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手術切開刀,包括:結構為中空結構,從前端到末端依次設置有側孔、凹槽、導絲孔和注氣注水孔,且側孔與注氣注水孔相連通的導管;嵌置在凹槽內,后端與導管相固定的彈性件;套設在導管外側,可沿導管軸向滑動的操作手柄;設置在導管內,前端由導絲孔伸出并與彈性件的前端相固定,末端與操作手柄相固定的第一導絲;密封固定在導管頂端,且將側孔置于其內部的球囊。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手術切開刀是專門為微創手術中的粘膜全層切除手術而設計,在手術時不僅可以快速有效地對較大面積的粘膜進行全層切除,而且可以有效地避開粘膜外的臟器,不會損傷周圍臟器,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窺鏡適用的手術切開刀。
技術介紹
微創手術是指通過內窺鏡在人體內施行手術的一種新技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 恢復快的優越性。微創手術改變了開放手術“大切口解決小問題”的不足,能達到“小切口 解決大問題”的效果。在微創手術中,如何對生物體有腔道器官的粘膜進行全層切除已成為 研究的重點。通過對現有技術研究,申請人發現,現有的粘膜切開裝置均不是針對有腔道器官 的粘膜全層切除設計的,在手術時,不能迅速有效地進行較大面積粘膜的全層切除。更為重 要的是,現有切除裝置進行粘膜全層切除時,無法確切地避開粘膜外的臟器,引起周圍臟器 損傷的可能性極大,手術風險很高,容易造成嚴重的并發癥,損害患者的利益,甚至引起不 必要的醫療糾紛。因此,設計一種專用于生物組織粘膜全層切除的手術切開刀凸顯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手術切開刀,在微創手術中,不僅能 有效地避開有腔道器官粘膜外的臟器,而且還能快速有效地切除較大面積的生物粘膜,技 術方案如下一種手術切開刀,包括結構為中空結構,從前端到末端依次設置有側孔、凹槽、導絲孔和注氣注水孔,且 所述側孔與所述注氣注水孔相連通的導管;嵌置在所述凹槽內,后端與所述導管相固定的彈性件;套設在所述導管外側,可沿所述導管軸向滑動的操作手柄;設置在所述導管內,前端由所述導絲孔伸出并與所述彈性件的前端相固定,末端 與所述操作手柄相固定的第一導絲;密封固定在所述導管頂端,且將所述側孔置于其內部的球囊。優選地,所述彈性件的材料為具有彈性的醫用塑料。優選地,該手術切開刀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導管上的至少兩個壓齒槽。優選地,該手術切開刀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導管內的壓齒;設置在所述導管內,前端與所述壓齒相固定,且可將所述壓齒由所述壓齒槽推出 所述導管的第二導絲;設置在所述操作手柄上,且可分別與第一導絲末端和第二導絲末端相固定的切換 開關。優選地,所述壓齒包括一端與第二導絲可轉動地連接的第一壓桿;一端與所述第一壓桿另一端可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導管相固定的第二壓桿。優選地,該手術切開刀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操作手柄上的卡位裝置。優選地,該手術切開刀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所述操作手柄上,與所述第一導絲相連 的電源插頭。優選地,該手術切開刀進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導管尾端的固定環。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手術切開刀,是專門為微創手術中的粘膜全層切除手術而 設計的,在手術時,該手術切開刀的工作部分——置于導管外的可連接高頻電的第一導絲, 與粘膜表面成垂直方向橫跨手術目標粘膜,從而利用高頻電自身的切割作用對粘膜進行切 開,可以快速有效地對粘膜進行全層切除。而且在手術時,膨脹的球囊可以使粘膜外的臟器 遠離粘膜,這樣在進行粘膜全層切開時,就可以有效地使粘膜外的臟器避開因連接高頻電 而具有切割作用的第一導絲,從而避免損傷周圍臟器的手術并發癥,降低手術的風險。因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手術切開刀不僅可以快速有效地對有腔道器官的較大 面積的粘膜進行全層切除,而且能有效地避免由于損傷粘膜外臟器可能導致的嚴重并發 癥,從而切實保護患者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另外本申請實施中,該手術切開刀在手術時,通過設置的壓齒與球囊相配合,還可 以對出血的粘膜進行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大量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的手術并發癥,從而有 效地提高手術成功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 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 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術切開刀在插入并通過內窺鏡腔道時的結構 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術切開刀在實施粘膜全層切除手術時的結構 示意圖;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手術切開刀在插入并通過內窺鏡腔道時的結 構示意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手術切開刀在進行壓迫止血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壓齒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手術切開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 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 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 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申請保護 的范圍。4實施例一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術切開刀在插入并通過內窺鏡腔道時的結構 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術切開刀在實施粘膜全層切除手術時的結構 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該手術切開刀包括導管1、彈性件6、操作手柄7、第一導絲8 和球囊9。其中導管1為有一定硬度的中空結構的醫用塑料軟管,用于手術時經過預先插 入生物體內部的內窺鏡腔道,到達手術目標臟器腔內,在導管1的前端到末端依次設置有 側孔2、凹槽3和導絲孔4和注氣注水孔5,并且側孔2與注氣注水孔5可以通過管道相連 通。球囊9密封固定在導管1的頂端,并且側孔2位于球囊9的內部,在手術之前,可以通 過注氣注水孔5將球囊9內的氣體抽出,使球囊9貼合在導管上,方便導管1在內窺鏡腔道 的插入及通過,如圖1所示。在手術時,還可以通過向注氣注水孔5內注入氣體或液體,將 球囊9膨脹,如圖2所示。彈性件6嵌置在凹槽3內,后端與導管1相固定,前端與第一導絲8相固定。彈性 件6為直線狀的具有彈性的醫用塑料棒。在正常狀態時,彈性件6嵌置在凹槽3內,同樣是 為了方便導管1在內窺鏡腔道的插入及通過。操作手柄7套設在導管1的末端,兩者之間通過相匹配的滑槽相連接,使操作手柄 7可以沿著導管1前后滑動。另外,在操作手柄7上還可以設置有卡位裝置,用于手術時將 術者的手指卡住,使術者可以方便地控制操作手柄7前后滑動,卡位裝置可以為卡位凸臺 或卡位環,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操作手柄7上設置卡位裝置為兩個卡位環10,在手術中,術者 可以將食指和中指分別插入兩個卡位環10,控制操作手柄7。第一導絲8為能導電的金屬絲,如不銹鋼絲,設置在導管1的內部,前端從導絲孔4 伸出并與彈性件6的前端相固定,末端與操作手柄7固定。并且第一導絲8位于導管1外部 一段為裸露的,有利于在連通高頻電流時對生物體臟器粘膜產生切割作用;第一導絲8位 于導管1內部的一段則以絕緣材料包裹,以防止在連通高頻電流時第一導絲8產生熱效應 對導管1造成損害。正常情況下,第一導絲8為松弛狀態,如圖1所示。通過控制操作手柄 7將第一導絲8拉緊,伸出在導絲孔4外面的第一導絲8將會繃直,同時會拉動彈性件6的 前端,使彈性件6離開凹槽3,并側伸出導管1,如圖2所示,此時向第一導絲8提供高頻電 流,則由于高頻電流自身對生物組織粘膜具有切割作用,置于導管1外的繃直的第一導絲8 就相當于一把手術切開刀,可以輕松地將粘膜全層切開。當松開第一導絲8時,彈性件6在 自身彈性作用下,又會自動回到凹槽3內。 在微創手術前,需要通過注氣注水孔5將球囊9內的氣體抽空,使球囊9貼合在導 管1上,并完全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術切開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結構為中空結構,從前端到末端依次設置有側孔、凹槽、導絲孔和注氣注水孔,且所述側孔與所述注氣注水孔相連通的導管; 嵌置在所述凹槽內,后端與所述導管相固定的彈性件; 套設在所述導管外側,可沿所述導管軸向滑動的操作手柄; 設置在所述導管內,前端由所述導絲孔伸出并與所述彈性件的前端相固定,末端與所述操作手柄相固定的第一導絲; 密封固定在所述導管頂端,且將所述側孔置于其內部的球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柏峻峰,
申請(專利權)人:柏峻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5[中國|重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