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列鋁合金。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關鍵在于調整Al-Cu-Mg合金中合金元素的質量比;其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0-4.0%,鎂0.5-1.5%,鋅小于0.2%,鈦小于0.06%,硅小于0.2%,鐵小于0.25%,錳小于1.2%,鋁為余量。本發明專利技術中的新型鋁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較好的塑性,良好的耐剝落腐蝕性能,較好的斷裂韌性。采用本發明專利技術合金制得的材料(部件)峰值時效后強度大于480Mpa,材料的室溫延伸率不低于10%,維氏硬度值不低于140HV,剝落腐蝕性能在EB范圍內,綜合性能明顯高于已報道的Al-Cu-Mg系列鋁合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高強高韌Al-Cu-Mg鋁合金,該合金可滿足峰值時效強度480MPa,單位面積裂紋形核功(WE)值大于150N M'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領域。
技術介紹
為達到節能減重增效的目的,制造業對于新型高性能輕質材料的需求量迅速增長,鋁合金作為大型航空件的結構材料,在降低航空構件的質量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可熱處理強化Al-Cu-Mg系列鋁合金。作為大型飛機結構材料的Al-Cu-Mg系列鋁合金,其主合金元素化學成分的調整與合金的組織與性能密切相關,合金主要元素低,合金強度低,韌性和耐蝕性較高。主要合金元素含量提高,則強度較高,韌性和耐蝕性降低。因此,合金成分調整是控制合金性能的重要方式。自上世紀初發現Al-Cu可熱處理強化鋁合金以來,相繼開發出了一系列的高強Al-Cu-Mg鋁合金,如國外研發的2x24鋁合金和2022鋁合金等。目前,大部分Al-Cu-Mg系列招合金主元素Cu含量較高(> 4. 0 % )(如2x24招合金)或者是Mg含量較低(< I. 0 % )(如2022鋁合金),其綜合性能較差,強度較低抑或是韌性較差。如2022鋁合金的T6態抗拉強度僅有435MPa,撕裂WE (單位裂紋形核功)僅有100N W1,斷裂韌性較差。2124鋁合金T6態抗拉強度455MPa,延伸率10%左右。結合近年來Al-Cu-Mg合金的發展特點,對鋁合金強度、可加工性、韌性和耐蝕性能要求提高,這就要求嚴格控制合金雜質含量(Fe、Si等),合理匹配合金主元素,專利技術兼顧高強、高韌、耐蝕綜合性能的Al-Cu-Mg合金。常見兩種Al-Cu-Mg合金的成分表,如表I所不權利要求1.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列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 0-4. O %,鎂O. 5-1. 5 %,鋅小于O. 2 %,鈦小于O. 06 %,硅小于O. 2 %,鐵小于O.25%,錳小于I. 2%,鋁為余量。2.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 0-4. 0%,鎂O. 5-1. 5%,鋅小于O. 2%,鈦小于O. 06%,硅小于O. 2%,鐵小于O.25%,猛小于I. 2%,鈧、錯、鉺、釹、鋪、鐿中任意一種或者幾種;所述的鈧、錯、鉺、釹、鋪、鐿每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均為O. 05-0. 15%,招為余量。3.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 0-4. O %,鎂O. 5-1. 5 %,鋅小于O. 2 %,鈦小于O. 06 %,硅小于O. 2 %,鐵小于O.25%,猛小于I. 2%,鈧、錯、鉺、釹、鋪、鐿中任意一種或者幾種;所述的鈧、錯、鉺、釹、鋪、鐿每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均為O. 05-0. 15%,鋰、銀中任意一種或者兩種;所述的鋰、銀每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均為O. 8-1. 2%,招為余量。4.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鋁合金,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 0-4. O %,鎂O. 5-1. 5 %,鋅小于O. 2 %,鈦小于O. 06 %,硅小于O. 2 %,鐵小于O.25%,錳小于I. 2%,鋰、銀中任意一種或者兩種;所述的鋰、銀每種元素的質量百分比均為O. 8-1.2%,鋁為余量。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是一種高強、高韌、耐蝕Al-Cu-Mg系列鋁合金。本專利技術的關鍵在于調整Al-Cu-Mg合金中合金元素的質量比;其含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銅3.0-4.0%,鎂0.5-1.5%,鋅小于0.2%,鈦小于0.06%,硅小于0.2%,鐵小于0.25%,錳小于1.2%,鋁為余量。本專利技術中的新型鋁合金具有較高的強度,較好的塑性,良好的耐剝落腐蝕性能,較好的斷裂韌性。采用本專利技術合金制得的材料(部件)峰值時效后強度大于480Mpa,材料的室溫延伸率不低于10%,維氏硬度值不低于140HV,剝落腐蝕性能在EB范圍內,綜合性能明顯高于已報道的Al-Cu-Mg系列鋁合金。文檔編號C22C21/12GK102634706SQ20121013118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專利技術者萬里, 葉凌英, 張新明, 李思宇, 楊金龍, 鄧運來, 陳澤宇 申請人:中南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運來,楊金龍,李思宇,陳澤宇,葉凌英,萬里,張新明,
申請(專利權)人:中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