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咽喉腫痛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鳶尾6~12;山豆根6~12;僵豆1~6;薄荷8~17。制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配方優選的重量(份)范圍是:鳶尾7~11;山豆根7~11;僵豆2~4;薄荷9~13。本發明專利技術最佳組份及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鳶尾9;山豆根9;僵豆3;薄荷12。本發明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的主要特點是:發明專利技術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優選了上述中藥,加以科學的配伍、制作,使各種藥物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協同作用,諸藥合用,表邪可祛。利用廣西地方中草藥資源,科學組方,生產工藝新進,可操作性強,產品價格適中,適合工業化生產。(*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咽喉腫痛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二、現有技術咽喉腫痛屬于中醫學的一種病“證”,常見病因是由病毒、少數由細菌引起。本病可繼發成急性咽喉炎而引起溶血性鏈球菌導致機體免疫反應引起泌尿系統炎癥。本病可全年發生,并可多次發生。我國傳統中醫對咽喉腫痛的許多論著,也記載了不少治療咽喉腫痛的中藥方劑,是中醫藥內容重要組成部分。但有的配方成分太復雜,需要十幾種中藥進行組合,有的只有配方而無生產方法,有的療效不夠確切,有的適應病譜窄,因而推廣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本專利技術人在長期的醫學實踐中,從中醫藥理論出發,采用廣西中藥資源,經過多年研究,篩選了幾種中藥方劑,反復比較,從中精選一些藥物并組方,進行藥效學、藥理學,以及臨床等研究實驗,最終專利技術了一種療效好、藥源豐富、價格適中、適應病譜廣、生產工藝先進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鳶尾6~12;山豆根6~12;僵豆1~6;薄荷8~17。制備本專利技術的配方優選的重量(份)范圍是鳶尾7~11;山豆根7~11;僵豆2~4;薄荷9~13。本專利技術最佳組份及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鳶尾9;山豆根9;僵豆3;薄荷12。本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的主要特點是1、專利技術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優選了上述中藥,加以科學的配伍、制作,使各種藥物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協同作用,諸藥合用,表邪可祛,里熱可解,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疏風解表、利濕化痰、利咽止咳之功效,表里兼治。2、利用廣西地方中草藥資源,科學組方,生產工藝新進,可操作性強,產品價格適中,適合工業化生產。上述處方可以作為醫院治療咽喉腫痛的處方,也可以用來防暑。供病人煎湯服用,更適合現代醫藥企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顆粒劑、糖漿劑、口服液、片劑等。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 實施例一稱取以下中藥成分(單位g)鳶尾9;山豆根9;僵豆3;薄荷12;其生產工藝流程為1、取上述中藥水煎3次,每次90分鐘,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到相對密度為1.20在(60℃下測試)的稠膏A。2、把A冷至室溫,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5%,靜置25小時使沉淀,取上清夜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40℃下測試)的清膏,即得中間產品B。3、取中間產品B與適量輔料混勻,制粒干燥,滅菌分裝,得成品顆粒劑。實施例二稱取以下中藥成分(單位g)鳶尾6;山豆根6;僵豆5;薄荷12。其生產工藝流程為1、取上述中藥水煎1次,每次80分鐘,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到相對密度為1.18在(20℃下測試)的稠膏A。2、A冷至室溫,加乙醇,使含醇量達80%,靜置20小時使沉淀,取上清夜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65℃下測試)的清膏,即得中間產品B。3、取中間產品B與適量輔料混勻,制粒干燥,滅菌分裝,得成品顆粒劑。實施例三稱取以下中藥成分(單位g)鳶尾12;山豆根12;僵豆3;薄荷8。其生產工藝流程為1、上述中藥水煎1次,每次50分鐘,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濃縮到相對密度為1.18在(50℃下測試)的稠膏A。2、A冷至室溫,加乙醇,使含醇量達51%,靜置25小時使沉淀,取上清夜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85℃下測試)的清膏,即得中間產品B。3、取中間產品B與適量輔料混勻,制粒干燥,滅菌分裝,得成品顆粒劑。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咽喉腫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鳶尾6~12;山豆根6~12;僵豆1~6;薄荷8~1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積食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鳶尾7~11;山豆根7~11;僵豆2~4;薄荷9~1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積食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鳶尾9;山豆根9;僵豆3;薄荷12。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咽喉腫痛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中成藥。其主要成分及重量百分比如下鳶尾6~12;山豆根6~12;僵豆1~6;薄荷8~17。制備本專利技術的配方優選的重量(份)范圍是鳶尾7~11;山豆根7~11;僵豆2~4;薄荷9~13。本專利技術最佳組份及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鳶尾9;山豆根9;僵豆3;薄荷12。本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的主要特點是專利技術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優選了上述中藥,加以科學的配伍、制作,使各種藥物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協同作用,諸藥合用,表邪可祛。利用廣西地方中草藥資源,科學組方,生產工藝新進,可操作性強,產品價格適中,適合工業化生產。文檔編號A61P11/00GK1460502SQ03135180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7日專利技術者郭俊偉 申請人:郭俊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咽喉腫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鳶尾6~12;山豆根6~12;僵豆1~6;薄荷8~1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俊偉,
申請(專利權)人:郭俊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5[中國|廣西]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