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調整式帳篷鉤,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包括設于上方的鉤體部分以及設于鉤體部分下方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設有兩方形環孔,兩方形環孔間為橫桿,所述連接部末端設有凸起唇邊,所述鉤體部分背面設有兩道加強筋,所述連接部兩邊緣設有凸起部,所述鉤體部分內側近連接部端設有限位凸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增加了可以調整的橫桿結構,能解決傳統掛鉤因帳篷布料車縫等加工誤差及收縮產生的誤差導致掛鉤不能順利扣上帳篷支桿的問題。并且由于改傳統的車縫式固定為穿梭式固定,還可解決因掛鉤斷裂后無法更換掛鉤的問題,實現使用者自行輕松更換。(*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屬于用于帳篷類等相關布料與支桿相連接的直O
技術介紹
一般帳篷掛鉤尾部有一個方形環孔,通過從方形環孔穿過一段織帶狀物并折疊成雙層,固定車縫于布料各個需要連接的部位,從而實現布料與支桿的連接,但是由于布料在縫制過程中會產生收縮以及布料和帶狀物體本身具有收縮特性,導致預先設計好的需要連接的部位出現掛扣不到位或者掛扣后過松的現象出現,從而影響了其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調整式帳篷鉤。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包括設于上方的鉤體部分以及設于鉤體部分下方的連接部, 所述連接部設有兩方形環孔,兩方形環孔間為橫桿,所述連接部末端設有凸起唇邊。優選地,所述鉤體部分背面設有兩道加強筋。優選地,所述連接部兩邊緣設有凸起部。所述兩方形環孔的入孔端和出孔端分別位于鉤體部分背面一側以及鉤體部分內側,近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小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所述遠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大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優選地,所述鉤體部分內側近連接部端設有限位凸起,該限位凸起遠連接部一側為弧形平面。該調整式帳篷鉤為工程塑料材質,物品具有較好的彈性及強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術增加了可以調整的橫桿結構,能解決傳統掛鉤因帳篷布料車縫等加工誤差及收縮產生的誤差導致掛鉤不能順利扣上帳篷支桿的問題。并且由于改傳統的車縫式固定為穿梭式固定,還可解決因掛鉤斷裂后無法更換掛鉤的問題,實現使用者自行輕松更換。附圖說明圖1為調整式帳篷鉤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調整式帳篷鉤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調整式帳篷鉤右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調整式帳篷鉤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調整式帳篷鉤仰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調整式帳篷鉤側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調整式帳篷鉤剖視圖。圖8為調整式帳篷鉤使用效果圖。圖中,1-鉤體部分;11-加強筋;12-加強筋;13-限位凸起;14-鉤體部分內壁; 2-連接部;21-方形環孔;22-方形環孔;23-橫桿;24-凸起唇邊;25-凸起部;3-織帶狀物品;4-支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容易理解,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在不變更技術實質精神下,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換的多種結構方式以及實施方式。因此,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以及附圖僅是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應當視為本技術的全部或者視為對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限定或限制。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上”和“下”等方位指的是附圖中的上、下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圖面或圖中特定部件幾何中心方向。如圖1 7所示,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包括設于上方的鉤體部分1以及設于鉤體部分下方的連接部2,所述連接部設有兩方形環孔21、22,兩方形環孔間為橫桿23,所述連接部末端設有鴨嘴式凸起唇邊對,調整式帳篷鉤通過該鴨嘴式凸起唇邊可調整織帶狀物品的長度,調整時,只需用手指扣住凸起唇邊向上扳起,改變織帶狀物品受力角度,便可輕松實現位置調節,調節到需要長度后松開手指即可恢復受力方向角度,再次實現織帶狀物品與調整式帳篷鉤的固定。所述鉤體部分背面設有兩道加強筋11,12,可有效的增加掛鉤的受力強度。所述連接部兩邊緣設有凸起部25,該凸起部25始于加強筋的末端,防止織帶狀物品受力后不會發生變形。所述兩方形環孔21,22的入孔端和出孔端分別位于鉤體部分背面一側以及鉤體部分內側,近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小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所述遠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大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該種類型的結構改變傳統的單槽設計,利用兩方形環孔并帶一定的傾斜角度,兩方形環孔由出孔端向入孔端一側看,大致呈“八字型”,從而實現調整功能和固定功能。所述鉤體部分內側近連接部端設有限位凸起13,該限位凸起遠連接部一側為弧形平面,該弧形平面與鉤體部分內壁14的弧形形成過渡,旨在卡住鉤體部分內部的支桿,使得支桿不滑出。參見圖8,當調整式帳篷鉤扣入支桿時,利用具有彈性的鉤體部分沿著支桿的外壁扣入,與帳篷鉤的鉤體部分內壁14吻合,并且利用限位凸起將支桿卡在帳篷鉤內部,保證帳篷鉤與支桿不可輕易脫開,從而實現帳篷鉤與支桿的連接,通過方形環孔21、22穿過一段織帶狀物品并折疊包住橫桿23,并利用調節受力角度的方式控制松緊度而實現對織帶狀物品的卡固,進而實現織帶狀物品與帳篷鉤的固定。本技術涉及的支桿位纖維類或者金屬類硬質物品,涉及的織帶狀物品為軟質可折疊、可彎曲、可車縫類物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技術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包括設于上方的鉤體部分以及設于鉤體部分下方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設有兩方形環孔,兩方形環孔間為橫桿,所述連接部末端設有凸起唇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式帳篷鉤,其特征在于,所述鉤體部分背面設有兩道加強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式帳篷鉤,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兩邊緣設有凸起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式帳篷鉤,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方形環孔的入孔端和出孔端分別位于鉤體部分背面一側以及鉤體部分內側,近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小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所述遠鉤體部分的方形環孔的入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大于該方形環孔出孔端與鉤體部分的距離。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式帳篷鉤,其特征在于,所述鉤體部分內側近連接部端設有限位凸起,該限位凸起遠連接部一側為弧形平面。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調整式帳篷鉤,一種調整式帳篷鉤,包括設于上方的鉤體部分以及設于鉤體部分下方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設有兩方形環孔,兩方形環孔間為橫桿,所述連接部末端設有凸起唇邊,所述鉤體部分背面設有兩道加強筋,所述連接部兩邊緣設有凸起部,所述鉤體部分內側近連接部端設有限位凸起。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術增加了可以調整的橫桿結構,能解決傳統掛鉤因帳篷布料車縫等加工誤差及收縮產生的誤差導致掛鉤不能順利扣上帳篷支桿的問題。并且由于改傳統的車縫式固定為穿梭式固定,還可解決因掛鉤斷裂后無法更換掛鉤的問題,實現使用者自行輕松更換。文檔編號E04H15/32GK202299600SQ20112041443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專利技術者王滿堂, 袁小剛 申請人:上海柏拉斯運動用品配件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滿堂,袁小剛,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柏拉斯運動用品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