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信號處理模塊及運動控制卡。一種信號處理模塊,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發光管的陽極通過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輸入端相連,陰極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光耦,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與電源相連,副邊的發射極接地;并聯連接在所述光耦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的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輸入端連接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連接點的觸發器。應用上述技術方案,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組成濾波電路,對接收到的脈沖信號進行濾波處理。進一步,光耦對脈沖信號進行隔離處理,有效防止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進入觸發器,保證觸發器輸出正確的脈沖信號,進而提高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控制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信號處理模塊及運動控制卡。
技術介紹
運動控制卡是數控行業基于PC (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的控制步進電機和伺服電機的專用控制卡。運動控制卡應用于控制系統,接收控制系統中的信號產生裝置,如編碼器輸出的脈沖信號,該脈沖信號經過運動控制卡內的差分電路,由差分電路進行差分處理,并輸出處理后的脈沖信號至運動控制卡中的控制器,進而由控制器控制電機的工作。然而,由于電機以及外部環境造成的干擾,導致運動控制卡內的差分電路接收到的脈沖信號中存在干擾信號。當差分電路任意一個輸入端的脈沖信號中存在干擾信號時, 差分電路輸出的處理后的脈沖信號錯誤,進一步導致電機的工作錯誤,甚至會導致電機無法正常工作,即電機以及外部環境造成的干擾導致差分電路輸出的處理后的脈沖信號錯誤,進而降低了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信號處理模塊及運動控制卡,濾除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輸出正確的脈沖信號,進而提高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技術方案如下基于本技術的一方面,提供一種信號處理模塊,應用于運動控制卡,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發光管的陽極通過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輸入端相連,陰極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光耦,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與電源相連,副邊的發射極接地;并聯連接在所述光耦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的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輸入端連接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連接點的觸發器。優選地,還包括連接在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連接點以及觸發器的輸入端之間的第五電阻;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觸發器的輸入端的連接點,一端接地的第二電容。優選地,所述觸發器為施密特觸發器。優選地,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控制系統中信號產生裝置的第一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與控制系統中信號產生裝置的第二輸出端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控制系統中信號產生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接地。優選地,所述第二輸入端與控制系統中信號產生裝置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一輸入端接電源。基于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運動控制卡,包括控制器,還包括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接收信號產生裝置提供的脈沖信號,對脈沖信號進行濾波隔離處理,并將處理后的信號整形輸出至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處理模塊,所述信號處理模塊具有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包括光耦、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電容、電源和觸發器;其中光耦的發光管的陽極通過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輸入端相連,陰極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光耦副邊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與電源相連,副邊的發射極接地;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并聯連接在所述光耦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觸發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第三電阻的連接點,輸出端連接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優選地,所述信號處理模塊還包括第五電阻和第二電容,其中所述第五電阻連接在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第三電阻的連接點以及觸發器的輸入端之間;所述第二電容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與所述觸發器的輸入端的連接點,一端接地。應用上述技術方案,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組成濾波電路,對接收到的脈沖信號進行濾波處理。進一步,光耦對脈沖信號進行隔離處理,有效防止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進入觸發器,保證觸發器輸出正確的脈沖信號,進而提高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信號處理模塊的一種電路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信號處理模塊的另一種電路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控制卡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控制卡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個實施例專利技術人經過多次實踐發現,現有的運動控制卡中差分電路的任意一個輸入端輸入的脈沖信號中存在干擾信號時,差分電路輸出的脈沖信號錯誤,降低了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應用于運動控制卡的信號處理模塊,通過光耦隔離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保證輸出正確的脈沖信號,進而提高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穩定性。下面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請參閱圖1,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信號處理模塊的一種電路圖,包括 光耦11、第一電阻12、第二電阻13、第三電阻14、電源15、第四電阻16、第一電容17、第一輸入端18、第二輸入端19和觸發器20。其中光耦11的發光管的陽極通過第一電阻12與第一輸入端18相連,陰極通過第二電阻13與第二輸入端19相連,光耦11的副邊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14與電源15相連,副邊的發射極接地。電源15是信號處理模塊中元器件的共用電源,元器件共用同一個電源, 可以節省電路板空間,減小電路板體積。第四電阻16和第一電容17并聯連接在光耦11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觸發器20的輸入端連接光耦11副邊的集電極和第三電阻14的連接點,輸出端連接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第四電阻16和第一電容17組成濾波電路,用于濾除信號處理模塊接收到的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由于第四電阻16和第一電容17組成濾波電路不能將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全部濾除,所以光耦11再次對脈沖信號進行隔離處理,將脈沖信號中的干擾信號隔離,以保證輸送至觸發器20輸入端的脈沖信號正確,進而保證觸發器20輸出的脈沖信號正確。控制系統中的信號產生裝置可以具有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可以同時提供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脈沖信號。當信號產生裝置具有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時,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運動控制卡第一輸入端18與第一輸出端相連, 第二輸入端19與第二輸出端相連。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提供的信號分別通過第一電阻2和第二電阻3輸送至光耦1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此時光耦1接收到的信號為差分信號。控制系統中的信號產生裝置還可以具有一個信號輸出端,為運動控制卡提供一路脈沖信號。當信號產生裝置提供一路脈沖信號時,信號處理模塊的第一輸入端18與信號輸出端相連,第二輸入端19接地。當信號產生裝置提供一路脈沖信號時,信號處理模塊的第二輸入端19可以與信號產生裝置的信號輸出端相連,此時第一輸入端19接電源。需要說明的是當第二輸入端19接地時,地端為信號產生裝置的地端,當第一輸入端18接電源時, 該電源為信號產生裝置的電源。上述信號處理模塊的工作原理為信號處理模塊接收信號產生裝置提供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通過第一電阻12、第二電阻13、第四電阻16和第一電容17產生壓差,壓差通過第一電阻12和第二電阻13,加在光耦11的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光耦11的發光管產生電流,發光管點亮。當流經發光管的電流達到光耦11導通電流范圍時,光耦11導通,光耦11副邊的集電極輸出低電平,否則, 輸出高電平。信號處理模塊通過光耦11的導通和截止產生與信號產生裝置提供的脈沖信號相應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再次進入觸發器20,由觸發器20進行整形,輸出整形后的脈沖信號至運動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信號處理模塊,應用于運動控制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發光管的陽極通過第一電阻與所述第一輸入端相連,陰極通過第二電阻與所述第二輸入端相連的光耦,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與電源相連,副邊的發射極接地;并聯連接在所述光耦發光管的陽極和陰極之間的第四電阻和第一電容;輸入端連接所述光耦副邊的集電極和所述第三電阻的連接點的觸發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臣艷,段捷,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英威騰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御能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