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教學教具,具體的說是一種結構簡單、觀察直觀的多功能科普地球儀。
技術介紹
地球儀是學生們上地理課和小學科學課程必不可少的教具之一,但現有的地球儀功能單一,只能夠比較直觀的查看地理位置,無其他附屬功能,只能夠提供簡單的平面展示作用,眾所周知,地球儀上的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為23°沈’,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的時候學生會覺得較為抽象,而且數字不能較為直觀的記憶,延緩教師的教學進度,降低教師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科普地球儀。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多功能科普地球儀,其結構包括展示球體,所述展示球體通過固定架安裝在半圓儀托架上,該托架通過支撐桿連接有底座, 上述支撐桿的上部設置一豎直標線,該標線所指半圓儀的刻度為23°沈’。所述的支撐桿為伸縮桿。所述的底座內部中空并在其前部開有開口,在該底座的空腔內放置有儲物轉盒。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多功能科普地球儀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等特點,通過標線能夠直觀讀出地球偏轉的角度為23°沈’;在底座上設置有可儲物的旋轉式盒體,方便儲存教學用品;支撐桿設計成伸縮桿的樣子,使該地球儀高度可調,使學生能夠直觀準確的觀察,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適用范圍廣泛,可應用于地理、小學科學等教學中。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分別表示1、托架,2、標線,3、底座,4、開口,5、轉盒,6、支撐桿,7、固定架,8、展示球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多功能科普地球儀作以下詳細說明。如附圖1 ...
【技術保護點】
1.多功能科普地球儀,包括展示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球體通過固定架安裝在半圓儀托架上,該托架通過支撐桿連接有底座,上述支撐桿的上部設置一豎直標線,該標線所指半圓儀的刻度為23°26’。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