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軟組織填充劑在使用前與麻醉劑注射液混合的方法,該方法將麻醉劑注射液用微量進樣器分多次注入裝有軟組織填充劑的預灌裝注射器中,麻醉劑注射液注入完畢,靜置較短時間即可混合均勻。本方法避免了注射美容時造成的疼痛,可操作性強,對操作人員技術性要求低,可以簡便、快捷地將麻醉劑注射液與軟組織填充劑混合均勻,與現今公開的將麻醉劑直接加入透明質酸凝膠中制成制劑的方法相比,不必做兩種藥物在高溫滅菌條件下的配伍實驗、穩定性實驗甚至臨床試驗,成本低且采用本方法混合后軟組織填充劑不會發生降解,也不會出現沉淀、渾濁等化學反應現象,是安全的方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將不易混溶的兩種藥物在使用前混合使用的方法,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注射美容是非手術整形美容的一種,利用注射的方法將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生物相容性材料注射入真皮層或皮下,通過不同的作用機理達到減少皮膚皺褶或塑型的一大類整形手術方法。注射美容具有無需手術、痛苦小、副作用少、見效快等優點,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隨著注射美容技術越來越發達,注射美容人群也越來越壯大。在開發注射美容產 品的同時,注射美容者的自身感受也逐漸成為醫生和生產商考慮的因素,在注射透明質酸凝膠填充劑產品時,注射時的疼痛及注射后填充劑在體內引起的脹痛及不適感成為眾多美容者的困擾。為了降低或者減除患者的痛苦,通常對被注射者進行麻醉處理,目前有以下麻醉方法 I、表面麻醉將利多卡因等麻醉膏劑涂于待注射皮膚處,30-60 min后用酒精消毒。此方法只能消除注射過程中引發的疼痛,對填充劑引起的脹痛無效。2、麻醉注射注射麻醉劑注射液,此方法也僅能消除注射填充劑過程中引發的疼痛,對填充劑引起的脹痛無效,且注射利多卡因也會帶來疼痛。3、將麻醉劑摻入透明質酸中制成組合物,從而徹底解決注射疼痛和填充劑腫脹疼痛問題,目前已經有很多廠家將利多卡因等麻醉劑加入到填充劑中,相關專利有CN200980139162. O (包含麻醉劑的透明質酸基凝膠)、CN200980139163. 5 (包含麻醉劑的透明質酸基凝膠)、CN200880115067. 2 (麻醉藥組合物、制劑和使用方法)。在填充物中直接摻加麻醉劑可以同時除去注射的疼痛和填充后腫脹的疼痛,解除注射給患者帶來的疼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了,該方法可以在注射前將麻醉劑注射液和軟組織填充劑在較短的時間內混合均勻,從而可以同時消除注射時和注射后所帶來的所有疼痛,解除患者的痛楚,且該方法方便、快捷,無需借助特殊器材和條件,不會增加使用者的經濟負擔。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所述軟組織填充劑包括但不限于透明質酸類軟組織填充劑(透明質酸類包括透明質酸或其鹽),所述麻醉劑注射液為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奴夫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卡波卡因、依替卡因和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中的一種或多種;將麻醉劑注射液分多次注入軟組織填充劑中,麻醉劑注射液每次注入軟組織填充劑的不同位置。所得混合物靜置一段時間即混合均勻,此時間約為5-10 min。具體的,本專利技術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滅菌的裝有軟組織填充劑的預灌裝注射器(簡稱注射器,下同)中,將注射器的推動桿后移使注射器內空出容納麻醉劑注射液的空間; (2)用滅菌的微量進樣器抽取麻醉劑注射液,備用; (3)將軟組織填充劑體積記為VI,將麻醉劑注射液分成X份,分X次注入注射器中,注入方法如下首先,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從注射器的頭部穿入直至軟組織填充劑的底部,向注射器中注入一份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然后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向進樣器頭部方向(也即注射器頭部方向,下同)后退Vl/Χ體積的距離,再向注射器中注入一份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繼續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向進樣器頭部方向后退Vl/Χ體積的距離,然后再向注射器中注入一份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如此反復微量進樣器后退和注入的步驟,直至麻醉劑注射液全部注入注射器中; (4)麻醉劑注射液全部注入注射器中后,將注射器水平放置,在無菌、常溫環境下放置5-10 min即可使用。上述混合方法中,麻醉劑注射液分5-10次注入注射器中,分的次數越多麻醉劑注射液與填充劑混合均勻的時間越短,但麻醉劑注射液每次注入的體積過小也沒有太大的必要,因此優選分10次注入注射器中。上述混合方法中,優選將麻醉劑注射液平均分為X份,這樣每次注入注射器中的體積相同。將麻醉劑注射液均分后與填充劑的混合時間比其不均分混合要短,一般5-10min即混合均勻。本專利技術所用的麻醉劑、麻醉劑的濃度、麻醉劑的種類都屬于現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現有技術中得到。例如,麻醉劑注射液與軟組織填充劑的體積比采用現有技術中一般使用的比例關系,一般體積比為1: 5 1:20,麻醉劑注射液中麻醉劑的濃度(w/w) —般為O. 05% O. 5%,所用麻醉劑注射液可以為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奴夫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卡波卡因、依替卡因和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利多卡因注射液。為了避免注射美容時造成的疼痛,本專利技術提供了,本方法可操作性強,對操作人員技術性要求低,可以簡便、快捷地將麻醉劑注射液與軟組織填充劑混合均勻,與現今公開的將麻醉劑注射液直接加入透明質酸凝膠中制成制劑的方法相比,不必做兩種藥物在高溫滅菌條件下的配伍實驗、穩定性實驗甚至臨床試驗,成本低且采用本方法混合后軟組織填充劑不會發生降解,也不會出現沉淀、渾濁等化學反應現象,是安全的方法。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將軟組織填充劑在使用前與麻醉劑注射液混合的示意圖。圖中,I、預灌裝注射器,2、推動桿,3、軟組織填充劑,4、空余位置,5、微量進樣器,6、麻醉劑注射液,7、針頭。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方法適合美容注射前軟組織填充劑與麻醉劑注射液的混合,下面結合圖I對本專利技術的混合方法進行詳細的解釋。如圖I所示,預灌裝注射器I (簡稱注射器,下同)中裝有軟組織填充劑(簡稱填充齊U,下同)3,微量進樣器5中裝有麻醉劑注射液6,此麻醉劑注射液嚴格按照填充劑的用量計量,達到在注射時對患者進行充分麻醉的目的。將麻醉劑注射液分多次注入填充劑中,麻醉劑注射液每次注入軟組織填充劑的不同位置,麻醉劑注射液分散在填充劑的不同位置,這樣可以更快的與填充劑混合均勻,同時麻醉劑注射液分多次加入,防止了一次加入引起氣泡等問題出現。下面具體介紹本專利技術混合方法,為了表述方便,將填充劑體積記為VI,將麻醉劑注射液的體積記為V2,麻醉劑注射液分多次注入注射器中,將麻醉劑注射液的注入次數記為X。混合開始前,先將注射器I的推動桿2后退一段距離,使注射器頭部空出一部分空余位置4,以便于容納麻醉劑注射液的體積,空余位置的體積優選與麻醉劑注射液的體積相等或 略大于麻醉液的體積,注射器上帶有刻度,可以根據上面的刻度準確后退一定的距離。推動桿后移后,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7從注射器的頭部穿入直至軟組織填充劑的底部(即推動桿的端部位置)。麻醉劑注射液分X次注入注射器中,因此將麻醉劑注射液總體積分為X份,每次注入X份中的一份,因此優選將麻醉劑注射液均分為X份,每次注入的體積優選為V2/X,微量進樣器上帶有刻度,注射時根據刻度可以準確的注入設定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本專利技術混合方法不是將麻醉劑注射液一次性的注入填充物中,這樣很難混合均勻,且容易產生氣泡不易注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關鍵是將麻醉劑注射液分成不同的份數,將填充劑也分成同樣的份數,將每份麻醉劑注射液分別注入每份位于不同位置的軟組織填充劑中,使麻醉劑注射液與填充劑能快速的混和均勻,且不易產生氣泡。下面是本專利技術混合方法的關鍵步驟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插至軟組織填充劑的底部后,向注射器中注入X份中一份的麻醉劑注射液(優選V2/X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然后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向進樣器頭部位置后退Vl/Χ體積的距離,再向注射器中注入一份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液(優選V2/X體積的麻醉劑注射液),繼續將微量進樣器的針頭向進樣器頭部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軟組織填充劑在使用前與麻醉劑注射液混合的方法,其特征為所述軟組織填充劑包括但不限于透明質酸類軟組織填充劑,所述麻醉劑注射液為利多卡因、普魯卡因、奴夫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卡波卡因、依替卡因和左布比卡因注射液中的一種或多種;將麻醉劑注射液分多次注入軟組織填充劑中,麻醉劑注射液每次注入軟組織填充劑的不同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學平,付杰,石艷麗,劉愛華,欒貽宏,楊曉燕,
申請(專利權)人:華熙福瑞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