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網狀加強復合發泡水泥板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②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85份、粉煤灰10-20份、硬脂酸鈣1-3份、聚丙烯纖維1-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5份、減水劑3-5份、雙氧水5-10份攪拌發泡;③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1-2天即可。該方法簡單,操作便捷,可現場制作滿足不同使用場合要求,制備的水泥板抗壓、抗拉及抗折強度大,力學性能及使用穩定性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發泡水泥板的制備方法,具體說是一種抗壓、抗拉及抗折強度高的網狀加強復合發泡水泥板的制備方法,尤其適用于建筑外墻外保溫及制作保溫裝飾一體化板使用。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復合發泡水泥板燃燒性能較為理想,但現有大部分發泡水泥板均是通過在發泡材料外增設多種涂層,以增加其耐久性能,多層不同材料的結構,其脆性大,抗壓、抗拉、抗折強度低,使用性能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復合發泡水泥板脆性大,抗壓、抗拉、抗折性能差等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該方法簡單,操作便捷,可現場制作滿足不同使用場合要求,制備的水泥板抗壓、抗拉及抗折強度大,力學性能及使用穩定性高。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Φ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 @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85份、粉煤灰10-20份、硬脂酸鈣1-3份、聚丙烯纖維1-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5份、減水劑3-5份、雙氧水5-10份攪拌發泡; j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1-2天即可。所述早強劑為氯酸鹽或硫酸鹽早強劑。所述減水劑為木質素磺酸鹽減水劑或聚羥酸減水劑。所述上、下網狀加強層為耐堿玻纖網或鍍鋅鋼絲網,耐堿玻纖網由玻璃纖維線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成,上、下耐堿玻纖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上下連接;鍍鋅鋼絲網由鍍鋅鋼絲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或焊接成,上、下鍍鋅鋼絲網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上下連接。所述加強筋為玻璃纖維線或鍍鋅鋼絲。本專利技術在發泡水泥板中增設了由上、下網狀加強層經加強筋連接而成的網狀加強部分,對發泡水泥板整體進行加強,同時對發泡原料改進,提高發泡膨脹效果,最終發泡水泥板具有較高的抗拉、抗壓、抗折強度,解了決復合發泡水泥板抗拉強度低、易碎等缺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水泥板結構示意圖。圖中發泡部分1,上網狀加強層2,下網狀加強層3,加強筋4。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專利進ー步說明。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制得的網狀增強復合發泡水泥板包括發泡部分I、上網狀加強層2、下網狀加強層3和加強筋4。水泥板的發泡部分I由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中添加添加劑通過化學發泡技術發泡而成,發泡部分I的上、下表層內分別設有上、下網狀加強層2、3,上、下網狀加強層2、3為耐堿玻纖或鍍鋅鋼絲網,耐堿玻纖由玻璃纖維線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成,上、下耐堿玻纖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4上下連接;鍍鋅鋼絲網由鍍鋅鋼絲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或焊接成,上、下鍍鋅鋼絲網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4上下連接,加強筋4為玻璃纖維線或鍍鋅鋼絲。 實施例一 ,包括以下步驟 CD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 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份、粉煤灰10份、硬脂酸鈣I份、聚丙烯纖維I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份、減水劑3份、雙氧水5份攪拌發泡; 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I天即可。實施例ニ ,包括以下步驟 05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 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75份、粉煤灰15份、硬脂酸鈣2份、聚丙烯纖維2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6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4份、減水劑4份、雙氧水8份攪拌發泡; 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55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2天即可。實施例三 ,包括以下步驟 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 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85份、粉煤灰20份、硬脂酸鈣3份、聚丙烯纖維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5份、減水劑5份、雙氧水10份攪拌發泡; @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 放置模板壓實,靜置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2天即可。權利要求1.,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I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 G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85份、粉煤灰10-20份、硬脂酸鈣1-3份、聚丙烯纖維1-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5份、減水劑3-5份、雙氧水5-10份攪拌發泡; G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1-2天即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早強劑為氯酸鹽或硫酸鹽早強劑。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減水劑為木質素磺酸鹽減水劑或聚輕酸減水劑。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上、下網狀加強層為耐堿玻纖網或鍍鋅鋼絲網,耐堿玻纖網由玻璃纖維線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成,上、下耐堿玻纖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上下連接;鍍鋅鋼絲網由鍍鋅鋼絲按經、緯十字交叉編結或焊接成,上、下鍍鋅鋼絲網的相對十字交叉處由加強筋上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加強筋為玻璃纖維線或鍍鋅鋼絲。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包括以下步驟①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②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85份、粉煤灰10-20份、硬脂酸鈣1-3份、聚丙烯纖維1-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5份、減水劑3-5份、雙氧水5-10份攪拌發泡;③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1-2天即可。該方法簡單,操作便捷,可現場制作滿足不同使用場合要求,制備的水泥板抗壓、抗拉及抗折強度大,力學性能及使用穩定性高。文檔編號E04F13/075GK102808493SQ20121031330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0日專利技術者戚小平 申請人:戚小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網狀加強復合發泡水泥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制模:選用木材或鋼板,根據長、寬、高尺寸要求制作成四邊型模框;發泡:按質量分數選取硅酸鹽水泥或硫鋁酸鹽水泥60?85份、粉煤灰10?20份、硬脂酸鈣1?3份、聚丙烯纖維1?3份混合加入反應釜中,加水40?70份攪拌均勻,再加入早強劑3?5份、減水劑3?5份、雙氧水5?10份攪拌發泡;制作:將網狀加強部分的上、下網狀加強層通過加強筋連接后放入模框內,上、下網狀加強層之間間距不超過模框高度,然后注入發泡漿料自然發泡,在模框頂部放置模板壓實,靜置40?60分鐘后取出靜置養護1?2天即可。2012103133059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2012103133059100001dest_path_image004.jpg,2012103133059100001dest_path_image006.jp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戚小平,
申請(專利權)人:戚小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