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以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藥物如金銀花、連翹,宣肺化痰平喘藥物如桔梗、浙貝母、馬兜鈴、白果,潤肺止咳的藥物如瓜蔞仁、百合,祛痰利咽喉的藥物如山豆根、射干等26味中藥制成的一種治療小兒喘嗽的中藥合劑。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特點是除了應用傳統的宣通肺氣、化痰止咳平喘的藥物外,還增加了潤肺藥物、利咽藥物,用于治療小兒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和感冒引起的悶喘咳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藥合劑領域,尤其是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制劑,主要治療新生兒至十二歲兒童多種原因引起的悶喘咳嗽的小兒喘嗽的中藥合劑。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生產的治療兒童悶喘咳嗽的中藥、西藥、中成藥很多。但是,有的藥物療效緩慢,有的藥物小兒吞咽困難,還有的藥物副作用太大。中藥如桑菊飲(主要成份為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甘草、桔梗、蘆根)治療小兒外感風熱咳嗽,清寧散(主要成份為桑白皮、葶藶子、赤茯苓、車前子、灸甘草)治療小兒內傷痰熱咳嗽,沙參麥冬湯(主要成份為沙參、麥門冬、玉竹、甘草、桑葉、白扁豆、天花粉)治療小兒內傷陰虛燥咳;麻杏石甘湯(主要成份為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定喘湯(主要成份為麻黃、白果、黃芩、半夏、款冬花、桑白皮、甘草、杏仁、蘇子)治療小兒哮喘,上述藥物都存在療效慢和服藥困難的不足;中成藥如枇杷止咳糖漿、復方甘草合劑同樣療效緩慢;西藥如磷酸可待因,容易成癮;青霉素類有過敏反應;頭孢類藥易致小兒腹瀉;氨基甙類有耳毒性及腎毒性的不良反應,且易產生抗藥性。對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不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小兒屬“純陽之體”、“形氣未充”、“臟腑嬌嫩”衛外功能較差的生理特點和小兒服藥困難等實際情況,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喘嗽,且療效快、無毒副作用的中藥合劑。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針對臨床上小兒悶喘、咳嗽以熱癥、實癥、陽癥為多見,在外感咳喘中,小兒風寒咳喘大多為時短暫,將因化熱傳里出現痰熱雍肺之象。本專利技術不但應用了清熱宣肺、化痰平喘的藥物如黃芩、浙貝母、桔梗、金銀花等,還應用了潤肺止咳的藥物如瓜蔞仁、百合,此外,添加了祛痰利咽喉的藥物如山豆根、射干。因為咳嗽是一種神經反射過程,咽適則咳輕。考慮到本處方寒性藥物較重,恐傷脾胃,故加生姜溫中止嘔。諸藥共為碎末,浸泡時間較長,煎煮時間短,所以藥的利用率較高,并且減少了藥物有效成份的揮發。藥物煎好后藥汁中加冰糖矯正口味,并且服用量小,故小兒容易接受。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本專利技術的主要成份做進一步詳述。配方一如下金銀花5-8%,瓜蔞仁5-8%,連翹5-7%,黃芩4-6%,桔梗4-6%,浙貝母4-6%,馬兜鈴4-6%,蜜灸枇杷葉4-6%,魚腥草4-5%,牛蒡子4-5%,蘆根4-5%,甘草4-5%,百部4-5%,元參4-5%,射干1-3%,山豆根1-3%,竹葉1-3%,萊菔子1-3%,白果1-3%,大青葉1-3%,百合1-3%,天花粉1-3%,沙參1-3%,生地黃1-3%,生姜1-3%,青黛1-2%,冰糖適量。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輕宣疏散之效;瓜蔞仁,味甘、性寒,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潤肺化痰的功效;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透邪,并善于散上焦之熱;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胃、大腸經,善長清肺熱;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具有開宣肺氣,祛痰作用;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的作用;馬兜鈴,味苦,微辛,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蜜灸枇杷葉,味苦、性平,歸肺、胃經,具有化痰止咳作用;魚腥草,味辛,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肺經熱邪之效;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利咽的功效;蘆根,味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泄肺熱,潤燥緩咳作用;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潤肺止咳、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功效;百部,味甘、苦,性平,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元參,味苦、甘、咸,性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養陰作用;射干,味苦、性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的作用;山豆根,味苦、性寒,歸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喉的作用;竹葉,味甘、淡,性寒,歸心、肺、胃經,有清熱除煩、生津作用;萊菔子,味辛、甘,性平,歸脾、胃、肺經,具有降氣化痰的作用;白果,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歸肺經,具有斂肺平喘作用;大青葉,味苦、性大寒,歸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百合,味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潤肺止咳作用;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歸肺、胃經,具有清泄肺熱,降膈上熱痰并潤肺燥的作用;沙參,味甘、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肺養陰的作用;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溫中止嘔,溫肺止咳作用;青黛,味咸,性寒,歸肝、肺、胃經,具有清肺熱以消痰止嗽作用。冰糖有矯味的作用,同時達到糖的飽和濃度后有防腐作用,有利于本專利技術合劑的貯存。方中提到白果有小毒,但用量小,且有甘草緩和藥性,造不成危害。這些藥配伍效果增強,毒付作用減少,能很快起到清熱化痰、宣肺平喘、潤肺利咽止咳的作用。配方二如下金銀花6-8%,瓜蔞仁6-8%,連翹6-7%,黃芩6%,桔梗5-6%,浙貝母5-6%,馬兜鈴5-6%,蜜灸枇杷葉5-6%,魚腥草4-5%,牛蒡子4-5%,蘆根4-5%,甘草4-5%,百部4-5%,元參4-5%,射干2-3%,山豆根2-%,竹葉2-3%,萊菔子2-3%,白果2-3%,大青葉2-3%,百合2-3%,天花粉2-3%,沙參2-3%,生地黃2-3%,生姜2-3%,青黛1-2%,冰糖適量。配方三如下金銀花8%,瓜蔞仁8%,連翹7%,黃芩6%,桔梗6%,浙貝母6%,馬兜鈴6%,蜜灸枇杷葉6%,魚腥草4%,牛蒡子4%,蘆根4%,甘草4%,百部4%,元參4%,射干2%,山豆根2%,竹葉2%,萊菔子2%,白果2%,大青葉2%,百合2%,天花粉2%,沙參2%,生地黃2%,生姜2%,青黛1%,冰糖適量。本專利技術治療小兒喘嗽中藥合劑的制備方法 枇杷葉用蜜灸、生姜切薄片備用,其他24味藥共粉碎末,與蜜灸枇杷葉、生姜片一起浸泡在4倍于藥物總重量的清水里,攪拌均勻,浸泡兩小時后,放在武火上煎至水開,改用文火再煎八分鐘,用三層紗布將藥汁過濾到廣口容器中,所得藥汁是清水的1/3左右,將冰糖細末倒入過濾后的藥液,邊倒邊攪拌,然后放在武火上加熱至100℃,使冰糖達到飽和狀態,制成糖漿,閉火冷卻,盛入消過毒的容器中密封備用。服法及用量下面是一個月到十二歲兒童服藥量1個月10毫升/日;3個月16毫升/日;5個月20毫升/日;7個月24毫升/日;9個月28毫升/日;11個月34毫升/日;1周歲38毫升/日;3周歲48毫升/日;5周歲58毫升/日;7周歲66毫升/日;9周歲72毫升/日;11周歲78毫升/日;12周歲80毫升/日,均分3-4次口服。本專利技術是根據小兒屬“純陽之體”的生理特點和臨床多見熱癥、實癥、陽癥而配制的,所以臨床上治療嬰幼兒療效較好,而治療成人的悶喘咳嗽療效差。典型病例1尹世成,男1歲5個月,3周前因受涼而導致咳喘、發熱,隨即到中原油田采油四廠第四醫院就診。經拍胸片診斷為支氣管肺炎,于是靜脈點滴頭孢曲松鈉、雙黃蓮注射液,一周后發熱癥狀消失,但咳喘癥狀不減,經他人介紹來我處就診,聽診肺部布滿羅音,于是給其口服本專利技術合劑,每日40毫升,分3-4次口服。3日后癥狀大減,7日后肺部羅音消失。該實施例制備的滌綸薄膜吸附亞甲藍組合物的病原體滅活驗證驗證方法和效果見表四表四 實施例3制備方法同實施例2,具體的處方見表五表五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喘嗽的中藥合劑,其特征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小兒喘嗽的中藥合劑,其特征在于:本專利技術由以下藥物組配而成金銀花、瓜蔞仁、連翹、黃芩、桔梗、浙貝母、馬兜鈴、蜜灸枇杷葉、魚腥草、牛蒡子、蘆根、甘草、百部、元參、射干、山豆根、竹葉、萊菔子、白果、大青葉、百合、天花粉、沙參、生地黃、生姜、青黛、冰糖等,將上述藥物武火燒開,文火煎煮八分鐘,過濾后制成糖漿,裝入容器備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海,
申請(專利權)人:李玉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