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以及拼裝連接方法。在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進行柱墻預埋筋連接,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預留豎向貫通孔以實現上下層柱和上下層剪力墻豎向鋼筋的貫通連接。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和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灌注砂漿與下層柱和下層墻成為一體。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的上端突出直鋼筋穿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預留的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以上,通過灌注砂漿,使預制柱與預制節點,預制剪力墻與預制梁固結為整體。本發明專利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澆注混凝土等濕作業,提高建筑質量,縮短工期,實現節能減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由預制柱、預制墻體、預制節點和預制梁構成的預制裝配式或裝配整體式(以下簡稱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拆分拼裝體系,構件連接構造,由這種拼裝體系和連接構造建造的結構物,以及拼裝連接方法。
技術介紹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現有技術僅限于純框架結構和純剪力墻結構,由預制柱、預制墻體、預制節點和預制梁構成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尚未見著文。與純框架結構或純剪力墻結構相比,由于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線材和面材的組合,特別是剪力墻被梁和柱隔斷,造成受力鋼筋裝配式接續難度大,目前尚無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到目前為止,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主要是靠全現澆工法來建造。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常規做法是梁和柱預制,節點現澆,其主要問題是各個方向梁和柱的鋼筋穿插交匯連接錨固于節點核心區,造成配筋施工困難,難以保證節點施工質量。裝配式剪力墻結構的現行做法是,·上下墻豎向鋼筋采用預留孔鋼筋漿錨搭接,左右墻水平鋼筋采用現澆帶搭接,其主要問題是豎向鋼筋一般為雙面筋,其根數過多,搭接長度較長,不便于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裝配式拼裝連接結構和建造方法,通過采用合理有效的拆分拼裝體系和構件連接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現場澆注混凝土等濕作業,提高裝配化程度,實現節能減排,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建筑質量,縮短工期。_4] 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由預制或部分預制柱、預制或部分預制剪力墻、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柱節點核心區和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構成結構拆分拼裝體系,其中預制或部分預制柱,以下簡稱預制柱;預制或部分預制剪力墻,以下簡稱預制墻;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柱節點核心區,以下簡稱預制節點;預制或部分預制梁,以下簡稱預制梁;節點核心區和梁采用一體化預制方式,以下簡稱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穿插柱主筋和剪力墻豎向鋼筋的預留貫通孔;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與下層預制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與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并在現澆帶內對柱側預埋鋼筋和預制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進行水平連接,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柱與預制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的節點區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預留貫通孔及柱上端與節點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柱與節點固結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的梁區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預留貫通孔及預制剪力墻上端與預制梁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預制剪力墻與預制梁固結為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在所述預制梁跨中設置橫向拆分并在該處對預制梁縱向鋼筋進行水平連接,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預制梁左右連接為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在所述預制剪力墻水平方向的任意位置設置預制剪力墻和相鄰柱之間的拆分連接和增設預制剪力墻自身的拆分連接。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所述柱和所述預制剪力墻之間采用U型筋水平搭接與豎向筋栓錨的連接構造,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柱與預制剪力墻連接為整體。 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所述預制剪力墻和相鄰柱之間在墻邊拆分,之間的連接采用現澆帶方式,從預制剪力墻和相鄰柱各自突出設置U型連接筋進行水平搭接,拼裝時使其相互搭接形成口形閉合約束空間,在該閉合空間四個內角處由上向下插入角部豎向鋼筋;在預制剪力墻端面和相對柱側面宜分別設置混凝土凹槽剪力鍵,預制剪力墻上設置墻凹槽剪力鍵,柱上設置柱凹槽剪力鍵;通過現澆帶部分支模并現場澆筑混凝土,使預制剪力墻與相鄰柱形成整體。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用于穿插柱主筋和墻豎向鋼筋的預留貫通孔,采用金屬管或金屬波紋管成型,或者采用塑料制品管成型。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金屬波紋管采用雙肋波紋管,其肋高在I. 5mm以上;成孔內徑根據所穿鋼筋直徑d而定,取為I. 2d 3. 0d。本專利技術中,可以使用上述任何一項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的拼裝連接結構建造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物。上述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拼裝連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第一步,將左右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定位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第二步,將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定位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第三步,將柱側預埋鋼筋突出段和預制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突出段進行水平連接,同時配置豎向鋼筋,然后對在現澆帶部分支模并澆注混凝土 ;第四步,安裝預制節點 預制梁一體化構件,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上端的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節點 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的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定位后,向節點區預留貫通孔及柱上端與節點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向梁區預留貫通孔及預制剪力墻上端與預制梁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第五步,樓板施工,即現澆樓板,或安裝疊合樓板,配置上部鋼筋并澆筑疊合層混凝土,完成本層施工;進行上一層施工,重復以上五個步驟。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的拼裝連接方法,當預制梁跨中設置橫向拆分并需對左右預制梁段縱向鋼筋進行水平連接時,在所述第四步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安裝定位后,先進行預制梁左右縱向鋼筋水平連接,然后向節點區預留貫通孔及柱上端與節點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向梁區預留貫通孔及預制剪力墻上端與預制梁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最后對預制梁連接部支模并澆筑混凝土。本專利技術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由預制柱,預制剪力墻,預制節點 預制梁一體化構件構成結構拆分拼裝體系。構件連接方法是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相鄰面互設突出U型水平連接筋,預制節點 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穿插柱主筋和墻豎向鋼筋的預留貫通孔。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和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高強度砂漿,與下層柱和下層墻成為一體。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在安裝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時,使其貫穿預制節點 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預留的貫通孔并突出于梁面(即樓板面)以上,通過向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預留貫通孔及相連水平縫灌注高強度砂漿,使預制柱與預制節點,預制剪力墻與預制梁固結為整體。預制柱和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并采用U型筋水平搭接與豎向筋栓錨結構。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拆分拼裝結構和構件連接方法具有以下特點①各構件拆分位置合理,便于構件制作和運輸;②構件一般對稱,重量合理,便于吊裝安裝所有構件均為由上向下安裝,便于吊裝安裝豎向鋼筋接頭采用單一的鋼筋套筒灌漿對接,接頭可靠;⑤鋼筋套筒灌漿對接均位于樓板面稍高位置,便于灌漿操作,連接效率高。⑥剪力墻豎向鋼筋在按最低構造要求配置雙面分布筋的同時,將計算需要的豎向鋼筋面積集中為一排大間距粗直徑鋼筋配置在墻中線上。這樣即滿足規范構造要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拼裝連接結構,其特征是:由預制或部分預制柱、預制或部分預制剪力墻、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柱節點核心區和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構成結構拆分拼裝體系,其中:預制或部分預制柱,以下簡稱預制柱;預制或部分預制剪力墻,以下簡稱預制墻;預制或部分預制梁柱節點核心區,以下簡稱預制節點;預制或部分預制梁,以下簡稱預制梁;節點核心區和梁采用一體化預制方式,以下簡稱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穿插柱主筋和剪力墻豎向鋼筋的預留貫通孔;預制柱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柱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注砂漿,與下層柱連接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下端預埋鋼筋套筒,與下層墻伸上來的鋼筋突出段相互嵌合,通過向套筒及相連水平縫內灌注砂漿,與下層預制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與預制剪力墻之間設置現澆帶,并在現澆帶內對柱側預埋鋼筋和預制剪力墻端面預埋鋼筋進行水平連接,通過現場澆注混凝土使柱與預制剪力墻連接為整體;預制柱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的節點區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預留貫通孔及柱上端與節點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柱與節點固結為整體;預制剪力墻的上端為突出直鋼筋,貫穿預制節點·預制梁一體化構件內設置的梁區預留貫通孔并突出于樓板面之上,預留貫通孔及預制剪力墻上端與預制梁之間的水平縫內灌注砂漿,使預制剪力墻與預制梁固結為整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唯堅,孫長征,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建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