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包括傳感器單元、對傳感器單元所檢測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微處理器、與微處理器相接的無線通信模塊一以及分別對傳感器單元、微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一進行供電的電源模塊,傳感器單元與微處理器相接,微處理器與無線通信模塊一相接;微處理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一和與無線通信模塊一相配合使用的無線通信模塊二與接入互聯網的聯網計算機進行雙向通信,無線通信模塊二與聯網計算機相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合理、安裝布設及使用操作簡便且使用效果好,能真正發揮物聯網的效用和價值,有效解決現有物聯網環境用傳感器存在的布設及使用操作不便、不能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監測與報警、使用效果較差等問題。(*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傳感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物聯網環境傳感器。
技術介紹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且按約定的協議,將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但是,目前各行業中所使用的物聯網系統,絕大多數都是概念性的,缺點是沒有直觀的實物。因而,現如今物聯網系統在企業中并未得到廣泛應用,也并未真正發揮物聯網的效用和價值。相應地,現有的物聯網環境用傳感器也不能真正發揮物聯網的效用和價值,實際使用時,存在布設及使用操作不便、不能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監測與報警、使用效果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設計合理、安裝布設及使用操作簡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物聯網環境用傳感器存在的布設及使用操作不便、不能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監測與報警、 使用效果較差等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傳感器單元、對所述傳感器單元所檢測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微處理器、與微處理器相接的無線通信模塊一以及分別對所述傳感器單元、微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一進行供電的電源模塊,所述傳感器單元與微處理器相接,微處理器與無線通信模塊一相接,所述傳感器單元、微處理器和無線通信模塊一均與電源模塊相接;所述微處理器通過無線通信模塊一和與無線通信模塊一相配合使用的無線通信模塊二與接入互聯網的聯網計算機進行雙向通信,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二與聯網計算機相接且無線通信模塊二與無線通信模塊一的工作頻段相同。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一和無線通信模塊二均為 ZigBee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傳感器單元為對被監測區域內的需監控對象進行實時安防監控的安防檢測單元和/或對被監測區域內的相關環境參數進行實時檢測的環境參數檢測單元,所述安防檢測單元和環境參數檢測單元均與微處理器相接;所述安防檢測單元與微處理器組成安防監控單元,且環境參數檢測單元與微處理器組成環境信息監控單元。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安防檢測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傳感器一, 所述傳感器一與微處理器相接;所述傳感器一為對被監測區域內需監控對象的傾斜狀態進行實時檢測的傾角傳感器或對被監測區域內需監控對象的移動位置進行實時檢測的位移傳感器。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傳感器一為模擬信號傳感器,且所述傳感器一與微處理器之間接有ADC轉換器。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傾角傳感器為雙軸傾角傳感器。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環境參數檢測單元包括一個或多個傳感器二,所述傳感器二與微處理器相接;所述傳感器二為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或大氣壓傳感器。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環境參數檢測單元還包括一個或多個傳感器三,所述傳感器三與微處理器相接;所述傳感器三為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噪聲傳感器、可燃氣體濃度傳感器或煙感探測器。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傳感器二和傳感器三均為模擬信號傳感器,且所述傳感器二與微處理器之間以及所述傳感器三與微處理器之間均接有ADC轉換ο上述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是所述聯網計算機布設在主監控室內。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且安裝布設及使用操作簡便。2、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是一個電池供電且具有無線通訊組網功能的傳感器,能真正發揮物聯網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對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安防狀況和環境情況進行監測并根據其監測結果給出相應的分析及處理,其主要包括傾角以及溫度、濕度、大氣壓、 二氧化碳、噪聲、可燃氣體等相關環境指標監測,并通過無線通訊方式將監測結果發給主監控室內的聯網計算機,聯網計算機根據監測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可通過遠程上網的方式登錄監控系統,因而可隨時隨地監測并處理企業環境監測的問題,比如生產車間的溫度、濕度不符合產品的生產要求等,另外聯網計算機可進行聲光報警并提示值班人員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便盡快使得產品的生產環境滿足相應的產品生產要求,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及穩定性。因而,本技術物聯網環境傳感器配合無線通訊接收模塊(協調器) 使用,可通過上位機(計算機)監測采集到的數據,同時監管部門只需一臺聯網計算機,就可以實現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實時監控環境各項指標的信息。3、各項性能指標優良且工作性能穩定,實際進行無線信號發送時,采用微功率發射且發射功率為IOmW;并且采用間歇收發的節能方式,接收時電流< 55mA,發射電流小于或等于70mA,大大減少了功耗,延長了電池供電壽命。同時,每個傳感器的微控制器都有用于確定地址的非易失性存儲器,用戶根據出廠編號可以用軟件任意確定傳感器的地址,組成最多可達255只傳感器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典型的傳輸速率為9600bp s,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251ApS ;并且具有高抗干擾能力、低誤碼率等特點,本技術采用高效前向糾錯信道編碼技術,提高了數據抗突發干擾和隨機干擾能力。另外,本技術采用了 CSMA/ CA防沖突機制,有效避免了由于同時發送數據產生的信道阻塞和數據丟失。4、適用范圍廣,可以廣泛應用于家庭、企業等領域,主要應用領域是針對布線環境不便的場合,其能制作出實物并能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監測及報警。綜上所述,本技術設計合理、安裝布設及使用操作簡便且使用效果好,能真正發揮物聯網的效用和價值,有效解決現有物聯網環境用傳感器存在的布設及使用操作不便、不能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上進行監測與報警、使用效果較差等實際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框圖。附圖標記說明1-1-安防檢測單元;1-2-環境參數檢測單元;2-微處理器;3-無線通信模塊一 ;4-電源模塊;5-無線通信模塊二 ;6-聯網計算機。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傳感器單元、對所述傳感器單元所檢測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微處理器2、與微處理器2相接的無線通信模塊一 3以及分別對所述傳感器單元、 微處理器2和無線通信模塊一 3進行供電的電源模塊4,所述傳感器單元與微處理器2相接,微處理器2與無線通信模塊一 3相接,所述傳感器單元、微處理器2和無線通信模塊一 3均與電源模塊4相接。所述微處理器2通過無線通信模塊一 3和與無線通信模塊一 3相配合使用的無線通信模塊二 5與接入互聯網的聯網計算機6進行雙向通信,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二 5與聯網計算機6相接且無線通信模塊二 5與無線通信模塊一 3的工作頻段相同。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一 3和無線通信模塊二 5均為ZigBee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所述傳感器單元為對被監測區域內的需監控對象進行實時安防監控的安防檢測單元1-1和/或對被監測區域內的相關環境參數進行實時檢測的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2, 所述安防檢測單元1-1和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2均與微處理器2相接。所述安防檢測單元 1-1與微處理器2組成安防監控單元,且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2與微處理器2組成環境信息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傳感器單元、對所述傳感器單元所檢測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微處理器( 、與微處理器( 相接的無線通信模塊一( 以及分別對所述傳感器單元、微處理器( 和無線通信模塊一 C3)進行供電的電源模塊G),所述傳感器單元與微處理器( 相接,微處理器( 與無線通信模塊一 C3)相接,所述傳感器單元、 微處理器( 和無線通信模塊一( 均與電源模塊(4)相接;所述微處理器( 通過無線通信模塊一( 和與無線通信模塊一( 相配合使用的無線通信模塊二( 與接入互聯網的聯網計算機(6)進行雙向通信,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二( 與聯網計算機(6)相接且無線通信模塊二(5)與無線通信模塊一(3)的工作頻段相同。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通信模塊一(3) 和無線通信模塊二(5)均為ZigBee短距離無線通信模塊。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聯網環境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單元為對被監測區域內的需監控對象進行實時安防監控的安防檢測單元(1-1)和/或對被監測區域內的相關環境參數進行實時檢測的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2),所述安防檢測單元(1-1)和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 均與微處理器( 相接;所述安防檢測單元(1-1)與微處理器(2) 組成安防監控單元,且環境參數檢測單元(1- 與微處理器( 組成環境信息監控單元。4.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谷榮祥,董紅娟,袁永平,魏飛,林樹興,郭靜,何永革,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中星測控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