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20~80份PMMA,20~80份SAN以及5~30份MBS;PMMA與SAN的份數總和為10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將PMMA、SAN及MBS通過熔融共混擠出的方式制備獲得產品,MBS作為一種改性劑加入到PMMA/SAN共混物中不僅提高了它們的相容性,而且當PMMA/SAN處于40/60到55/45范圍內時,MBS在大大提高其沖擊韌性的同時幾乎不影響它的透明性,從而使其兼具相對較高的沖擊韌性和透明性。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操作,非常適宜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材料科學領域,尤其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稱有機玻璃,是目前塑料中透明性最好的品種之一,具有突出的耐老化性和化學穩定性,良好的絕緣性和加工性,沒有殘余應力,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農業、航空、建筑、光學儀器、燈具裝飾等領域。但與其他透明塑料相比,PMMA沖擊強度低,耐熱、耐磨及耐劃傷性差,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對PMMA共混改性的大量工作集中在共混和共聚之上。有人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備得到了 EVA/PMMA透光復合材料;摻入第二相粒子是共混改性的重要形式,也是塑料增韌最重要的一條途徑,除了橡膠增韌,國內外眾多研究者也對其它第二相粒 子填充PMMA復合材料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考慮到復合材料的透光性能,一般均選用納米粒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它具有優良的透明性和沖擊韌性,且成本低廉,耐熱性也有較大提高,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20 80份PMMA,20 80份SAN以及5 30份MBS ;PMMA與SAN的份數總和為100份。優選的方案有四個 I、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40份PMMA,60份SAN以及5 30份MBS。2、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45份PMMA,55份SAN以及5 30份MBS。3、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50份PMMA,50份SAN以及5 30份MBS。4、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55份PMMA,45份SAN以及5 30份MBS。PMMA 熔融指數為 16g/10min。SAN中丙烯腈含量為16 20%。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方法,將PMMA,SAN以及MBS混合均勻后,獲得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加入雙螺桿擠出機中進行熔融共混擠出,并將擠出的物料經冷卻、干燥、切粒,獲得成品。擠出溫度為190 230°C,雙螺桿擠出機的螺桿轉速為300rad/min。在PMMA的應用中,其成本和沖擊韌性常常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重要因素,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樹脂的透明度、硬度均接近于PMMA,尤其強度,耐熱性,生產成本等方面均優于PMMA。MBS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接枝于聚丁二烯(PB)或丁苯膠(SBR)大分子鏈上而形成的接枝共聚物。在MBS中,含有橡膠小球和塑料成分。其中,橡膠小球可起到明顯的增韌改性作用,且MBS與PMMA和SAN均具有良好地相容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將PMMA、SAN及MBS通過熔融共混擠出的方式制備獲得產品,MBS作為一種改性劑加入到PMMA/SAN共混物中不僅提高了它們的相容性,而且在大大提高其沖擊韌性的同時對其透明性卻并無較大影響。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操作,非常適宜工業化生產。附圖說明附圖I 為 PMMA/SAN 為 30/70、40/60、50/50、70/30 時,MBS 含量對 PMMA/SAN/MBS共混物透光率的影響; 附圖 2 為 PMMA/SAN 為 30/70、40/60、50/50、70/30 時,MBS 含量對 PMMA/SAN/MBS 共混物沖擊韌性的影響;; 附圖3為MBS含量為30份時,PMMA/SAN配比對PMMA/SAN/MBS共混物透光率的影響; 附圖4為MBS含量為30份時,PMMA/SAN配比對PMMA/SAN/MBS共混物沖擊韌性的影·響; 附圖5為PMMA/SAN為50/50時,MBS對PMMA/SAN/MBS共混物耐熱性的影響; 附圖6為MBS含量為30份時,不同PMMA/SAN配比對PMMA/SAN/MBS共混物耐熱性的影響。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50份PMMA.5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然后將混合后的物料加入雙螺桿擠出機中進行熔融共混擠出,擠出溫度為190°C 230°C,雙螺桿擠出機螺桿轉速為300rad/min ;將擠出的物料冷卻、干燥、切粒即得成品。得到產品沖擊韌性為10. 322KJ/m2,透光率為 82. 5%ο實施例2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50份PMMA、50份SAN以及15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5. 686KJ/m2,透光率為85. 3%。實施例3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50份PMMA、50份SAN以及5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2. 840KJ/m2,透光率為86. 9%。實施例4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40份PMMA、6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1. 00KJ/m2,透光率為82. 0%。實施例5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45份PMMA、55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1. 89KJ/m2,透光率為84. 9%。實施例6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55份PMMA、45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2. 75KJ/m2,透光率為77. 4%。實施例7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60份PMMA、4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2.66KJ/m2,透光率為65.8%。實施例8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70份PMMA、3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0. 726KJ/m2,透光率為29. 7%。實施例9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30份PMMA、7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9. 191KJ/m2,透光率為48. 4%。實施例10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80份PMMA、2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11. 53KJ/m2,透光率為29. 5%。 實施例11 :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制備,按重量百分比稱取20份PMMA、80份SAN以及30份MBS,將三者充分混合均勻,采用與實施例I相同的制備方法,制備獲得產品,經測定得知,產品的沖擊韌性為8. 527KJ/m2,透光率為38. 1%。為了進一步驗證本專利技術的實驗效果,對不同的用量配比方案進行實驗,測定產品的透光性能,其結果如圖I及圖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20~80份PMMA,20~80份SAN以及5~30份MBS;PMMA與SAN的份數總和為100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亞平,于杰,秦舒浩,何敏,魯圣軍,粟多文,張家寶,劉渝,劉躍謀,吳兵,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凱科特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