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童車的前輪機構,其包括與前輪接頭、分別位于前輪接頭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和右車輪、用于連接左車輪和右車輪的輪軸、設置在輪軸與前輪接頭之間的彈性件、用于設置彈性件的座體,輪軸穿過座體設置,其中,所述彈性件的上端與前輪接頭的上部相抵觸,彈性件的下端與座體的上部相抵觸,座體的下部抵在前輪接頭的下部使得輪軸放的兩端部在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能夠上下擺動。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前輪機構,在前輪萬向軸不垂直地面時,輪軸的兩端部能夠在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發生上下擺動,如此,與輪軸的兩端部相連接的左車輪和右車輪也會相應地上下擺動,從而能夠與地面始終保持接觸,避免了車輪翹腳情況的發生。(*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童車的前輪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童車的前輪機構包括與前輪支架樞軸連接的前輪接頭、左車輪、右車 輪、用于連接左車輪和右車輪的輪軸,在前輪接頭與輪軸之間設有至少一個使得車輪能夠 獲得避震效果的彈簧,其中輪軸穿過彈簧座,在彈簧的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而抵在前輪接 頭的兩側。該結構的不足在于,車輪與地面之間易產生間隙而發生車輪翹腳(由于工藝及 制造誤差,前輪萬向軸不能絕對垂直于地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童車上的可避 免車輪發生翹腳的前輪機構。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種童車的前輪機構,其包括與童車的前輪支架樞軸連接的前輪接頭、分別位于 前輪接頭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和右車輪、用于連接左車輪和右車輪的輪軸、設置在輪軸與 前輪接頭之間的彈性件、用于設置彈性件的座體,輪軸穿過座體設置,其中,所述彈性件的 上端與前輪接頭的上部相抵觸,彈性件的下端與座體的上部相抵觸,座體的下部抵在前輪 接頭的下部使得輪軸放的兩端部在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能夠上下擺動。優選地,所述的彈性件為壓簧。本技術中,所述的上或下的概念是以輪軸所在位置為基準的,即位于輪軸上 方的方位為上,位于輪軸下方的方位為下。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方面,所述的前輪接頭的下部由左右兩側部和插設在 兩側部之間的銷釘構成,座體的下部抵在銷釘上。根據本技術的又一具體方面,所述的前輪接頭的下部由位于兩側的側部構 成,其中兩個側部均具有向著中間凸出的鉤部,座體的下部抵在兩個的鉤部上。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采用本技術的前輪機構,在前輪萬向軸不垂直地面時,輪軸的兩端部能夠在 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發生上下擺動,而不會在彈簧的力的作用下被前輪接頭的兩側抵 住,如此,與輪軸的兩端部相連接的左車輪和右車輪也會相應地上下擺動,從而能夠與地面 始終保持接觸,避免了車輪翹腳情況的發生。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采用本技術的童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1的主視剖視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2的主視剖視示意圖;其中1、前輪支架;2、前輪接頭;3,3’、左車輪;4,4’、右車輪;5、輪軸;6、彈性件; 7、座體;70、上部;71、下部;20,20,、側部;21、銷釘;21,、鉤部;8,8,、地面。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按照本實施例的童車的前輪機構包括與童車的前輪支架1樞軸 連接的前輪接頭2、分別位于前輪接頭2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3和右車輪4、用于連接左車 輪3和右車輪4的輪軸5、設置在輪軸5與前輪接頭2之間的彈性件6、用于設置彈性件6 的座體7,輪軸5穿過座體7設置。彈性件6在本例中為一壓簧,其上端與前輪接頭2的上 部相抵觸,下端與座體7的上部70相抵觸。前輪接頭2的下部由位于兩側的側部20和插 設在兩側部20之間的銷釘21構成,座體7的下部抵在銷釘21上。參見圖2,由于座體7的下部抵在前輪接頭2的下部上,此時前輪萬向軸偏離了地 面8的垂直方向,輪軸5的兩端部關于其中心能夠擺動,從圖可見的結果是,輪軸5的左端 向上擺動,輪軸5的右端向下擺動,使得左車輪3和右車輪4均與地面8保持接觸,避免了 翹腳。實施例2參見圖1和圖3,按照本實施例的童車的前輪機構基本同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 本例中的前輪接頭的下部僅由位于兩側的側部20’構成,但此時,側部20’上形成有向中間 凸出的鉤部21’,座體7的下部抵在這一對鉤部21’上。參見圖3,雖然前輪萬向軸偏離了地面8,的垂直方向,但是左車輪3’和右車輪4’ 仍然保持與地面8接觸,避免了翹腳。以上對本技術做了詳盡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 解本技術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童車的前輪機構,其包括與童車的前輪支架(1)樞軸連接的前輪接頭(2)、分別 位于所述前輪接頭(2)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3)和右車輪(4)、用于連接所述左車輪和右車 輪的輪軸(5)、設置在所述輪軸(5)與所述前輪接頭(2)之間的彈性件(6)、用于設置所述 彈性件(6)的座體(7),所述輪軸(5)穿過所述座體(7)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6) 的上端與所述前輪接頭(2)的上部相抵觸,所述彈性件(6)的下端與所述座體(7)的上部 (70)相抵觸,所述的座體(7)的下部(71)抵在所述前輪接頭(2)的下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童車的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件(6)為壓簧。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車的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輪接頭(2)的 下部由左右兩側部(20)和插設在所述兩側部(20)之間的銷釘(21)構成,所述座體(7)的 底部抵在所述銷釘(21)上。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車的前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輪接頭(2)的 下部由位于兩側的側部(20’)構成,其中兩個所述的側部(20’)均具有向著中間凸出的鉤 部(21’),所述的座體(7)的底部抵在兩個所述的鉤部(21’ )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童車的前輪機構,其包括與前輪接頭、分別位于前輪接頭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和右車輪、用于連接左車輪和右車輪的輪軸、設置在輪軸與前輪接頭之間的彈性件、用于設置彈性件的座體,輪軸穿過座體設置,其中,所述彈性件的上端與前輪接頭的上部相抵觸,彈性件的下端與座體的上部相抵觸,座體的下部抵在前輪接頭的下部使得輪軸放的兩端部在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能夠上下擺動。采用本技術的前輪機構,在前輪萬向軸不垂直地面時,輪軸的兩端部能夠在左車輪和右車輪運動時發生上下擺動,如此,與輪軸的兩端部相連接的左車輪和右車輪也會相應地上下擺動,從而能夠與地面始終保持接觸,避免了車輪翹腳情況的發生。文檔編號B62B5/00GK201849502SQ20102026728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2日專利技術者顧小聰 申請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童車的前輪機構,其包括與童車的前輪支架(1)樞軸連接的前輪接頭(2)、分別位于所述前輪接頭(2)的左右兩側的左車輪(3)和右車輪(4)、用于連接所述左車輪和右車輪的輪軸(5)、設置在所述輪軸(5)與所述前輪接頭(2)之間的彈性件(6)、用于設置所述彈性件(6)的座體(7),所述輪軸(5)穿過所述座體(7)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6)的上端與所述前輪接頭(2)的上部相抵觸,所述彈性件(6)的下端與所述座體(7)的上部(70)相抵觸,所述的座體(7)的下部(71)抵在所述前輪接頭(2)的下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小聰,
申請(專利權)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