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貨物集裝箱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該系統包括:位于貨物集裝箱的頂部角配件(16a)中的致動機構(20)、以及位于貨物集裝箱的底部角配件(16b)內的鎖定機構(22)。該致動機構接合至鎖定機構,以便定位在頂部角配件內的鎬型錐(19)從其初始插入位置到大約45°方位的旋轉不引起從底部角配件延伸的鎖定錐(28)的旋轉,而鎬型錐從大約45°方位至大約90°方位的后續旋轉使得從底部角配件延伸的鎖定錐從鎖定位置轉動大約45°至解鎖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本申請要求2008年7月10日提交的序列號為61/079,620的美國臨時申請的權 益,其全部公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結合于此。
技術介紹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對堆疊的貨物集裝箱進行聯鎖的系統,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通用 集裝箱鎖定系統,其能夠消除手動處理和操作用于聯鎖傳統集裝箱的扭鎖的需要。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的,貨物集裝箱在通過諸如船、卡車或鐵路運輸時通常 堆疊在一起。人們習慣于對堆疊的集裝箱進行聯鎖,以防止集裝箱之間的運動并確保這些 集裝箱被適當地固定至運輸工具。這通常由通常被稱為扭鎖的裝置完成。這些扭鎖的操作通常至少需要工人的某些手動干預。由于每個集裝箱在每個角部 都需要一個扭鎖,總共需要四個扭鎖來聯鎖兩個堆疊的集裝箱(最下面的集裝箱使用另外 四個扭鎖來將該集裝箱鎖至下面的地板)。通常,這些扭鎖由工人手動安裝/移除。另外, 很多扭鎖至少需要某些手動操作來鎖定/致動該裝置。因而,對兩個堆疊的集裝箱進行聯 鎖所需要的勞動強度會相當大。一般的貨物集裝箱的尺寸(例如,四十英尺)進一步增大 了這種勞動強度,這是因為在裝載/卸載過程中時常需要同一工人穿過相當大的距離,并 且在這種過程中可能將該工人置于潛在危險的境況。因此,本領域對于集裝箱聯鎖系統存在一種需求,該系統減少/消除手動處理和 操作用于聯鎖堆疊的貨物集裝箱的扭鎖的需要,同時與使用傳統扭鎖的傳統集裝箱保持兼容。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需求,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貨物集裝箱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 該貨物集裝箱具有相對的頂部角配件(comer fittings)和底部角配件。該相對的頂部角 配件和底部角配件限定了通過它們的中心延伸的一旋轉軸線。頂部角配件包括尺寸適于接 收起重機的鎬型錐(拾取錐,Pickcone)的開口。鎬型錐可在第一插入位置與第二旋轉位 置之間旋轉。該旋轉位置與所述插入位置成90°。該鎖定系統包括位于頂部角配件中并且 可繞旋轉軸線旋轉的致動機構。該機構被定位成接合鎬型錐,從而鎬型錐在頂部角配件中 的旋轉使得致動機構繞旋轉軸線旋轉。該系統進一步包括位于底部角配件中的鎖定機構。 該鎖定機構包括從底部角配件延伸并且可從鎖定位置旋轉大約45°至解鎖(unlock)位置 的鎖定錐。最后,致動機構接合至鎖定機構,以便當鎬型錐從其插入位置旋轉大約45°時, 鎖定錐保持在其鎖定位置,而鎬型錐從大約45°方位(orientation)至大約90°方位的后 續旋轉使得鎖定錐從鎖定位置旋轉大約45°至解鎖位置。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該致動機構包括尺寸適于接收鎬型錐的杯體,該杯體可轉 動地安裝在頂部角配件中。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該系統進一步包括用于將致動機構接 合至鎖定機構的纜索。致動機構包括可轉動地支撐杯體的底座,該底座包括穿過其中的孔。 該孔偏離旋轉軸線。纜索延伸穿過該孔,纜索的末端固定于杯體。在另一優選實施例中,致動機構包括可轉動地安裝在頂部角配件中并且可繞旋轉 軸線轉動的支架。致動機構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柱件,該柱件從支架延伸,并且被定位成在 距離鎬型錐的插入位置大約45°的方位接合鎬型錐。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固定堆疊的貨物集裝箱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貨物集 裝箱的頂部角配件中提供致動機構,以及在貨物集裝箱的相對的底部角配件中提供鎖定機 構。該鎖定機構包括鎖定錐,鎖定錐從底部角配件延伸并且可從鎖定位置旋轉大約45°至 解鎖位置。致動機構接合至鎖定機構。該方法包括進一步的步驟,即,在插入頂部角配件中 的鎬型錐的最初45°旋轉期間,限制從底部角配件延伸的鎖定錐的旋轉。最后,該方法包括 以下步驟響應于鎬型錐從大約45°至大約90°的旋轉,從底部角配件延伸的鎖定錐從其 鎖定位置旋轉45°至其解鎖位置。結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其減少/消除了用于聯鎖堆疊的 貨物集裝箱的扭鎖的手動處理和操作,同時與使用傳統扭鎖的傳統集裝箱保持兼容。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位于三個堆疊的貨物集裝箱上方的起重機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包括本專利技術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的集裝箱的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 配件兩者的放大細節的視圖;圖3a是與圖2中的頂部角配件相關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3b是圖2中的頂部角配件的放大細節;圖4a是與圖2中的底部角配件相關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4b為圖2中的底部角配件的細節;圖4c為圖2中的底部角配件的放大細節;圖5為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為了清楚,移除了圖2中的集裝箱)的立體圖, 其示出了以大約0°旋轉定位于頂部角配件中的鎬型錐;圖5a是示出以大約0°旋轉的鎬型錐的放大平面圖;圖6為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為了清楚,移除了圖2中的集裝箱)的立體圖, 其示出了以大約45°旋轉定位于頂部角配件中的鎬型錐;圖6a是示出以大約45°旋轉的鎬型錐的放大平面圖;圖7為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為了清楚,移除了圖2中的集裝箱)的立體圖, 其示出了以大約70°旋轉定位于頂部角配件中的鎬型錐;圖7a是示出以大約70°旋轉的鎬型錐的放大平面圖;圖8為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的立體圖(為了清楚,移除了圖2中的集裝箱), 其示出了以大約90°旋轉定位于頂部角配件中的鎬型錐;圖是示出以大約90°旋轉的鎬型錐的放大平面圖;圖9為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為了清楚,移除了圖2中的集裝箱)的立體圖, 其示出了接合至頂部角配件的傳統半自動扭鎖(SATL);圖10為本專利技術的可替換實施例的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為了清楚,移除了集 裝箱)的立體圖;圖IOa為圖10中的頂部角配件的放大細節;圖IOb為圖10中的底部角配件的放大細節;圖11為圖10中的頂部角配件的另一放大細節;圖Ila為圖10中的頂部角配件的分解立體圖;圖12為圖10中的底部角配件的另一個放大細節;以及圖12a為圖10中的底部角配件的分解立體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堆疊在甲板17上的多個貨物集裝箱,如集裝箱10、12、14。如本領域技 術人員將理解的,每個集裝箱的每個角部處都設置有一個角配件16。如在下文中將進一步 描述的,集裝箱14包括根據本專利技術形成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UCLQ。這種新型鎖定系統 優選地與傳統的貨物集裝箱兼容,使得集裝箱無論設計如何都能夠堆疊并適當地固定。更 具體地,包括本專利技術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的集裝箱14能夠堆疊并固定到集裝箱12上,后 者可由不包含本專利技術的鎖定系統的傳統貨物集裝箱組成。同樣地,集裝箱10也可由不包含 本專利技術的鎖定系統的傳統貨物集裝箱組成。當然,集裝箱14也可堆疊并固定到包含本專利技術 的通用鎖定系統的另一集裝箱上。由于集裝箱10和12是傳統的貨物集裝箱,貨物集裝箱10將以傳統方式固定至 甲板17。另外,將在集裝箱10的頂部角配件與集裝箱12的底部角配件之間安裝四個扭鎖 (未示出),以互相連接集裝箱10和集裝箱12。本專利技術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其結合到 集裝箱14中)消除了在集裝箱12和集裝箱14之間設置扭鎖的需要。在每個角部處都具 有鎬型錐19的起重機18用于裝載/卸載貨物集裝箱。使用起重機或擴展機(spreader) 來移動貨物集裝箱在本領域中是眾所周知的。參考圖2,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包括致動機構20,其位于集裝箱14的頂部角配件 16a中,致動機構20連接至位于集裝箱14的底部角配件1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貨物集裝箱的通用集裝箱鎖定系統,所述貨物集裝箱具有相對的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所述相對的頂部角配件和底部角配件限定有通過它們的中心延伸的旋轉軸線,所述頂部角鑄件包括尺寸適于接收起重機的鎬型錐的開口,所述鎬型錐能在第一插入位置與第二轉動位置之間轉動,所述轉動位置與所述插入位置成90°,所述鎖定系統包括:致動機構,位于所述頂部角鑄件中并且能繞著所述轉動軸線轉動,所述致動機構被定位成接合所述鎬型錐,從而所述鎬型錐在所述頂部角配件中的旋轉使得所述致動機構繞所述旋轉軸線旋轉;鎖定機構,位于所述底部角配件中,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鎖定錐,所述鎖定錐從所述底部角配件延伸并且能在鎖定位置與解鎖位置之間旋轉大約45°;并且其中,所述致動機構接合至所述鎖定機構,使得所述鎬型錐從其插入位置轉動大約45°時,所述鎖定錐保持在其鎖定位置,而所述鎬型錐從大約45°方位至大約90°方位的后續旋轉使得所述鎖定錐在所述鎖定位置與解鎖位置之間轉動大約45°。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約翰·L·塞格林,
申請(專利權)人:派克黑爾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US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