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器安裝結構,確保連接器安裝部的密封性能,且連接器上不會附著易被誤看成漏油這樣的霧或水。在兩端具備外部電纜用的外部連接器插口(13)和內部電纜用的內部連接器插口(14)的連接器(10),作為外形形狀具有從內側插通到變速箱(1)的貫通孔(3)的插通部(15),且在該插通部的兩個環形槽朝向前端方向依次具備密封插通部與貫通孔(3)之間的O形環(52)和方形環(54)。由于在安裝連接器時方形環(54)先進入到貫通孔(3)并被對心,因此不會擔心O型環(52)掛在貫通孔的入口而斷裂。由于方形環(54)的存在而在O型環(52)附近不會蓄積霧或水等,因此,不會對密封性能帶來不良影響,也不會被誤看成漏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連結車輛的變速器中的變速箱內外的電線的連接器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為了控制變速機構,將配置于變速箱內的電磁鐵或各種傳感器通過配線連接于變速箱外部的控制部。目前,例如(日本)特開2003-262265號公報所示,為了在該配線通過變速箱的箱壁處不發生漏油,將配線分為變速箱內側的內部電纜和變速箱外側的外部電纜,并且經由安裝于變速箱的連接器將內部電纜和外部電纜進行連結。 連接器的基本形狀為圓柱形,插入形成于變速箱的貫通孔而進行安裝。在連接器的外周,在對應貫通孔的部位形成環形槽,且在環形槽配置0形環油密封地切斷變速箱內外。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3-262265號公報但是,由于0形環通常被設定于貫通孔的圓筒狀密封面的軸向中間位置,因此,在密封面的0形環接觸部的箱外部側容易蓄積霧或水,可能會對密封性能帶來不良影響。另外,由于連接器主體是樹脂制的成型品,因此,當其截面具有厚壁部時,在成形時產生氣孔,不能得到與設計一致的正確的產品形狀。如圖5所示,作為該對策,通常在連接器60的外周面以與環形槽18鄰接的凹陷部62b為主設有多個的局部凹陷部62a、62c等,但由于上述霧或水等也易于蓄積于凹陷部,因此,特別是在蓄積于貫通孔3的開口附近的凹陷部62b的情況下,有時也產生誤看成是來自貫通孔3的漏油等的混淆現象。另外,圖5(a)為連接器60的外觀立體圖,(b)為其剖面圖。而且,在裝配連接器60時,若在沒有相對于貫通孔3對心的情況下進行裝配,則可能連接器60的0形環52斷裂,該情況下也對密封性能帶來不良影響。圖5中,I為變速箱、50為連接器60的端子銷、Ci為內部電纜,9為與連接器60連接的內部電纜的連接器,省略了外部電纜及其連接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器安裝結構,其確保連接器安裝部相對變速箱的密封性,并且連接器上不會附著易被誤看成漏油這樣的霧或水。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器安裝結構,其用于連結變速箱內外的電纜,其特征在于,連接器具有從內側插通到形成于變速箱的貫通孔的插通部,且在形成于該插通部的外周的第一環形槽具有密封插通部與貫通孔之間的密封環,在插通部的第二環形槽具備彈性環,該第二環形槽以在與第一環形槽相比更靠插通方向前端側,至少一部分位于貫通孔內的方式設定。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彈性環位于密封環附近,從而使霧和水難以蓄積,因此,防止對密封環的密封性能帶來不良影響。于是,在將連接器向變速箱上安裝時,相比密封環先使彈性環進入貫通孔內進行對心,因此,不用擔心密封環斷裂。附圖說明圖I (a)、(b)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圖;圖2是表示變速箱的貫通孔的剖面圖;圖3是配置了 0形環和方形環的環形槽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4是表示在變速箱的貫通孔安裝連接器的狀態的剖面圖;圖5 (a)、(b)是表不現有例的圖。 符號說明I變速箱2連接器安裝部3貫通孔4密封面5傾斜面8連接器蓋9連接器10連接器11 主體12 隔壁13外部連接器插口14內部連接器插口15插通部16傾斜部17 基部18環形槽(第一環形槽)20環形槽(第二環形槽)22確認槽24螺紋槽26兩個平行面部27臺階部28把持部29 孔30緊固件卡合部32定位標記40 支架41 框壁43 臂50端子銷520形環(密封環)54方形環(彈性環)Co外部電纜Ci內部電纜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表示實施方式的連接器,(a)是外觀立體圖,(b)是剖面圖。圖2是表示安裝連接器的變速箱的貫通孔的剖面圖。安裝于變速箱的連接器10由樹脂制的主體11和銅合金的端子銷50構成。連接器10的主體11的基本形狀為圓筒形,特別是如圖I所示,內部具有隔壁12而兩端開口,且形成為接納外部電纜Co的連接器7 (參照圖4)的上部的外部連接器插口 13和接納內部電纜Ci的連接器9(參照圖4)的下部的內部連接器插口 14。端子銷50與隔壁12 —體模制,沿軸向貫通隔壁12延伸,并面臨外部連接器插口 13及內部連接器插口 14內。S卩,外部連接器插口 13為與外部連接器(連接器7)連接的外部連接部,內部連接器插口 14為與內部連接器(連接器9)連接的內部連接部。主體11的外觀形狀由插通變速箱I的貫通孔3的插通部15、比該插通部15大徑且向下方延長的基部17、連結插通部15與基部17的傾斜部16構成。基部17比插通部15短,并在下端部的外周面切有兩個平行面部26,且與其上部側之間形成臺階部27。在基部17的側壁(外周)還設有把持部28和緊固件卡合部30。把持部28在周方向上與兩個平行面部26的一方對應,并且使下端與臺階部27 —致并位于兩個平行面部26之上。在把持部28形成有向下端(臺階部27)開口的軸向的孔29。緊固件卡合部30與設于內部電纜Ci的連接器9的未圖示的緊固件卡合,實現連接器9的止脫。在插通部15靠近基部17形成環形槽18,將密封用的0形環52嵌入環形槽18。環形槽18的寬度比0形環52的截面直徑d(參照圖3)大一些,0形環52在環形槽18的寬度內沿軸方向可略微位移。而且,在插通部15,取代凹陷部,與0形環52用的環形槽18的上側(插通部15的前端側)鄰接形成環形槽20,后述的方形環54嵌入該環形槽20。如圖3的放大剖面圖所示,方形環54以與環形槽20的槽寬相同的寬度嵌入,且環形外徑的周面s在軸向上為與插通部15的外周面平行的直線(即圓筒面),另一方面,環形內徑側的周面的截面為圓弧。對環形外徑的周面的軸向兩端的角部光滑地進行倒角。嵌入環形槽18的0形環52在自由狀態下其環形外徑側的一部分從插通部15的外周面f突出,嵌入環形槽20的方形環54的周面s也從插通部15的外周面f突出,且任一個在向貫通孔3插通時都在環形徑方向為壓縮狀態。0形環52的突出量比方形環54的突出量大。返回圖I,在環形槽20的上側還形成有插通位置確認用的確認槽22,在從確認槽22到插通部15上端(前端)之間螺旋狀地形成有與外部電纜Co的連接器蓋8 (參照圖4)嚙合的螺紋槽24。另外,在插通部15的外周面設有在將外部電纜Co的連接器7插入外部連接器插口 13時的周方向的定位標記32。如圖2所示,貫通孔3形成于從變速箱I內面向下方(內側方)延伸了規定量的筒狀的連接器安裝部2,從變速箱外面側的外端開始在軸方向一定范圍的內壁成為密封面4,從密封面4到內端形成末端變寬的傾斜面5(圓錐面)。圖4是表示在變速箱I的貫通孔3安裝了連接器的狀態的剖面圖。連接器10在貫通孔3從變速箱I的內側插入主體11的插通部15進行安裝。此時,若也將定位標記32用作插通部15的插入標記,使其與形成于變速箱I的指標相對等,則易于使其對應預先設定于周方向的位置的方向。·在插入時,相比0形環52,方形環54先進入貫通孔3,由此,相對貫通孔3將連接器10的插通部15進行對心,因此,接著在使0形環52進入貫通孔3時,該0形環52不會掛在孔緣等而斷裂。當將插通部15插入到確認槽22位于貫通孔3的外部時,0形環52處于與貫通孔3的密封面4接觸的位置,由此,將變速箱I內外油密封地切斷。另一方面,環形槽20的上側側壁(圖3中用g表示)位于變速箱I的貫通孔3的開口面附近,優選設定為與開口面的高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器安裝結構,其用于連結變速箱內外的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具有從內側插通到形成于變速箱的貫通孔的插通部,且在形成于該插通部的外周的第一環形槽具有密封所述插通部與所述貫通孔之間的密封環,在所述插通部的第二環形槽具備彈性環,所述第二環形槽以在與所述第一環形槽相比更靠插通方向前端側,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貫通孔內的方式設定。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加藤武司,
申請(專利權)人:加特可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