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輕質墻體裂縫控制施工方法,包括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和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本發明專利技術施工方便,工作效果好。將在不同的施工條件下,裂縫的控制都取得明顯的效果,減少了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復勞動,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混凝土墻(梁、柱)、輕質砌塊墻和粘土空心磚墻基本組成了建筑物的承重、圍護和分隔的空間體系。由于不同墻體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其中包括導熱、導濕和強度的差異,在環境溫度應力、結構工作應力、砂漿收縮應力(失水收縮、溫度收縮、自應力收縮)變化較大時,對砌體將產生一定的拉、壓應力,導致砌體及扶灰面開裂、起殼、空鼓的質量通病。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輕質墻體的裂縫雖然與材料本身的強度、干密度、干燥收 縮值、導熱系數、空氣滲透性及吸濕性有關,但在砌筑及抹灰工藝上,有關施工規范和施工技術操作規程、工藝標準對砌筑及抹灰工程都有明確的技術質量要求,但在實際施中涉及到不同砌體強度、季節性施工、抹灰層厚度,材料配合比、原材料質量、操作工藝等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如何把施工技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根據各種墻體結構特點,深化施工要點,克服開裂、空鼓現象,是控制輕質墻體開裂、起殼、空鼓的關鍵。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施工方便,工作效果好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包括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和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其特征是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包括下列步驟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至少存放5d以上出廠,砌筑前停置時間不少于45d ; 2)輕質墻體選用密度級別07級及以上或強度級別A5.O級及以上的產品,以提高墻體抗壓、抗彎、抗剪強度,并減小干燥收縮值; 3)砌塊在砌筑前提前I 2d均勻澆水濕潤,砌筑前2h再澆水一次,施工時的含水率不大于15%,水浸入砌塊深度8 10 mm ; 4)砌塊墻的墻底采用燒結普通磚或多孔磚砌筑或澆筑素混凝土帶; 5)各種砌體的拉接筋和抗震加強筋應設計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前預留預埋,豎向間距滿足砌體模數的要求,不得折彎壓入磚縫; 6)頂層山墻、每層端部開間的內外縱墻和橫墻沿高度每隔500mm在灰縫中設置2—3根直徑為6_的通長加強拉結筋,以抵抗溫度收縮、懸挑陽臺傾覆、應力集中的變形裂縫; 7)窗臺與窗間墻交接處是溫度應力、結構次應力集中的部位,極易發生裂縫,因此,在住宅砌體工程的頂層和底層設置通長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窗臺梁;其它層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窗臺梁或鋼筋混凝土板帶;窗臺梁的高度不小于120 mm,縱向配筋不少于4 Φ 10鋼筋,箍筋Φ 60200鋼筋,板帶的厚度不小于60 mm,縱向配筋不少于3 Φ 8,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20 ; 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輕質墻體,當墻長大于5m時,增設間距不大于3M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砌體無約束的自由端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洞口大于2m的兩側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寬度大于300 mm的預留洞口設置鋼筋混凝土過梁,并伸入每邊墻體的長度不小于250 mm ; 9)預留的門窗洞口設置鋼筋混凝土框加強,設計無具體規定時,混凝土框寬度同墻寬,厚度彡100 mm,內設2 Φ 10鋼筋; 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應在門、窗洞口設置抗裂柱,和混凝土柱、墻結合部應在拉結筋范圍內用混凝土填芯。11)每層墻高的中部增設高度120 mm、與墻體同寬的鋼筋混凝土腰梁,縱筋4 Φ 10、 箍筋Φ 60200鋼筋,以增強輕質墻體的水平抗力; 12)輕質墻體與框架柱、剪力墻交接處應采用15X15mm木條預先留縫,在墻體充分變形、至少30d后,在加貼網片前澆水濕潤,再用水泥砂漿嵌實、槎平; 13)填充墻砌至梁、板底時留有30 40mm空隙,待砌筑完畢30d、墻體充分變形后,用C20細石混凝土分別從兩側分兩次填嵌密實,并養護、無收縮裂紋; 14)空心磚、混凝土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墻體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于90%,垂直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于80% ; 15)輕質墻體的砌筑應錯縫搭接,最小搭接長度不小于砌塊長度的I/ 3,且無豎向通縫,砌塊的轉角處和交接處同時砌筑,并使縱、橫墻砌塊相互搭接,橫墻砌塊露端面,并坐中于縱墻砌塊,十字交接處縱、橫墻砌塊交叉搭接; 16)砌體在構造柱側應砌成“馬牙槎”,對應進退,先退后進,隔兩皮留槎,深IOOmm; 17)多層建筑磚混結構的圈梁拉通,高度不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Φ 10 ; 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包括下列步驟 1)輕質墻體在砌筑完成60d后再進行抹灰; 2)輕骨料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輕質墻體,墻面粉刷采取滿鋪直徑O.8mm、網孔10 mm的鍍鋅焊接鋼絲網,以增強墻體抗收縮能力; 3)抹灰前對基面進行清理,凸凹補平,并清理砌體表面的灰塵和混凝土表面的碳化粉/I、土 ; 4)抹灰前,必須提前對電氣、給排水、通風、空調、消防的管、洞、槽、箱、盒周邊部位清理修補,清理松動碎屑、灰塵,澆水濕潤,用水泥砂漿嵌填密實、槎平、并養護; 5)門、窗洞口及墻體陽角部位按設計要求做水泥砂漿護角;護角做成外露尖角,在終凝前將鐵抹子洗凈在尖角上抹一遍 6)輕質墻體的抹灰分粘結層、中層、面層共三層抹灰抹至設計厚度,并分層抹灰,分層噴水養護,每層達一定強度后再抹下一層,以有效閉合粉刷層早期收縮微裂; 7)常溫條件下,提前一天對輕質砌塊墻體均勻澆水,粉刷前提前Id對墻面均勻澆水濕潤,粉刷前I 2h再普遍均勻燒水一遍,浸透深度不小于15 mm ; 8)粉刷前,涂刷建筑膠水泥水=11 4重量比例的水泥膠漿或涂刷專用界面劑,閉合氣孔,有效降低墻體的空氣滲透性和吸濕性; 9)用水泥砂漿抹粘結層,厚度7 9mm厚,并掃毛噴水養護,不少于3天,養護具有70%以上強度后再施工中層和面層; 10)粘結層養護后,墻面滿鋪直徑O.8 mm、網孔10 mm的鍍鋅焊接鋼絲網一道,并固定平整、牢固; 11)中層、面層分層作業,每層粉刷厚度7 9mm,每層粉刷完成后,分別養護不少于3天。本專利技術施工方便,工作效果好。將在不同的施工條件下,裂縫的控制都取得明顯的效果,減少了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復勞動,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包括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和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其特征是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包括下列步驟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至少存放5d以上出廠,砌筑前停置時間不少于45d ; 2)輕質墻體選用密度級別07級及以上或強度級別A5.O級及以上的產品,以提高墻體抗壓、抗彎、抗剪強度,并減小干燥收縮值; 3)砌塊在砌筑前提前I 2d均勻澆水濕潤,砌筑前2h再澆水一次,施工時的含水率不大于15%,水浸入砌塊深度8 10 mm ; 4)砌塊墻的墻底采用燒結普通磚或多孔磚砌筑或澆筑素混凝土帶; 5)各種砌體的拉接筋和抗震加強筋應設計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前預留預埋,豎向間距滿足砌體模數的要求,不得折彎壓入磚縫; 6)頂層山墻、每層端部開間的內外縱墻和橫墻沿高度每隔500mm在灰縫中設置2—3根直徑為6_的通長加強拉結筋,以抵抗溫度收縮、懸挑陽臺傾覆、應力集中的變形裂縫; 7)窗臺與窗間墻交接處是溫度應力、結構次應力集中的部位,極易發生裂縫,因此,在住宅砌體工程的頂層和底層設置通長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窗臺梁;其它層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窗臺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輕質墻體裂縫控制施工方法,包括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和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其特征是:輕質墻體砌筑工程中的防裂施工包括下列步驟: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至少存放5d以上出廠,砌筑前停置時間不少于45d;2)輕質墻體選用密度級別07級及以上或強度級別A5.0級及以上的產品,以提高墻體抗壓、抗彎、抗剪強度,并減小干燥收縮值;3)砌塊在砌筑前提前1~2d均勻澆水濕潤,砌筑前2h再澆水一次,施工時的含水率不大于15%,水浸入砌塊深度8~10㎜;4)砌塊墻的墻底采用燒結普通磚或多孔磚砌筑或澆筑素混凝土帶;5)各種砌體的拉接筋和抗震加強筋應設計要求在混凝土澆筑前預留預埋,豎向間距滿足砌體模數的要求,不得折彎壓入磚縫;6)頂層山墻、每層端部開間的內外縱墻和橫墻沿高度每隔500㎜在灰縫中設置2—3根直徑為6mm的通長加強拉結筋,以抵抗溫度收縮、懸挑陽臺傾覆、應力集中的變形裂縫;7)窗臺與窗間墻交接處是溫度應力、結構次應力集中的部位,極易發生裂縫,因此,在住宅砌體工程的頂層和底層設置通長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窗臺梁;其它層在窗臺標高處設置鋼筋混凝土窗臺梁或鋼筋混凝土板帶;窗臺梁的高度不小于120㎜,縱向配筋不少于4φ10鋼筋,箍筋φ6@200鋼筋,板帶的厚度不小于60㎜,縱向配筋不少于3φ8,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20;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的輕質墻體,當墻長大于5m時,增設間距不大于3M的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砌體無約束的自由端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洞口大于2m的兩側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寬度大于300㎜的預留洞口設置鋼筋混凝土過梁,并伸入每邊墻體的長度不小于250㎜;9)預留的門窗洞口設置鋼筋混凝土框加強,設計無具體規定時,混凝土框寬度同墻寬,厚度≥100㎜,內設2φ10鋼筋;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應在門、窗洞口設置抗裂柱,和混凝土柱、墻結合部應在拉結筋范圍內用混凝土填芯。11)每層墻高的中部增設高度120㎜、與墻體同寬的鋼筋混凝土腰梁,縱筋4φ10、箍筋φ6@200鋼筋,以增強輕質墻體的水平抗力;12)輕質墻體與框架柱、剪力墻交接處應采用15×15㎜木條預先留縫,在墻體充分變形、至少30d后,在加貼網片前澆水濕潤,再用水泥砂漿嵌實、槎平;13)填充墻砌至梁、板底時留有30~40㎜空隙,待砌筑完畢30d、墻體充分變形后,用C20細石混凝土分別從兩側分兩次填嵌密實,并養護、無收縮裂紋;14)空心磚、混凝土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墻體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于90%,垂直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于80%;15)輕質墻體的砌筑應錯縫搭接,最小搭接長度不小于砌塊長度的1/3,且無豎向通縫,砌塊的轉角處和交接處同時砌筑,并使縱、橫墻砌塊相互搭接,橫墻砌塊露端面,并坐中于縱墻砌塊,十字交接處縱、橫墻砌塊交叉搭接;16)砌體在構造柱側應砌成“馬牙槎”,對應進退,先退后進,隔兩皮留槎,深100㎜;17)多層建筑磚混結構的圈梁拉通,高度不小于180㎜,配筋不小于4φ10;抹灰工程中的抗裂施工包括下列步驟:1)?輕質墻體在砌筑完成60d后再進行抹灰;2)?輕骨料小型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輕質墻體,墻面粉刷采取滿鋪直徑0.8㎜、網孔10㎜的鍍鋅焊接鋼絲網,以增強墻體抗收縮能力;3)抹灰前對基面進行清理,凸凹補平,并清理砌體表面的灰塵和混凝土表面的碳化粉塵;4)抹灰前,必須提前對電氣、給排水、通風、空調、消防的管、洞、槽、箱、盒周邊部位清理修補,清理松動碎屑、灰塵,澆水濕潤,用水泥砂漿嵌填密實、槎平、并養護;5)門、窗洞口及墻體陽角部位按設計要求做水泥砂漿護角;護角做成外露尖角,在終凝前將鐵抹子洗凈在尖角上抹一遍6)輕質墻體的抹灰分粘結層、中層、面層共三層抹灰抹至設計厚度,并分層抹灰,分層噴水養護,每層達一定強度后再抹下一層,以有效閉合粉刷層早期收縮微裂;7)常溫條件下,提前一天對輕質砌塊墻體均勻澆水,粉刷前提前1d對墻面均勻澆水濕潤,粉刷前1~2h再普遍均勻澆水一遍,浸透深度不小于15㎜;8)粉刷前,涂刷建筑膠:水泥:水=1:1:4重量比例的水泥膠漿或涂刷專用界面劑,閉合氣孔,有效降低墻體的空氣滲透性和吸濕性;9)用水泥砂漿抹粘結層,厚度7~9㎜厚,并掃毛噴水養護,不少于3天,養護具有70%以上強度后再施工中層和面層;10)粘結層養護后,墻面滿鋪直徑0.8㎜、網孔10㎜的鍍鋅焊接鋼絲網一道,并固定平整、牢固;11)中層、面層分層作業,每層粉刷厚度7~9㎜,每層粉刷完成后,分別養護不少于3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建棟,成軍,陸建偉,肖國良,秦宏偉,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武進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