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包括待測輪椅、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的畫線機構、用于固定輪椅前輪的第一固定板和用于固定輪椅后輪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其二者上垂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在與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連接的所述第三固定板端部設置有軸承座,另一端設置有萬向輪;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輪椅半徑測量裝置,將輪椅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通過旋轉輪椅,則所述萬向輪跟著轉動,同時畫線機構畫下旋轉的軌跡,再量下從所述軸承座到所述軌跡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得輪椅最小回轉半徑,結構簡單、測試方便,提高了測試精度。(*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測量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測量輪椅回轉半徑的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輪椅是患者康復的重要工具,是使他們可以借助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加社會活動的必要工具。輪椅作為康復工具,在生產制造時,通常要考慮以下特性車輪著地性、表態穩定性、駐波性能、滑行偏移量、最小回轉半徑和最小轉換寬度等。其中,最小回轉半徑,根據國家標準GB/T13800-92,是指在水平測試面上作360度雙向旋轉,不得大于0. 85米。現有測量輪椅回轉半徑的方法,都是通過人工推著輪椅在平地上進行測試,沒有一套專門的測量裝置,測試比較復雜,且利用現有技術中的方法測試,測得的輪椅回轉半徑不精確。因此,一種用于精確測量輪椅最小回轉半徑,且結構簡單、測試方便的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亟待提出。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精確測量輪椅最小回轉半徑,且結構簡單、測試方便的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包括待測輪椅、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的畫線機構、用于固定輪椅前輪的第一固定板和用于固定輪椅后輪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其二者上垂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在與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連接的所述第三固定板端部設置有軸承座,另一端設置有萬向輪。優選的,在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設置有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包括套管、伸縮管和定位螺栓,所述套管與所述伸縮管相匹配,所述伸縮管設置于套管中,所述定位螺栓設置于套管上。優選的,所述定位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固定板、套管,連接于所述伸縮管上。優選的,所述第三固定板連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部。優選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以其中心為零刻度,設置有對稱刻度線。優選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裝設有用于固定后輪的固定機構。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兩側。優選的,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長不小于兩倍所述第三固定板長度,寬不小于一倍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長度。優選的,所述軸承座裝設于所述底板長邊邊緣中心。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包括待測輪椅、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的畫線機構、用于固定輪椅前輪的第一固定板和用于固定輪椅后輪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其二者上垂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在與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連接的所述第三固定板端部設置有軸承座,另一端設置有萬向輪;采用本技術所提供的輪椅半徑測量裝置,將輪椅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通過旋轉輪椅,則所述萬向輪跟著轉動,同時畫線機構畫下旋轉的軌跡,再量下從所述軸承座到所述軌跡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得輪椅最小回轉半徑,結構簡單、測試方便,提高了測試精度。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實施例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數字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1.第一固定板 2.第二固定板 3.第三固定板 4.軸承座 5.萬向輪 6.畫筆 7.底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精確測量輪椅最小回轉半徑,且結構簡單、測試方便的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實施例,如圖1、如圖2和如圖3所示,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包括待測輪椅、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的畫線機構、用于固定輪椅前輪的第一固定板1和用于固定輪椅后輪的第二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平行,其二者上垂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3,在與所述第二固定板2相連接的所述第三固定板3端部設置有軸承座4,另一端設置有萬向輪5,所述萬向輪5與所述軸承座4高度相一致;所述畫線機構包括畫筆6和夾持裝置,所述畫筆6通過夾持裝置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還包括底板7,所述底板7的長不小于兩倍所述第三固定板3長度,寬不小于一倍所述第三固定板3的長度,所述軸承座4裝設于所述底板長邊邊緣中心。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旋轉待測輪椅,與待測輪椅固定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帶動第三固定板3,通過萬向輪5的作用,輪椅隨之旋轉,畫筆6在底板7上留下相應軌跡,測試從軸承座到軌跡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可得到輪椅最小回轉半徑。在所述第三固定板3上設置有伸縮機構,所述伸縮機構包括套管、伸縮管和定位螺栓,所述套管與所述伸縮管相匹配,所述伸縮管設置于套管中,所述定位螺栓設置于套管上,所述定位螺栓依次穿過所述第一固定板1、套管,連接于所述伸縮管上。本技術方案中,在第三固定板3上設置伸縮機構,可以調整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的距離,即可以滿足輪椅前輪和后輪不同間距的需求,適應范圍較廣。所述第三固定板3連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2中部,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以其中心為零刻度,設置有對稱刻度線,同時,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裝設有用于固定后輪的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板3的兩側。其工作原理是根據前輪與后輪的間距,調整好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的距離,將待測輪椅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將畫筆6固定于左側踏板上,向左旋轉待測輪椅,與待測輪椅固定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帶動第三固定板 3,通過萬向輪5的作用,輪椅隨之向左旋轉,畫筆6在底板7上留下相應軌跡,測試從軸承座4到軌跡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可得到輪椅最小回轉半徑。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還可以裝設伸縮機構,根據兩前輪的間距和兩后輪的間距,從而來調節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的長度,使得該測試裝置更靈活、輕便。具體的實施方式視具體情況而定,在此,本技術不做任何限定,以能夠實現本技術為主。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輪椅回轉半徑測量裝置,包括待測輪椅、連接于所述待測輪椅踏板上的畫線機構、用于固定輪椅前輪的第一固定板1和用于固定輪椅后輪的第二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平行, 其二者上垂直設置有第三固定板3,在與所述第二固定板2相連接的所述第三固定板3端部設置有軸承座4,另一端設置有萬向輪5;采用本技術所提供的輪椅半徑測量裝置,將輪椅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通過旋轉輪椅,則所述萬向輪跟著轉動,同時畫線機構畫下旋轉的軌跡,再量下從所述軸承座到所述軌跡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即得輪椅最小回轉半徑,結構簡單、測試方便,提高了測試精度。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澤成,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市創新科技檢測儀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