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水閘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體和蓋在本體上的蓋板組成,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使用中,當排放積水時,積水流經水流通道將閘門推開,使水流通道保持通暢,實現積水的快速排放;當沒有水流通過時,閘門受自重作用可以將水流通道關閉,蟑螂、臭蟲等無法掀開閘門向上爬,確實有效地達到防止蟑螂、臭蟲等沿著下水管道爬入室內和防止臭氣向上散發的目的。(*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地漏,特別是一種水閘式地漏。
技術介紹
地漏,是安裝在地板的下水管道的管口,用于及時排放地面上的積水,避免積水滋生蚊蟲,防止蟑螂、臭蟲等沿下水管道爬入室內,以及防止臭氣沿下水管道竄入室內,而影響衛生。現有技術中,地漏的結構大致如圖4和圖5所示,由埋在地板中的本體10和蓋在本體10上的蓋極20組成。本體10內側形成水封槽30,蓋板20的下方對應水封槽30形成扣邊40,蓋板20上通常形成漏水孔50,以利更快速地排放積水。使用時,借助漏水孔50和蓋板20扣邊40與木體10水封槽30之間的間隙,及時排放地面上的積水;并借助水封槽30 中的儲水和扣邊40,防止蟑螂、臭蟲等沿下水管道爬入室內,并防止臭氣沿下水管道竄入室內。但是,若遇天氣干燥或較長時間沒有使用,水封槽30中的儲水干涸后,蟑螂、臭蟲等仍然會沿著下水管道爬入室內,所以,現有的地漏防蟲效果不甚理想,其結構仍有待于改進。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人對現有地漏的結構進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地漏,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閘式地漏,以確實達到防止蟑螂、臭蟲等沿著下水管道爬入室內的效果。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間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體和蓋在本體上的蓋板組成,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上述本體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傾斜的上導水板,水流通道內壁具有傾斜的側導水板,上導水板的下邊緣和側導水板的下邊緣之間形成閘口,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上導水板的下方,閘門的下端受自重作用蓋在側導水板的下邊緣。上述閘口呈傾斜狀,使閘門受自重作用可以更緊密地蓋在閘口上。上述閘門的下端具有加重條,使閘門的自重增加,可以更緊密地蓋在閘口上。上述本體的上緣形成供蓋板放置的第一內凸臺,蓋板放置在第一內凸臺上,蓋板上形成漏水孔。上述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直接一體成型在本體內。上述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與本體分體成型,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成型在一個內套上,內套具有頂緣和側壁,上導水板由內套的頂緣向內傾斜延伸而成,與上導水板下緣邊相對的側壁呈弧形傾斜而構成側導水板;在本體的上緣形成第二內凸臺,內套借助其頂緣搭在第二內凸臺上而安裝在本體內。上述內套中,側導水板兩側的側壁還沿閘門開啟的方向延伸形成側擋板。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因為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安裝閘門,由閘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安裝使用中,當排放積水時,積水流經水流通道將間門推開,使水流通道保持通暢,實現積水的快速排放,同時側擋板也防止臭氣從側面往上散發;當沒有水流通過時,閘門受自重作用可以將水流通道關閉,蟑螂、臭蟲等無法掀開閘門向上爬,確實有效地達到防止蟑螂、臭蟲等沿著下水管道爬入室內和防止臭氣往上散發的目的。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的組合側視圖(閘門關閉狀)圖3是本技術的組合側視圖(閘門開啟狀)圖4是現有地漏的俯視圖;圖5是圖」4的截面圖。標號說明本體10蓋板20水封槽30扣邊40漏水孔50本體1上緣11第一內凸臺12第二內凸臺13蓋板2漏水孔21閘門3加重條31轉軸4內套5上導水板51側導水板52頂緣53側壁54側擋板5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揭示的一種水閘式地漏,主要由本體1和蓋板2組成。本體1是埋在地板中。此實施例在本體1的上緣11形成第一內凸臺12,供蓋板2 放置,使地漏表面平整。蓋板2是蓋在本體1上。此實施例蓋板2上形成漏水孔21,以利更快速地排放積水。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1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3,閘門3的上端借助轉軸4 樞接在本體1的水流通道內。為了更好地控制閘門3的開啟,本體1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傾斜的上導水板51,水流通道內壁具有傾斜的側導水板52,上導水板51的下邊緣和側導水板52的下邊緣之間形成閘口,閘門3的上端借助轉軸4樞接在上導水板51的下方,閘門3 的下端受自重作用蓋在側導水板52的下邊緣。為了使閘門3受自重作用可以更緊密地蓋在閘口上,此實施例將閘口設計呈傾斜狀,并在閘門3的下端具有加重條31,使閘門3的自重增加。上述上導水板51和側導水板52可以直接一體成型在木體1內。也可以如此實施例所示,將上導水板51和側導水板52與本體1分體成型,而一體成型在一個內套5上,內套5具有頂緣53和側壁M,上導水板51由內套5的頂緣53向內傾斜延伸而成,與上導水板51下緣邊相對的側壁呈弧形傾斜而構成側導水板52,側導水板52兩側的側壁還沿閘門 3開啟的方向延伸形成側擋板55,此側擋板55可以在閘門3開啟的時候防止臭氧從側面竄出。為了便于內套5的安裝,此實施例在本體1的上緣形成第二內凸臺13,內套5借助其頂緣53搭在第二內凸臺12上而安裝在本體1內。本技術安裝在地板上后,排放積水時,積水經上導水板51和側導水板52導引,通過水流通道時產生沖擊力,將閘門3推開,如圖3所示,使水流通道保持通暢,實現積水的快速排放。當沒有水流通過時,間門3受自重作用可以將水流通道關閉,如圖2所示, 蟑螂、臭蟲等無法掀開閘門向上爬,確實有效地達到防止蟑螂、臭蟲等沿著下水管道爬入室內以及防止臭氣上竄的目的。以上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并非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與本技術的關鍵技術沒有產生本質上的區別,對上述實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換,均應被視為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水間式地漏,其特別在于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體和蓋在本體上的蓋板組成, 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間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本體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傾斜的上導水板,水流通道內壁具有傾斜的側導水板,上導水板的下邊緣和側導水板的下邊緣之間形成閘口,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上導水板的下方,閘門的下端受自重作用蓋在側導水板的下邊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閘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閘口呈傾斜狀。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間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與本體分體成型,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成型在一個內套上,內套具有頂緣和側壁,上導水板由內套的頂緣向內傾斜延伸而成,與上導水板下緣邊相對的側壁呈弧形傾斜而構成側導水板; 在本體的上緣形成第二內凸臺,內套借助其頂緣搭在第二內凸臺上而安裝在本體內。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水閘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內套中,側導水板兩側的側壁還沿閘門開啟的方向延伸形成側擋板。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間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導水板和側導水板直接一體成型在本體內。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閘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閘門的下端具有加重條。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間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本體的上緣形成供蓋板放置的第一內凸臺,蓋板放置在第一內凸臺上,蓋板上形成漏水孔。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水閘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體和蓋在本體上的蓋板組成,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本技術安裝使用中,當排放積水時,積水流經水流通道將閘門推開,使水流通道保持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閘式地漏,其特別在于: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體和蓋在本體上的蓋板組成,地漏中還安裝一控制本體的水流通道開或關的閘門,閘門的上端借助轉軸樞接在本體的水流通道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四南,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凱立五金企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