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莪術、香附、吳茱萸、桂枝、荔枝核、橘核、山慈菇和山豆根。所述中藥組合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有顯著效果,能顯著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抑制和消除子宮內膜生長,可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 EM,簡稱內異癥)是育齡期婦女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又是臨床疑難病之一。目前為止,內異癥的發病原因、發病機理尚未明確。近幾年來, 隨著飲食習慣、生活環境等的改變內異癥發病呈現年輕化、上升趨勢,發病率為5% - 20%, 目前臨床上主要有手術治療、激素治療等方式。但是,手術治療后復發率高達38%-51%,且醫藥費用昂貴,尤其對于要求生育的婦女會帶來巨大挑戰。而激素治療雖然有效,但是可以引起許多副作用,例如影響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小板、血紅蛋白的產生。中藥治療的藥物有活血化瘀方中成藥、補腎祛瘀方中成藥、棉酚等,但大多效果不十分明顯,有的副作用明顯,患者不得不依賴激素或手術治療。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是一種以天然中草藥物為原材料制備的、能顯著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抑制和消除作用的治療藥物,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3-17 赤芍8-12 桃仁8-12 三棱6-10 莪術8-12 香附8-12 吳茱萸2-4 桂枝6_10 荔枝核4-6 橘核4-6 山慈菇10-14 山豆根3-5。所述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4-16 赤芍9-11仁9-11三棱7_9莪術9-11 香附9-11 吳茱萸2. 5-3. 5 桂枝7_9 荔枝核4. 5-5. 5橘核4. 5-5. 5 山慈菇11-13 山豆根3. 5-4. 5。所述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5 赤芍10 桃仁10三棱8莪術10 香附10 吳茱萸3 桂枝8 荔枝核5 橘核5 山慈菇12 山豆根4。所述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栓劑或陰道片劑。所述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有顯著效果,能顯著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抑制和消除子宮內膜生長。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中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病機多由氣滯血瘀、寒凝痰阻、肝腎虧損、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莪術、桂枝活血化瘀,丹參、香附補腎,吳茱萸、荔枝核散寒止痛。同時,現代藥理學也研究證實,本專利技術處方中丹參、荔枝核、吳茱萸、赤芍、桃仁、三棱、桂枝、香附等味藥對血液系統有明顯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丹參、吳茱萸、桃仁、莪術、香附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在臨床上,桂枝、吳茱萸、香附也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同時方中藥物無毒性。經過大量的配方實驗研究及反復的臨床試用,證明本專利技術配方能顯著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癥癥狀,抑制和消除子宮內膜生長,因此選用以上十二味藥作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配方。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3-17 赤芍8-12 桃仁8-12 三棱6-10 莪術8-12 香附8-12 吳茱萸2-4 桂枝6_10 荔枝核4-6 橘核4-6 山慈菇10-14 山豆根3-5。本專利技術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優選配方,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4-16 赤芍9-11仁9-11三棱7_9莪術9-11 香附9-11 吳茱萸2. 5-3. 5 桂枝7_9 荔枝核4. 5-5. 5 橘核4. 5-5. 5 山慈菇11-13 山豆根3. 5-4. 5。本專利技術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丹參15 赤芍10 桃仁10 三棱8莪術10 香附10 吳茱萸3 桂枝8 荔枝核5 橘核5 山慈菇12 山豆根4。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是基于中醫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機理的認識和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從祖國醫藥寶庫中,篩選出活血通經、散瘀消癥、破血逐瘀的天然植物藥,按中醫理論組方和現代制藥技術,提取精華,可制成臨床上常用劑型。本專利技術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包括但不限于顆粒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栓劑、陰道片劑。按藥劑領域中的公知方法,將本專利技術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制成顆粒劑,其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51、將丹參用7-9倍量的75%乙醇加熱回流1小時,收集提取液,濾過,將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 1.08 (55°C),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得到丹參干膏粉,備用;52、將丹參藥渣與赤芍、赤芍、桃仁、三棱、莪術、香附、吳茱萸、桂枝、荔枝核、橘核、山慈菇、山豆根加9倍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時,同時收集揮發油,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備用;將三批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 1.08 (55°C),將濃縮液高速離心, 將上清液噴霧干燥,得到浸膏干粉;53、用b-環糊精吸附揮發油;54、將b-環糊精揮發油吸附物、丹參干膏粉和浸膏干粉混合,加入糊精和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得到本專利技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顆粒劑。所述糊精和乙醇的用量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的,其用量的控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因此這里所說的加入糊精和乙醇適量是清楚的,本領域技術人員能理解的。實施例1按下述配比稱取原藥材(千克) 丹參15 赤芍10 桃仁10 三棱8 莪術10 香附10 吳茱萸3 桂枝8 荔枝核5 橘核5 山慈菇12 山豆根4 制備方法如下1.將丹參用9倍量的75%乙醇加熱回流1小時,收集提取液,濾過,將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 (55°C),濃縮液經噴霧干燥,得到丹參干膏粉,備用;2.將丹參藥渣與赤芍、赤芍、桃仁、三棱、莪術、香附、吳茱萸、桂枝、荔枝核、橘核、山慈菇、山豆根加9倍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時,同時收集揮發油,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備用;將三批濾液合并,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3 (55°C),將濃縮液高速離心,將上清液噴霧干燥,得到浸膏干粉;3.用b-環糊精吸收揮發油;4.將b-環糊精揮發油吸附物、丹參干膏粉和浸膏干粉混合,加入糊精和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得到本專利技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顆粒劑。實施例2 試驗藥物制備將實施例1中制備的顆粒用0. 5%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分別配制為濃度1. 4g生藥/ ml的溶液,置于冰箱4°C下保存備用。實施例3 試驗材料對照藥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計,由下列組分制成:丹參13-17 赤芍8-12 桃仁8-12 三棱6-10莪術8-12 香附8-12吳茱萸2-4 桂枝6-10荔枝核4-6 橘核4-6 山慈菇10-14 山豆根3-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翔,孔徐生,歐荔枝,丁國華,付瑩,李冬,周麗丹,雷江凌,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嘉軒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9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