所述環形脹緊塊槽相背朝向,其截面分別為梯形;于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內分別裝置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分別與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相吻合;第一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穿通孔,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一環形脹緊塊的所述穿通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的螺紋孔連接;所述空心軸轂套的內壁及外壁分別帶有貫穿壁面的槽口; 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中開有10個所述穿通孔,第二環形脹緊塊的中心開有10個所述螺紋孔; 所述第二環形脹緊塊的中心開有的所述螺紋孔為盲孔; 第一環形脹緊塊中于所述穿通孔之間開有穿通頂絲孔,所述穿通頂絲孔為螺紋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的所述螺紋孔的位置錯開。本專利技術聯軸器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專利技術設置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外聯軸套借助銷子連接,相鄰銷子的連接方向相反;所述銷子圓柱體的外圍設置有擋圈及彈性緊固件;如此使得無鍵軸聯軸的安裝或拆卸更為方便,也不會損傷相互連接的表面,而且聯軸結構牢固可靠。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示意圖,半剖視右部,局部剖視左部,沿圖2的COC方向剖視。圖2是圖I的A-A向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軸轂的剖視圖,沿圖2的BOB方向剖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中第一脹緊塊的剖視圖,沿圖2的BOB方向剖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見圖1,本專利技術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1,所述外聯軸套I中分別設置脹緊套。見圖1,所述外聯軸套I借助銷子3連接,所述銷子3的一端為圓柱體,另一端為錐體,錐體的尾端借助螺栓及螺母10緊固連接;相鄰銷子3的安裝方向相反;所述圓柱體的外圍設置有擋圈4及彈性緊固件2,以強化銷子3的連接牢固度。見圖I、圖3、圖4,所述脹緊套的中心帶有軸孔,軸孔的外圍為軸轂套6,軸轂套6的雙向帶有連通的環形脹緊塊槽16,所述環形脹緊塊槽16相背朝向,其截面分別為梯形,如此便于安裝及拆卸安裝其內的環形脹緊塊;于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16內分別裝置第一環形脹緊塊5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8,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5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8分別與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16相吻合;第一環形脹緊塊5中開有穿通孔17,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螺紋孔,螺栓7穿過第一環形脹緊塊5的所述穿通孔17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的螺紋孔連接;見圖2,所述空心軸轂套6的內壁及外壁分別帶有貫穿壁面的槽15及11。見圖2,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中開有10個所述穿通孔,第二環形脹緊塊的中心開有10個所述螺紋孔;所述螺紋孔為盲孔。第一環形脹緊塊中于所述穿通孔17之間開有穿通的頂絲孔13,所述頂絲孔13為螺紋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的所述螺紋孔16的位置錯開,即對應于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的所述螺紋孔16之間不開孔的位置。本專利技術的安裝及拆卸過程 無鍵軸聯軸的安裝見圖I、圖2,將無鍵軸18安裝于脹緊套中心的軸孔時,先將內六角螺釘7擰松,軸轂套6的內壁向外擴張,軸轂套6的外壁向內收縮;再將無鍵軸18套入軸轂套6內壁中的軸孔,將外聯軸套I的軸孔套入軸轂套6的外壁;然后將各內六角螺釘7擰緊,軸轂套6的內壁收縮,內壁帶有的貫穿槽15并合,軸轂套6的內壁將無鍵軸18抱緊,與此同時軸轂套6的外壁向外擴張,將外聯軸套I的軸孔撐緊,完成無鍵軸18以及外聯軸套I的鎖緊安裝;按照上述步驟將另一根無鍵軸18以及另一個外聯軸套I鎖緊。最后將上述兩個外聯軸套I借助銷子3如圖I所示相向連接,完成無鍵軸聯軸的安裝。上述無鍵軸18不屬于本專利技術。見圖I、圖2,無鍵軸聯軸的拆卸與上述過程相反,將內六角螺釘7擰松及脫開,使軸轂套6的內壁向外擴張,軸轂套6的外壁向內收縮,將無鍵軸18、脹緊套以及外聯軸套I拆卸下來。為了進一步將第一環形脹緊塊5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8從軸轂套6中的環形脹緊塊槽16中拆出,用兩根內六角螺釘旋入圖2及圖4所示的第一環形脹緊塊5上兩個對稱的頂絲孔13,使第一環形脹緊塊5從軸轂套6的脹緊塊槽16中退出及拆卸。再用兩根內六角螺釘旋入旋入圖3所示軸轂套6的,使第二環形脹緊塊8從軸轂套6的脹緊塊槽16中頂 出。權利要求1.一種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聯軸套借助銷子連接,所述銷子的一端為圓柱體,另一端為錐體,錐體的尾端借助螺紋件連接;相鄰銷子的安裝方向相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柱體的外圍設置有擋圈及彈性緊固件。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脹緊套的中心帶有軸孔,軸孔的外圍為一軸轂套,軸轂套的雙向帶有連通的環形脹緊塊槽;于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內分別裝置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緊塊分別與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相吻合;第一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穿通孔,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螺紋孔,螺栓穿過第一環形脹緊塊的所述穿通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的螺紋孔連接;所述空心軸轂套的內壁及外壁分別帶有貫穿壁面的槽口。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脹緊塊槽相背朝向,其截面分別為梯形。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脹緊塊中開有10個所述穿通孔,第二環形脹緊塊的中心開有10個所述螺紋孔。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環形脹緊塊的中心開有的所述螺紋孔為盲孔。8.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環形脹緊塊中于所述穿通孔之間開有穿通頂絲孔,所述穿通頂絲孔為螺紋孔,并與第二環形脹緊塊中開有的所述螺紋孔的位置錯開。全文摘要無鍵聯軸器,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脹緊套開口處設有可調節脹套松緊的螺釘;外聯軸套借助銷子連接。所述脹緊套帶有一軸轂套,軸轂套的雙向帶有連通的環形脹緊塊槽,于所述雙向環形脹緊塊槽內分別裝置第一環形脹緊塊以及第二環形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鍵聯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向連接的外聯軸套,所述外聯軸套中分別設置脹緊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曉,
申請(專利權)人:中電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