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機動車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所述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具有:內燃機;換檔變速器(26),所述換檔變速器(26)具有能與所述內燃機聯接的變速器輸入軸(6);以及布置在所述內燃機與所述換檔變速器(26)之間的電機,所述電機具有定子(2)和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6)共同作用的而且能轉動地支承在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中的轉子(3),其中,所述變速器輸入軸(6)在所述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的軸承頸(27)中借助固定徑向軸承(7a)和與所述固定徑向軸承(7a)相距的浮動徑向軸承(7b)來支承,所述轉子(3)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8)的從所述軸承頸(27)中伸出的突起(28)抗相對轉動地連接,徑向軸密封件(18)布置在所述軸承頸(27)的指向所述轉子(3)的端部上,并且這兩個徑向軸承(7a、7b)通過變速器油來冷卻和潤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所述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具有 內燃機;換檔變速器,所述換檔變速器具有能與所述內燃機聯接的變速器輸入軸;以及布置在所述內燃機與所述換檔變速器之間的電機,所述電機具有定子和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共同作用的而且能轉動地支承在變速器殼體輸入部中的轉子。
技術介紹
這種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在DE 60 2004 004 932 T2中有所描述?;旌蟿恿︱寗友b置包括一個內燃機和兩個電機。公開了帶有兩個行星齒輪組的齒輪機構,在其中,第一行星齒輪組的內齒圈與第二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相連接,并且第二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與所述電機之一保持傳動連接,而第一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與第二個電機保持傳動連接。與內燃機通過能切換的離合器保持傳動連接的變速器輸入軸與第一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連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同時形成第二行星齒輪組所用的內齒圈。電機的軸線彼此平行地布置,其中,第一電機與第二行星齒輪組的軸線平行而且相距地布置,并且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通過齒輪組保持連接,而第二電機與第二行星齒輪組同軸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電機的轉子一方面支承在齒輪機構的變速器殼體輸入部中,并且另一方面支承在由內燃機驅動的變速器輸入軸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基于如下任務,提出一種簡單的可行性方案,用以將電機整合到換檔變速器中,尤其是整合到自動化的或者說自動的換檔變速器中,這種可行性方案的長處在于簡單的結構和延長的軸承使用壽命。所述任務在用于機動車的如下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中根據本專利技術以如下方式得以解決,其中,所述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具有內燃機、能與所述內燃機聯接的變速器輸入軸的換檔變速器;以及布置在所述內燃機與所述換檔變速器之間的電機,所述電機具有定子和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共同作用的而且可轉動地支承在變速器殼體輸入部中的轉子,解決方式為所述變速器輸入軸在所述變速器殼體輸入部的軸承頸中借助固定徑向軸承和與該固定徑向軸承相距的浮動徑向軸承來支承,所述轉子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的從所述軸承頸中伸出的突起抗相對轉動地(drehfest)連接,徑向軸密封件布置在所述軸承頸的指向所述轉子的端部上,并且這兩個徑向軸承被變速器油被加以冷卻和潤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涉及一種并行的聯入系統,在所述聯入系統中, 換檔變速器本身的構成方案是無關緊要的,并且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化的或者說自動的換檔變速器,電機的轉子與所述換檔變速器的變速器輸入軸保持抗相對轉動的連接,并且僅所述內燃機能夠選擇性地與所述換檔變速器相聯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結構能夠實現的是,利用變速器油來潤滑和冷卻兩個所提及的徑向軸承,并且由此實現提高該軸承相對于具有在電機轉子兩側的徑向軸承的公知軸承系統的使用壽命,這是因為在這種公知的軸承系統中,不能通過變速器油來對背向換檔變速器的軸承進行直接潤滑。詳細來講,所述轉子能夠固著在轉子支架上,所述轉子支架的轂部通過形狀鎖合 (formschlussig)的連接部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的所提及的突起相連接,從而徑向軸密封件能夠相對于所述轂部滑動密封。當變速器輸入軸構成為空心軸時,驅動軸能夠布置在所述空心軸中,并且與所述空心軸通過形狀配合的連接部抗相對轉動地連接。于是,驅動軸建立與內燃機的連接。但也可以設置單件式的驅動-變速器輸入軸。驅動軸能夠一方面相對于變速器輸入軸借助定心止口來進行定心,在那里,同樣設置有借助0形環密封件的密封件,并且借助緊固環進行軸向固定,而驅動軸的相反的端部支承在內燃機的慣性飛輪(Massenschmmgrad)內的先導軸承(Pilotlager)中。轉子支架的轂部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來定心,S卩,所述轂部相鄰于與變速器輸入軸的突起的形狀鎖合的連接部地具有圓柱形區域,所述圓柱形區域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上的相應圓柱形區域形成定心座,其中,在該區域中的密封同樣借助0形環密封件來進行。附圖說明下面,結合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在附圖中圖1示出用于機動車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示意性剖面圖,以及圖2示出依照圖1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的轉子支架與變速器輸入軸之間的連接部的放大的細節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1可以與未示出的內燃機連接,所述內燃機能夠通過未示出的慣性飛輪與驅動軸5聯接,其中,所述驅動軸5上的離變速器遠的軸承座M支承在慣性飛輪的先導軸承中,所述慣性飛輪例如實施為雙慣性飛輪。在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1中布置具有定子2和轉子3的電機,所述電機能夠作為發電機或者作為電動機來運行。定子2與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1借助螺栓14連接。 換檔變速器26的其外部幾何結構呈錐形的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與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 1借助螺栓13相擰合。變速器輸入殼體4徑向在內部設有軸向延伸的軸承頸27,所述軸承頸27為了支承變速器輸入軸6而借助固定徑向軸承7a和通過套筒8保持間距的浮動徑向軸承7b來支承。固定徑向軸承7a在軸承頸27中借助緊固環16在軸向上得以緊固。變速器輸入軸6的伸出浮動徑向軸承7b的突起觀具有徑向外部的花鍵軸型廓21,所述花鍵軸型廓21 與轉子支架11的轂部四中的相應的徑向內部的花鍵軸型廓產生了轉子3與變速器輸入軸 6之間的形狀鎖合的連接。圓柱形區域相鄰于轂部四中的花鍵軸型廓21地與變速器輸入軸6上的相應的圓柱形區域一起形成定心座20。轉子支架11相對于變速器輸入軸6以如下方式在軸向上得到緊固,S卩,預先給定的、軸向的預緊力例如通過開槽螺母10和墊片9而被施加到浮動徑向軸承7b的內圈上,并且通過套筒8被施加到固定徑向軸承7a的內圈上,其中,固定輪齒輪7a的內圈支撐在變速器輸入軸6的平臺25上。變速器輸入軸6在該實施例中構成為空心軸,在所述空心軸中,同軸地布置有驅動軸5并且通過呈花鍵軸型廓23形式的形狀鎖合的連接部與變速器輸入軸6抗相對轉動地連接。驅動軸5具有定心止口 22,所述定心止口 22相對于變速器輸入軸6借助0形環密封件12得以密封,并且借助緊固環17在軸向上被固定。在另一未示出的實施例中,能夠可供選擇地設置單件式的驅動-變速器輸入軸。電機的轉子3借助螺栓15與轉子支架11連接。為了避免油從換檔變速器沈通過軸承7a和7b移至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1中, 徑向軸密封件18布置在軸承頸27中,所述軸承頸27獲得了相對于轉子支架11的轂部四的環繞式密封。其他的靜態密封件在變速器輸入軸6與驅動軸5之間在定心座22的區域內呈0形環密封件12形式來設置,并且在轉子支架11的轂部四與變速器輸入軸6之間以 0形環密封件19的形式設置在墊片9的區域中。轉子支架11與軸承頸27中的變速器輸入軸6 —起形成浮動式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相對于電機2、3在軸向上錯開并且被整合到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中,由此可行的是,通過變速器油來潤滑和冷卻這兩個徑向軸承7a和7b并且實現軸承使用壽命的提高。附圖標記列表1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殼體2電機的定子3電機的轉子4變速器殼體輸入部5驅動軸6變速器輸入軸7a固定徑向軸承7b浮動徑向軸承8套筒9墊片10開槽螺母11轉子支架120形環密封件13螺栓14螺栓15螺栓16緊固環17緊固環18徑向軸密封環190形密封件20定心座21形狀鎖合的連接部(花22定心座23形狀鎖合的連接部(花鍵軸型廓)24軸承座25平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用于機動車的混合動力驅動裝置,所述混合動力驅動裝置具有:內燃機;換檔變速器(26),所述換檔變速器(26)具有能與所述內燃機聯接的變速器輸入軸(6);以及布置在所述內燃機與所述換檔變速器(26)之間的電機,所述電機具有定子(2)和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6)共同作用的而且能轉動地支承在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中的轉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器輸入軸(6)在所述變速器殼體輸入部(4)的軸承頸(27)中借助固定徑向軸承(7a)和與所述固定徑向軸承(7a)相距的浮動徑向軸承(7b)來支承,所述轉子(3)與所述變速器輸入軸(6)的從所述軸承頸(27)中伸出的突起(28)抗相對轉動地連接,徑向軸密封件(18)布置在所述軸承頸(27)的指向所述轉子(3)的端部上,并且這兩個徑向軸承(7a、7b)通過變速器油來冷卻和潤滑。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德烈亞斯·西爾維斯特·吉斯納,
申請(專利權)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DE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