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接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包括由送風室、噴淋室和回風室組成的空調室和由送風管、送風口、回風管和回風口組成的送、回風系統,其中在送風室和噴淋室之間安裝有送風機,在噴淋室中安裝有擋水板、噴淋管及噴頭,送風室通過位于作業區上部的送風管和送風口將濕冷空氣送入作業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原噴淋管改為2排-6排,在作業區地面下設有地回風管,在作業區上方設有上回風管,省略了回風室中的回風機和車間墻體上的回風口及圓盤式過濾網,利用風密度差使整體系統自然循環運行,能夠自動達到溫濕度動態平衡。具有換氣次數少,耗水量少、電能耗低、車間溫濕度適中,且可使產品在工藝流程中不帶靜電,羊絨的下機回潮率達到18%等優點。(*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直接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尤其是特別適用于梳絨車間的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
技術介紹
現有的空調系統,特別是適用于梳絨車間的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其構成包括送風室、噴淋室和回風室,其中在送風室和噴淋室之間安裝有送風機,在噴淋室中安裝有有擋水板、噴淋管、噴頭及加熱器,噴淋管一般布置有十排,每排有噴頭200多個(相當于每平方米有30-40個噴頭),噴淋管通過給水管和回水管與蓄水池相聯,在回風室內安裝有回風機,在回風室和噴淋室之間設有過濾網。另外送風室通過位于生產車間作業區上部的送風管和送風口將濕冷空氣送入生產車間作業區,回風室通過位于生產車間底部地排風管和生產車間墻體上的與回風室相通的回風口收集回風。上述空調系統,每天耗水量在十噸到二十噸之間,電功率在90-1 IOkw之間。且車間濕度大,一般大于72 %,甚至達90 %,而羊絨的回潮率卻低于16%,不僅車間勞動環境條件差,且所梳理的羊絨達不到不帶靜電及含水率的標準要求。上述空調系統的理論依據為羊絨紡織車間的設備冷負荷指標一般在100W-150W/m2,有的高達300W/m2。在空調設計計算時,按如此大的設備總冷負荷及其他(燈具、人員、護圍)冷負荷計算,得出的風量很大,按換氣次數折算,均要高于每小時15次,有些可能高達每小時20次,從工藝要求出發,夏季車間溫度必須低于28度,濕度應在75% HR左右,大風量、高濕度要求,就使得噴淋室中噴頭數量極多,風機電機功率很大,為排風必須配人的排(回)風機,即使如此,亦難滿足羊絨的不帶靜電及含水量的標準要求,梳絨過程中,羊絨脫水,通常采用人工噴水加濕。在CN201302256Y中,公開了一種紡織空調恒溫恒濕變風量控制系統,其構成包括蒸汽閥、制冷機、加濕器、中央控制柜、送風風機控制柜、地排風機控制柜、水泵控制柜、風窗執行器、溫濕度傳感器及上位機等,其缺陷在于上述控制會出現延遲現象,不能在較短時間內很快調控車間的濕度和濕度,難以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且耗電量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換氣次數少,耗水量少、電能耗低、車間溫濕度適中,且可使產品在工藝流程中不帶靜電、羊絨下機回潮率達到18%以上,能夠自動達到生產車間溫濕度動態平衡的直接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生產車間面積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高度4米,如此大的空間,穩定需要較長的時間,頻繁的調整擾動,對其十分不利,車間的作業空間高度不過2米,2米以上的空間對生產并不重要,冷風的送風口以一定速度的送出,密度大,能較快地下沉,吸熱后溫度升高,密度降低,變輕自然上升,地回風、地面風經過散熱設備后,靠風道負壓進入風道,總之回風溫度均高于車間溫度,空調設計計算,一般均按車間溫度計算出回風焓差,按車間總冷負荷計算風量,回風的計算溫度與回風的實際溫度有相當的偏差,這就使得空調的供風量偏離實際的散熱需風量,大風量的結果是使得大慣性系統始終于過度狀態,無法達到穩定或亞穩定狀態。本專利技術的直接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包括由送風室、噴淋室和回風室組成的空調室和由送風管、送風口、回風管和回風口組成的送、回風系統,其中在送風室和噴淋室之間安裝有送風機,在噴淋室中安裝有擋水板、噴淋管及噴頭,送風室通過位于作業區上部的送風管和送風口將濕冷空氣送入作業區,本專利技術的改進之處在于將原噴淋管改為2排-6排可以分別控制。根據泵壓、水量,可選用FL-3型噴頭,這樣就在保證蒸發表面積的前提下減少了由噴頭噴出的水霧因相互碰撞而結成水珠的概率;在作業區地面下設有地回風管,在作業區上方設有上回風管,省略了回風室中的回風機和車間墻體上的回風口及圓盤式過濾網,利用風密度差使整體系統進行自然循環運行。上述的地回風管道可以單獨設置、也可將原機組下的除塵風道兼作為地回風通道,以利于將機組產生的熱量及時由回風管道帶走。上述的每排噴淋管上安裝噴頭每平方米2-8個,優選值為每平方米3 5個。上述的送風口設在設備的作業區的上方,為利用所散發的熱量,可以在回風管和回風室之間設有截止閥和排風閥,在夏季時可以關閉截止閥打開排風閥,根據需要啟動或不啟動風機將熱空氣排除;在冬季時可以關閉排風閥打開截止閥讓熱空氣進入回風室。上述的回風管內可以設有風機,以利于在高溫氣候下正常工作。上述的回風室和噴淋室連接處還設有可調新風進口,在回風室和噴淋室之間設有過濾網。上述的回風室前可以設有沉降室。本專利技術的突出效果與優點根據低碳、節能的要求,同時為提高產品質量,根據對大慣性系統特點的認識,對車間空調進行了調整改造。通過以上各結構的優化,本專利技術節能節水效果顯著,同時在-27°C到38°C的環境溫度下,能充分發揮各部件的功能,快速調節車間的溫濕度,使產品達到工藝要求。對800m2X 4m設備電負荷300w/m2的車間經18月的運行,電耗10元/日,水耗200_1700m3/日。本專利技術做了以下優化I、對噴排的優化布置減少了水泵能耗,減少噴淋的噴頭,由原來的30-40個/m2減少為2-8個/m2,其目的在于減少地下水的消耗,不再因水溫升高排放熱水,水耗由120t/日減為2t/日。同等車間面積節水98%,節電50%由原來的11. 5kw,減少到5. 5kw。2、用變頻調整降低風機風量,使電頻率由50HZ調整為18HZ,風量降為原風量的30%,減小對系統平衡的干擾,使之處于亞穩定狀態,同時節電,風機軸功率降低到原功率的 40%。3、本專利技術的蓄水池采用循環水,改變了傳統的直流水,減少了耗水量,節水98%(同等車間面積,原耗水量夏天IlOt/天、冬天60t/天、現在冬天200kg/天、夏天2t/天)。同時水池的坡度設計減少了蓄水容積,也減少了清底時的浪費。在水池坡度底部設排污閥,方便使用,保證了水的清澈,減少了勞動強度。4、傳統分梳車間環境溫度要求25°C ±2°C濕度85°C ±5°C ;才基本上能滿足羊絨的回潮在15% -17%,而本系統能完成溫度:7V -28°C濕度55% -85%條件下羊絨的回潮率達到> 18%以上(安裝空調的目的除工人的生產環境外,主要是為了滿足工藝要求,即回潮率彡17%的指標)。5、沉降室減少了園盤除塵器,節省22kw_37kw能耗。由于沉降室的結構,使廢絨降落,循環池的水由原來的渾濁變為清澈。6、改強排(回)風為溢風,減小排風對系統的干擾,節省電耗,經改造調整后的空調,車間溫濕度正常,并沒有因減少噴頭數量而使濕度降低,也沒有因風量的減少,車間溫度升高,羊絨脫水現象消除,并且不帶靜電。壓差地回風,上下回風系統減少了排風機,節能(電耗)30kw-45kwo同時地回風、上回風(上排風)余熱利用減少了加熱器,節汽100%。7、由于排污暢、水清,噴頭基本上不會堵,擋水板也不會臟,大大的減少了維護的工作量(在原系統中,1-2個月要拆下噴頭酸洗,擋水板也要經常清除積垢,而我們的系統 在使用18個月后拆下來干干凈凈)。8、在同等設備的車間人工減少50% (人工由原來的16人減少至8人),維護費用減少了 90%。附圖說明圖I為送風系統圖其中,I為空調室,2為送風管。圖2為上回風系統圖其中I為空調室,3為上回風管,5為風機,6為截止閥,7為排風閥。圖3為地回風系統圖其中I為空調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接蒸發溫濕交換空調系統,包括由送風室、噴淋室和回風室組成的空調室和由送風管、送風口、回風管和回風口組成的送、回風系統,其中在送風室和噴淋室之間安裝有送風機,在噴淋室中安裝有擋水板、噴淋管及噴頭,送風口位于作業區上部,其特征在于噴淋管為二至六排,每排噴頭密度為每平方米2?8個,在作業區地面以下設有地回風管,在作業區上方設有上回風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毅,武可成,馬利娜,祁崇濤,
申請(專利權)人:馬利娜,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