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配重部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綁縛在水下線纜外部的配重塊。
技術介紹
鋪設在水下的線纜,尤其是處于淺水區域的線纜經常會受到風浪或水面作業的影響,而發生擺動或移位,因此必須利用配重物來綁縛固定線纜。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密度較大的鉛塊,但金屬鉛會造成重金屬污染,不利于環保。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利于環保的水下線纜的配重塊,而且使用方便, 綁縛操作快捷。一種水下線纜的配重塊,包括帶有軸向通孔的筒形外殼,所述的筒形外殼由兩個殼體扣合而成,所述的兩個殼體關于外殼軸線所在的平面對稱,兩個殼體的外圍套有環形箍。所述的殼體包括中間段和位于中間段兩端的頭部,所述的頭部與中間段通過相對較細的頸部連接,僅頸部相對于頭部和中間段較細,所述的環形箍套在殼體的頸部,這樣環形箍不易脫落。所述的殼體由金屬內層和包裹在金屬內層外部的高分子材料外層構成,具有較大的整體密度,高分子材料又可以保證無污染、耐腐蝕。本技術水下線纜的配重塊的兩個殼體扣合后將線纜限定在軸向通孔內,然后利用環形箍緊固兩個殼體,不僅使用壽命長、利于環保,而且使用方便,綁縛操作快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水下線纜的配重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配重塊的剖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水下線纜的配重塊,包括帶有軸向通孔4的筒形外殼,筒形外殼由第一殼體Ia和第二殼體Ib扣合而成,第一殼體Ia和第二殼體Ib關于外殼軸線所在的平面對稱。以第一殼體Ia為例,包括中間段和位于中間段兩端的頭部,圖中左側為頭部3, 頭,3與中間段通過相對較細的頸部2連接。第一殼體Ia由金屬內層5和包裹在金屬內層外部的高分子材料(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下線纜的配重塊,包括帶有軸向通孔的筒形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外殼由兩個殼體扣合而成,所述的兩個殼體關于外殼軸線所在的平面對稱,兩個殼體的外圍套有環形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普慶,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津南凱達通訊器材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