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槳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槳葉經伸縮調節機構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槳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B2之間,使兩轉軸葉片的回轉工作面相互重疊,該裝置不僅構造合理,而且可有效提高配合飼料的混合均勻度。(*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槳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技術背景飼料是否安全衛生關系到被詞養動物的健康,也影響著人類的健康。隨著詞料產品、飼 料添加劑品種的日益增加,動物飼料是否安全衛生,以及飼料生產環境的改善都已成為人們 關注的焦點。因而提高飼料產品質量,生產安全、衛生、不污染環境的飼料產品是飼料工業 健康發展所必需的條件。這對我國飼料加工工藝和設備提出了新的課題,既如何消除飼^4加 工設備在飼料生產過程中對飼料安全所產生(或潛在)的負面影響(如混合后的物料再度分 離、由于詞料殘留而引起的交叉污染等等)。在飼料生產過程中,混合工序是決定伺料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的關鍵環節之一。因此, 飼料攪拌機作為混合工序的主導設備,其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飼料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尤其是含有小劑量微量元素配合詞料的攪拌機需要將添加量很小的微量原料——維生素、微 量元素、藥物,酶制劑和其它化合物安全,迅速、精確地添加到飼料中去,所以飼料混合均 勻度是配合飼料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才能分別地配制成不同要求的配合飼料。近年來槳葉式攪拌機的性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從工作原理上看,機內物料呈現一種多方 位的復合運動狀態,故該機型混合速度較快,僅需2 3分鐘。但是,目前雙軸槳葉攪拌機在 實際生產應用中出現的問題①在結構上釆用電動或氣動控制底部大開門卸料方式,雖有助 于減少機內物料殘留量的目的,但仍然存在0.5%左右的詞料殘留量,這對于配合飼料生產而 言,極可能引起不同批量飼料之間的相互污染,致使飼料品質無法得到保證;②槳葉與殼體 之間的間隙較大。按設計原理,攪拌機中槳葉與殼體之間的間隙允許為4 10mm,物料可以 靠摩擦力帶動全部參加混合。但由于參與混合物料的粒度和摩擦系數不一樣,使各種組分的 物料參加混合的時間不一樣,造成產品的不均勻性。尤為添加含水量較高液體狀微量原料時, 產品的均勻性根本無法保證。已有的改進技術有 一種是注意加工精度,使槳葉與殼體之間的底隙減少到1 2毫米。 但該方法勢必提高機加工成本,尤為當槳葉磨損后,間隙偏大的問題依然會出現,且無法解 決。另一種是將轉軸與殼體之間做成位置可調整的形式,根據磨損量可經常調整槳葉與殼體 之間的間隙。但該方法僅適用于單軸機型,不適用于雙軸機型。雙軸機型兩轉軸的中心距是 固定的,若不改變中心距,間隙調整通常難以實現,且效果差;若改變中心距,傳動機構勢 必復雜,增加設備成本,且傳動可靠性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槳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該裝置不僅構造合理,而 且可有效提高配合飼料的混合均勻度。本技術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槳葉經伸縮調節機構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漿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 B2之間,使 兩轉軸葉片的迴轉工作面相互重疊。本技術一是由于兩轉軸上旋轉槳葉交叉作業,因此攪拌效率高,混合飼料效果號, 二是由于槳葉的工作半徑可獨立徑向無極調整,因此可有效避免添加劑及粘稠物粘附在機殼 上,從而有效提高攪拌質量,較好地解決了現有槳葉式雙軸攪拌機存在的缺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兩軸槳葉工作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轉軸與槳葉聯接構造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13,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槳葉經伸縮調節機構 14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槳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 B2之 間,使兩轉軸葉片的迴轉工作面相互重疊。上述伸縮調節機構由與轉軸支桿聯接的夾片15和插置于夾片之間具有螺栓通孔的伸縮 桿16構成,所述夾片設有徑向滑行縫道17,所述伸縮桿經穿過滑行縫道及螺栓通孔的貫穿 螺栓與夾片固定聯接。圖1中雙軸攪拌機機體設置兩根轉軸3,由兩端軸承9支承在機腔4內。采用傳動系統 的電機12經皮帶傳動后,再經蝸輪蝸桿式減速器10,將動力輸出到攪拌機轉軸。槳葉l通 過漿葉支桿2與轉軸同步旋轉,旋轉槳葉的工作半徑可獨立徑向無極調整,調整后擰緊貫穿 螺栓8。旋轉槳葉在機腔中央部分形成交叉重疊,但不產生相互碰撞。物料經進料斗7進入 機腔時,呈現一種多方位的復合運動狀態。混合后物料經機腔底部全開口式的卸料口和出料 斗11排出,兩扇卸料門鉸接于攪拌機兩端壁的底部,由油泵6經開門機構5控制。.攪拌機工作時,機腔內物料呈現一種多方位的復合運動狀態,有沿轉軸方向的對流混合; 有由于物料內部有速度梯度分布而形成的剪切混合;以及特殊的擴散混合,尤為在機腔區域, 兩轉子反方向旋轉所形成的運動重疊區,物料受旋轉槳葉的作用,比其它部位物料要更為強 烈,當物料被槳葉以特定的速度提升起來之后,形成較強烈的旋轉渦流,這種處于失重狀態 下的渦流使物料實現了自由運動,物料在自由運動過程中可充分進行擴散混合。因此,攪拌機每批物料混合周期短,混合均勻度高。兩轉軸上旋轉槳葉的工作半徑可獨立徑向無極調整,當槳葉與機腔之間的間隙調整至1 2mm,使盡可能多的物料直接參與混合,從而有效提高配合詞料的混合均勻度。長期使用攪 拌機,槳葉徑向端部磨損較嚴重,可根據其磨損量經常調整槳葉與機腔之間的間隙,以確保 物料的混合均勻度。槳葉與機腔之間的間隙越小,機腔內的飼料殘留量也越小,不同批量飼料之間的相互污 染的幾率也越小。因此,旋轉槳葉的工作半徑可獨立徑向無極調整,最大限度降低機腔內的 飼料殘留量,從而避免由于飼料殘留而引起的交叉污染,這是保證飼料品質的有效技術措施。權利要求1、一種漿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漿葉經伸縮調節機構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槳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B2之間,使兩轉軸葉片的迴轉工作面相互重疊。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槳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調節機構由 與轉軸支桿聯接的夾片和插置于夾片之間具有螺栓通孔的伸縮桿構成,所述夾片設有徑向 滑行縫道,所述伸縮桿經穿過滑行縫道及螺栓通孔的貫穿螺栓與夾片固定聯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槳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槳葉經伸縮調節機構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槳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B2之間,使兩轉軸葉片的回轉工作面相互重疊,該裝置不僅構造合理,而且可有效提高配合飼料的混合均勻度。文檔編號B01F7/02GK201168578SQ20082010173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5日專利技術者曾麗莉, 敏 陳 申請人:福建省華龍飼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漿葉可調式雙軸高效攪拌機構,包括雙軸攪拌機機體,其特征在于:(1)轉軸上的漿葉經伸縮調節機構與轉軸的槳葉支桿聯接,(2)轉軸A的槳葉A1末端伸置于轉軸B兩相鄰葉片B1、B2之間,使兩轉軸葉片的迴轉工作面相互重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麗莉,陳敏,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華龍飼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5[中國|福建]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