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煤熱解爐燃氣加熱器的蓄熱換熱方法,本方法是:第一步、第一燃燒室的熱廢氣進入第二燃燒室后,經過第二蓄熱腔中的第二蓄熱體吸熱降溫從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第二步、輪到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時,空氣經過第二蓄熱腔進入到第二燃燒室中被第二蓄熱體加熱變為熱空氣助燃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與此同時,第二燃燒室中的燃燒后的熱廢氣進入第一燃燒室經過第一蓄熱腔中的第一蓄熱體吸熱降溫從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第三步、第一步與第二交替循環進行。本發明專利技術既能對進入燃氣室的空氣進行加熱,又能利用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進行蓄熱,不需要額外的熱源,節省煉焦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燃氣加熱裝置的空氣加熱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利用煤熱解過程中產生的荒煤氣回收凈化后的凈煤氣進行燃燒的燃氣加熱器的蓄熱換熱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煤熱解爐(煉焦爐)大都采用間歇式煉焦,入爐煤的配比、脫水、進煤、預熱、炭化、焦改質、干熄等各工藝步驟相對獨立,不能進行連續生產,生產效率低下 ’另夕卜,煤熱解過程中產生的荒煤氣含很多有用的成份,如H2s、HCH等等酸性氣體,NH3堿性氣體、焦油類、苯類、萘類、洗油類等有機物,沒完整對荒煤氣導出、回收凈化加以利用的完整的工藝。這促使本專利技術人探索創新出一套完整的連續煉焦和對荒煤氣導出、回收凈化加以 循環利用的完整的工藝。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該方法既能夠對進入燃氣加熱器的燃氣室的空氣進行加熱,提高燃燒室中的凈煤氣的燃燒效率,又能夠利用燃燒室中的凈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進行蓄熱,不需要額外在熱源,節省煉焦成本。本專利技術實現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方法所用的設備包括兩組蓄熱腔、蓄熱體、空氣進入支管和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一蓄熱腔設置在爐體外墻中,第一蓄熱體設置第一蓄熱腔中,第一蓄熱腔一端通向第一燃燒室底部,另一端分別接有第一空氣進入支管和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二蓄熱腔亦設置在爐體外墻中,第二蓄熱體設置第二蓄熱腔中,第二蓄熱腔一端通向第二燃燒室底部,另一端分別接有第二空氣進入支管和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之間設有燃燒室通孔,本方法實現步驟是(I)、當第一燃燒室中的煤氣進行燃燒產生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二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二蓄熱腔中的第二蓄熱體時,第二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2)、當輪到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時,空氣從第二空氣進入支管經過第二蓄熱腔進入到第二燃燒室過程中,空氣被第二蓄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變為熱空氣助燃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與此同時,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一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一蓄熱腔中的第一蓄熱體時,第一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⑶、同理,第⑴步與第⑵步交替循環進行。優選的,所述的第一空氣進入支管與第一蓄熱腔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空氣閥門,第一單向空氣閥門允許空氣從第一空氣進入管和第一蓄熱腔流入第一燃燒室;所述的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與第一蓄熱腔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廢氣閥門,第一單向廢氣閥門允許凈煤氣燃燒廢氣從第一燃燒室流經第一蓄熱腔,最后從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同理,所述的第二空氣進入支管與第二蓄熱腔之間亦設置有第二單向空氣閥門,第二單向空氣閥門允許空氣從第二空氣進入管和第二蓄熱腔流入第二燃燒室,所述的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與第二蓄熱腔之間設置有第二單向廢氣閥門,第二單向廢氣閥門允許煤氣燃燒廢氣從第二燃燒室流經第二蓄熱腔,最后從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 本方法實現步驟優化為(I)、當第一燃燒室中的煤氣進行燃燒時,第一單向空氣閥門開啟,允許空氣從第一空氣進入管和第一蓄熱腔流入第一燃燒室;所述的第一單向廢氣閥門關閉,第一燃燒室中的煤氣進行燃燒產生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二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二蓄熱腔中的第二蓄熱體時,第二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2)、當輪到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時,第二單向空氣閥門開啟,空氣從第二空 氣進入支管經過第二蓄熱腔進入到第二燃燒室過程中,空氣被第二蓄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變為熱空氣助燃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與此同時,所述的第二單向廢氣閥門關閉,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一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一蓄熱腔中的第一蓄熱體時,第一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⑶、同理,第⑴步與第⑵步交替循環進行。本專利技術相互利用煤氣燃燒后的廢氣余熱對空氣進行加熱的方法,既起到了對煤氣燃燒后的廢氣余熱充分利用,提高燃燒室中的煤氣的燃燒效率,又能對煤氣燃燒后的廢氣進行一定程度的降溫,不用消耗外來能源,起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節省煉焦成本。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圖15中F-F處放大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I中x-x處截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氣體換向器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氣體換向器上下盤示意圖;圖5是圖14中c-c處截面示意圖;圖5-1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氣體換向器與燃氣加熱器管網連接示意圖;圖6是圖11中z-z處截面示意圖;圖7是圖11中w-w處截面不意圖;圖8是圖11中y-y處截面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的焦改質裝置示意圖(圖11中u-u處截面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的火道弓示意圖(圖11中t_t處截面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煤熱解炭化裝置示意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的干熄焦裝置示意圖(圖15中H-H放大圖);圖13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的干熄焦裝置的熄焦橋弓示意圖;圖14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的工控中心的電氣連接示意圖15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煤熱解爐總體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主要在以下第四部分第一節中予以詳細介紹。第一部份入爐煤配比及制備如選用5種不同的煤,它們分別是氣煤、肥煤、焦煤、三分之一焦煤、瘦煤先混合然后過篩破碎,直至破碎顆粒達到5mm以下形成入爐煤,當然本專利技術煤熱解爐對其它配比和顆粒大小的入爐煤同樣適用,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煤熱解爐所需入爐煤粉的限制。第二部份入爐煤脫水預先通過入爐煤脫水裝置對進入本煤熱解爐的入爐煤的進行脫水,起到節能降耗 的作用。第三部分入爐煤進煤、預熱、調節、冷卻脫水后的入爐煤經過輸送后溫度一般會降至常溫,溫度可能會更低,所以需要對入爐煤在進入炭化室之前進行預熱、調節、冷卻。第一節入爐煤進煤進煤裝置用來輸入脫水后的入爐煤第二節入爐煤預熱預熱裝置設置于進煤裝置的下方并位于煤熱解爐的頂部。預熱裝置用預熱對經過輸送后溫度降低的入爐煤。第三節預熱后的入爐煤調節入爐煤調節倉設置在爐體上部位于預熱裝置下部,入爐煤調節倉用來調節向煤熱解爐的炭化室中加注入爐煤的量。第四部分入爐煤熱解(炭化加熱、焦改質、干熄焦)第一節入爐煤熱解炭化加熱如圖15所示,煤熱解炭化裝置6設置在爐體91中部,主要包括炭化室61、外燃氣加熱裝置64、內燃燒加熱裝置67、火道弓65構成;如圖2所示炭化室61由耐火導熱材料內、外環墻612、611構成一個環狀空間,圍繞在炭化室外墻611環外周為外燃氣加熱裝置64,其中外燃氣加熱裝置64主要為若干組(本例9組)結構相同第一燃氣加熱器62、第二燃氣加熱器60和氣體換向裝置66構成,另外,如圖15所示因為炭化室61高度較高,其中外燃氣加熱裝置64主要分成上、中、下三段式加熱,每段有9組結構相同第一燃氣加熱器62、第二燃氣加熱器60構成。如圖6所示炭化室內環墻612環內為內燃燒加熱裝置67,內燃燒加熱裝置67主要由若干組(本例3組)結構相同的第三燃氣加熱器68、第四燃氣加熱器69及熄焦廢氣加熱器63。如圖I所示,所述的第一燃氣加熱器62主要包括第一燃燒室621、第一煤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熱解爐燃氣加熱器的蓄熱換熱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所用的設備包括兩組蓄熱腔、蓄熱體、空氣進入支管和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一蓄熱腔設置在爐體外墻中,第一蓄熱體設置第一蓄熱腔中,第一蓄熱腔一端通向第一燃燒室底部,另一端分別接有第一空氣進入支管和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二蓄熱腔亦設置在爐體外墻中,第二蓄熱體設置第二蓄熱腔中,第二蓄熱腔一端通向第二燃燒室底部,另一端分別接有第二空氣進入支管和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第一燃燒室和第二燃燒室之間設有燃燒室通孔,本方法實現步驟是:(1)、當第一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產生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二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二蓄熱腔中的第二蓄熱體時,第二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二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2)、當輪到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時,空氣從第二空氣進入支管經過第二蓄熱腔進入到第二燃燒室過程中,空氣被第二蓄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變為熱空氣助燃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與此同時,第二燃燒室中的煤氣燃燒后的熱廢氣通過燃燒室通孔進入第一燃燒室后,熱廢氣經過第一蓄熱腔中的第一蓄熱體時,第一蓄熱體對熱廢氣進行吸熱降溫,熱廢氣變為溫度相對較低的低溫廢氣從第一燃燒廢氣排出支管排出;(3)、同理,第(1)步與第(2)步交替循環進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新民,周艷玲,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