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系統,關鍵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1)、中間水箱(3)、中間水泵(5)和除塵蒸發冷卻器(11)。所述中間水泵(5)的出水管道上還分別連接有具有第三閥門(9)的外送管道(10)和連接中間水箱(3)的、具有第一閥門(6)的回流管道(7)。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但取消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的需要的排污泵,同時也解決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污水的排放問題,充分利用排污擴容器的排污水作為除塵蒸發冷卻器的煤氣冷卻水補水,大大降低了外排污水的量和工業新水補水量,并節約了排污的電耗。(*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
技術介紹
近幾年,在轉爐系統煤氣處理系統中,轉爐煤氣煙道冷卻,常采用汽化冷卻系統, 轉爐煤氣除塵則大量的采用干法除塵技術。通過汽化冷卻系統,將高達1700°C的轉爐煤氣冷卻到900 1100°C左右的轉爐煤氣,轉爐煤氣再進入蒸發冷卻器,通過設置單獨的噴淋泵供水降溫。在此過程中,汽化冷卻系統產生了排污水,并聚集到排污擴容器中。在工程設計過程中,此部分排污水通過埋地管道或者設置專門的排污泵送到室外排水管網中或者水處理系統;此外,蒸發冷卻器單獨設置水箱及水泵進行噴淋冷卻,噴淋水不回收。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排污擴容器排污水通過埋地管道排到室外,或者單獨設置的泵組排到水處理系統中,雖然能排放或回收,但也造成水的浪費,大量回收到水處理系統中引起水量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此外,設置單獨的泵組長距離輸送也有一定的電耗;另外一方面,蒸發冷卻器中降低轉爐煤氣溫度需要消耗大量的工業新水,水資源消耗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中間水箱、中間水泵和除塵蒸發冷卻器。作為進一步的優化,為了保證水位的平衡,所述中間水泵的出水管道上還分別連接有具有第三閥門的外送管道和連接中間水箱的、具有第一閥門的回流管道。所述中間水箱上還連接有具有第四閥門的外接補水管道。作為進一步的優化,為了方便監控水位,便于控制鍋爐排污擴容器的排水,所述鍋爐排污擴容器和中間水箱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液位計和第二液位計。作為進一步的優化,為了方便檢修,所述除塵蒸發冷卻器的入口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門。本技術不但取消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的需要的排污泵,同時也解決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污水的排放問題,充分利用排污擴容器的排污水作為除塵蒸發冷卻器的煤氣冷卻水補水,大大降低了外排污水的量和工業新水補水量,并節約了排污的電耗。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3如圖1所示,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 1、中間水箱3、中間水泵5、具有第一液位計2的除塵蒸發冷卻器11,其中鍋爐排污擴容器1 的出口和中間水箱3的進口通過管道13連接,中間水泵5通過進水管道14連接中間水箱 3,通過出水管道15與除塵蒸發冷卻器11連通。中間水箱3內設置有第二液位計4,并在中間水泵5出水管道上增加流回中間水箱的回流管道7和向往排水的外送管道10。在系統正常工作中,接口 a處的汽化冷卻排污水送至鍋爐排污擴容器1,鍋爐排污擴容器1達到排污水位后,外接補水管道16上的第四閥門12關閉,開啟出水管道13上的第五閥門17進行排污,排污水進入中間水箱3,中間水箱3的排污水通過中間水泵5送至除塵蒸發冷卻器11中。圖中b,c接口均為轉爐煤氣接口。鍋爐排污擴容器1未達到排污水位時,開啟第四閥門12,中間水箱3達到預定水位后再關閉,同時開啟中間水泵5向除塵蒸發冷卻器11供水。當鍋爐排污擴容器1排污水量超過除塵蒸發冷卻器11需求時,優先開啟第一閥門 6,回流部分水量,當回流部分水量在水箱3中水位逐漸上升到一定高度,再打開第三閥門 9,排到接口 d處的處理系統接口。水位達到平衡時,可少開或者不開第三閥門9,僅當汽化冷卻系統檢修排污時,此時,除塵蒸發冷卻器11停止運行,可關閉第二閥門8,同時打開第三閥門9將剩余水送到接口 d。采用本系統,較好利用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污水,節約了煤氣冷卻水器工業新水耗量,降低了排污量,節約了排污的電耗。權利要求1.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1)、中間水箱(3)、中間水泵(5)和除塵蒸發冷卻器(1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水泵(5)的出水管道上還分別連接有具有第三閥門(9)的外送管道(10)和連接中間水箱(3)的、具有第一閥門(6)的回流管道(7)。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水箱(3)上還連接有具有第四閥門(12)的外接補水管道(16)。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鍋爐排污擴容器(1)和中間水箱(3 )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液位計(2 )和第二液位計(4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蒸發冷卻器(11)的入口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門(8)。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系統,關鍵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1)、中間水箱(3)、中間水泵(5)和除塵蒸發冷卻器(11)。所述中間水泵(5)的出水管道上還分別連接有具有第三閥門(9)的外送管道(10)和連接中間水箱(3)的、具有第一閥門(6)的回流管道(7)。本技術不但取消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的需要的排污泵,同時也解決了轉爐鍋爐排污擴容器污水的排放問題,充分利用排污擴容器的排污水作為除塵蒸發冷卻器的煤氣冷卻水補水,大大降低了外排污水的量和工業新水補水量,并節約了排污的電耗。文檔編號C21C5/40GK202149704SQ20112022657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0日專利技術者邵麗娜, 陳坤 申請人: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轉爐鍋爐污水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通過管道連接的鍋爐排污擴容器(1)、中間水箱(3)、中間水泵(5)和除塵蒸發冷卻器(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坤,邵麗娜,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