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包括水龍頭本體1,水龍頭本體1有口朝下的出水口11,出水口11的下方有讓瓶口外徑S小于31毫米且大于22毫米的飲水瓶2灌裝水的空間3,其特征在于:在出水口11下方的鄰近出水口11的部位設有防止所述飲水瓶2帶有的病毒或細菌在灌裝水時污染出水口11的隔離裝置4。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隔離裝置防止了飲水瓶內的剩水中的病毒和/或細菌在灌滿瓶溢出水時污染水龍頭,且衛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
技術介紹
參照圖3、圖1,現有技術常規550毫升或600毫升飲用水瓶的瓶口外徑約觀毫米,瓶口內徑S約25毫米,瓶身的外徑約為62毫米,瓶的高度H2約為234毫米,但是,參照圖2、圖1,現有技術直飲水龍頭底部12距飲用水瓶底擱板6的距離Hl小于223毫米,致使現有技術的直飲水龍頭在使用中,人們把常規的550毫升或600毫升有吃剩水的飲水瓶口套到水龍頭外圍或者放在水龍頭下方過分接近出水口的部位,當灌裝的直飲水溢出該瓶口時,瓶內的肝炎病毒等病毒和/或細菌會污染水龍頭,瓶口套在水龍頭外圍也會污染水龍頭,導致傳染其后灌裝水的人患肝炎等疾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當人們在灌裝直飲水時不會造成瓶內的病毒或細菌污染瓶口上方的物體(出水口或橫板等)繼而導致傳播疾病。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包括水龍頭本體1,水龍頭本體1有口朝下的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下方有讓瓶口外徑S小于31毫米且大于22毫米的飲水瓶2灌裝水的空間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飲水龍頭裝置設有防止所述飲水瓶2內所帶有的病毒或細菌在灌裝水時污染所述直飲水龍頭裝置的隔離裝置4。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的隔離裝置防止了再裝水的飲水瓶中的病毒和/或細菌污染直飲水龍頭裝置,防止肝炎等疾病傳播且衛生。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的主視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直飲水龍頭與飲用水瓶底擱板之間距離Hl的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的飲用水瓶瓶口距其上方的水龍頭底部的距離H3的主視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的飲用水瓶瓶口距所述橫板的底部的距離H4 的主視示意圖。圖5是所述橫板的仰視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一種把飲用水瓶定位在水龍頭出水口正下方的定位裝置的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參照圖1,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包括水龍頭本體1,水龍頭本體1有口朝下的出水口 11,出水口 11的下方有讓瓶口外徑小于31毫米且大于22毫米的飲水瓶2灌裝水的空間3,其特點在于在出水口 11下方的鄰近出水口 11的部位設有防止所述飲水瓶2帶有的病毒或細菌在灌裝水時污染出水口 11的隔離裝置4。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參照圖1,所述隔離裝置包括一塊中間有孔42的橫板41,橫板41的端部43與水龍頭旁的固定件5粘接或用固定件連接,或者其底端44與飲用水瓶底擱板6相接觸,孔42位于水龍頭出水口 11之下的當孔42底下的瓶口溢出水時不污染橫板 41底部411的高度,最好孔42的直徑Sl小于常規550毫升和600毫升飲水瓶的瓶口內徑 S為 毫米> Sl ^ 20毫米,例如Sl = 22毫米,使該瓶口不能接觸到出水口 11的底端 12。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參照圖4和圖1,橫板41的底部45與飲用水瓶瓶口 21的上端22的距離H4大于灌滿水時瓶口溢出的液面高度距瓶口上端22的距離,例如259毫米彡H4彡239毫米或254毫米彡H4彡241毫米或250毫米彡H4彡243毫米或248毫米彡H4彡245毫米。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參照圖3和圖1,在教育和/或引導人們不把飲用水瓶口套入直飲水龍頭的情況下,所述隔離裝置4可以簡化,即在出水口 11下方的鄰近出水口 11 的部位不設有中間有孔42的橫板41,而改為把Hl增長,使直飲水龍頭底部12與飲用水瓶瓶口 31上端22的距離H3大于灌滿水時瓶口溢出的液面高度距瓶口上端22的距離,例如H3與常規550毫升或600毫升飲用水瓶的高度H2之和為259毫米彡(H2+H3)彡239毫米或254毫米彡(H2+H3)彡241毫米或250毫米彡(H2+H3)彡243毫米或248 毫米彡(H2+H3)彡 245 毫米。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參照圖6和圖4,在直飲水龍頭出水口 11的下方設將飲用水瓶定位在出水口 11的正下方(出水口 11的中軸與飲用水瓶的中軸重合)的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的一種例舉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在飲用水瓶底擱板6上設有滑塊8和滑塊8的擋墻7,滑塊8分為左滑塊和右滑塊,左、右滑塊可互相分開(此時彈簧室61的彈簧9產生形變)或互相靠近(此時彈簧室61的彈簧9復位),在左、右滑塊之間有飲用水瓶2的插入通道62。最好在左、右滑塊之間有凹弧形缺口 83。最好插入通道62外寬內窄。使用時,將飲用水瓶按圖中箭頭方向插入通道62,飲用水瓶外周壁逐漸推動左、右滑塊分開,當飲用水瓶外周壁頂住滑塊的凸出的前側壁82時,彈簧9的形變程度最大,隨著飲用水瓶的半周壁通過所述前側壁82后,左、右滑塊逐漸互相靠近,滑塊的凸出的前側壁82與滑塊的凸出的后側壁84共同把飲用水瓶的中軸定位于與出水口 11的中軸重合的位置。灌滿水后,瓶可按該箭頭反向拔出。定位的優點是便于快速灌水,避免水流至瓶外,還引導人們不用瓶口套住水龍頭。本專利技術不即于以上各實施方式;與其等同的實施方式也包括在本權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包括水龍頭本體(1),水龍頭本體(1)有口朝下的出水口 (11),出水口(11)的下方有讓瓶口外徑S小于31毫米且大于22毫米的飲水瓶(2)灌裝水的空間(3),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飲水龍頭裝置設有防止所述飲水瓶O)內所帶有的病毒或細菌在灌裝水時污染所述直飲水龍頭裝置的隔離裝置(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水口(11)下方的鄰近出水口(11)的部位設有防止所述飲水瓶( 所帶有的病毒或細菌在灌裝水時污染出水口 (11)的隔離裝置⑷。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裝置包括一塊中間有孔42的橫板41,橫板41的端部43與水龍頭旁的固定件5粘接或用固定件連接,或者其底端44與飲用水瓶底擱板6相接觸,孔42位于水龍頭出水口 11之下的當孔42底下的瓶口溢出水時不污染橫板41底部411的高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最好孔42的直徑Sl小于常規550毫升和600毫升飲水瓶的瓶口內徑S為 毫米> Sl > 20毫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橫板41的底部45與飲用水瓶瓶口 21的上端22的距離H4大于灌滿水時瓶口溢出的液面高度距瓶口上端22的距1 O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259毫米彡H4彡239毫米或254毫米> H4 ^ 241毫米或250毫米彡H4彡243毫米或248毫米> H4 ^ 245毫米。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直飲水龍頭底部12與飲用水瓶瓶口 31上端22的距離H3大于灌滿水時瓶口溢出的液面高度距瓶口上端22的距離。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例如H3與常規550毫升或600毫升飲用水瓶的高度H2之和為259毫米彡(H2+H3)彡239毫米或254毫米彡(H2+H3)彡241毫米或250毫米彡(H2+H3)彡243毫米或248毫米彡(H2+H3)彡245毫米。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直飲水龍頭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直飲水龍頭出水口11 的下方設將飲用水瓶定位在出水口 11的正下方(出水口 11的中軸與飲用水瓶的中軸重合)的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正德,
申請(專利權)人:吳正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