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能量交換芯體和能量交換板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5411993 閱讀: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和一種能量交換板,涉及空調及通風設備領域,為能夠提高能量交換率而設計。所述能量交換板包括板體,所述板體中部為波浪狀結構,其周圍為平面結構,所述波浪狀結構由所述板體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凹槽所構成,所述板體正面上的凹槽為排風通道或送風通道,所述板體背面上的凹槽為送風通道或排風通道,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所述能量交換芯體由所述能量交換板堆疊而成,且能夠在堆疊起來的各所述能量交換板之間設置隔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用于進行能量交換。(*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及通風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和一種能量交換板。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進步,空調及通風設備越來越多的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空調及通風設備的作用是排出室內的污濁空氣,并吸入室外的新鮮空氣,以補充室內的氧氣,維持室內的空氣密度。但是,室內空氣和室外空氣之間具有一定的溫度差,為保持室內空氣溫度不變,節約能源消耗,在空調及通風設備中設有能量交換裝置,以回收利用室內排出的空氣中所攜帶的能量。能量交換芯體是能量交換裝置的核心,在通風換氣的過程中,能量交換芯體通過設在其中的能量交換板,能夠將室內排出的空氣中所攜帶的能量轉移到室外送進的空氣中,實現能量的回收利用。能量的回收率取決于能量交換芯體的能量交換率,而在能量交換芯體的截面積相同的情況下,能量交換率又與所述能量交換芯體的能量交換面積有關,能量交換面積越大,能量交換率也就越高。目前的能量交換芯體由能量交換板和支板間隔堆疊而成,如圖1所示,第一能量交換板101、第二能量交換板102、第三能量交換板103均為平面結構,用于進行能量交換,第一支板201、第二支板202均為波浪狀結構,用于支撐各能量交換板。設定第一能量交換板101和第二能量交換板102之間的部分為排風區域-->401,圖1中朝向紙外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排風的方向,則第二能量交換板102和第三能量交換板103之間的部分為送風區域402,圖1中朝向紙內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送風的方向。反之,也可設定第一能量交換板101和第二能量交換板102之間的部分為送風區域,則圖1中朝向紙外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送風的方向,第二能量交換板102和第三能量交換板103之間的部分為排風區域,則圖1中朝向紙內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排風的方向。該能量交換芯體工作時,排風區域401中的排風與送風區域402中的新風通過第二能量交換板102進行能量交換,第二能量交換板102為平面結構,排風區域401和送風區域402之間具有一個能量交換面300,這種能量交換方式稱為單面能量交換,能量交換面積小,能量交換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其能夠提高能量交換率。為解決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包括至少兩塊呈堆疊設置的能量交換板,在所述各能量交換板上設有一預定區域,所述預定區域內的板體為波浪狀結構,所述預定區域周圍的板體為平面結構;所述波浪狀結構由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凹槽所構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閉的端面;在所述堆疊設置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其中,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其中,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具體為: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位于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空間和位于下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空間形成排風通道或送風通道;位于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側壁和位于下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側壁之間的空間形成送風通道或排風通道;且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或者,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之間設有平面隔板。設置所述平面隔板后,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具體為:所述平面隔板與位于其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之間的空間形成排風通道或送風通道;所述平面隔板與位于其下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之間的空間形成送風通道或排風通道;且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所述凹槽的截面幾形狀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圓弧形。所述能量交換芯體的材料為鋁箔、塑料、紙張或有機膜。所述能量交換芯體的外部輪廓形狀為正方形、長方形、五邊形、六邊形。本技術能量交換芯體,其排風區域分為多個排風通道,其送風區域分為多個送風通道,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這種結構增加了能量交換面積,提高了能量交換率。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量交換芯板,其能夠使能量交換率得到提高。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能量交換板,在所述能量交換板上設有一預定區域,所述預定區域內-->的能量交換板為波浪狀結構,所述預定區域周圍的能量交換板為平面結構;所述波浪狀結構由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凹槽所構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閉的端面;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為排風通道或送風通道,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為送風通道或排風通道;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所述凹槽的截面幾何形狀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或圓弧形。所述能量交換板的材料為鋁箔、塑料、紙張或有機膜。本技術能量交換板,其板體上的排風通道被相鄰的送風通道所包圍,其板體上的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排風通道所包圍,這種結構增加了能量交換面積,提高了能量交換率。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的能量交換芯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能量交換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能量交換板的截面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能量交換板的凹槽截面形狀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由能量交換板堆疊構成的能量交換芯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由能量交換板和隔板堆疊構成的能量交換芯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和一種能量交換板,其能夠提高能量交換率。-->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能量交換芯體和能量交換板進行詳細描述。結合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的能量交換板1,在能量交換板1上設有一預定區域,該預定區域內的能量交換板1為波浪狀結構11。波浪狀結構11由設在能量交換板1正面的凹槽13和背面的凹槽14所構成,凹槽13和凹槽14交錯平行設置,凹槽13的端部具有封閉的端面16,凹槽14具有封閉的端面15。波浪狀結構11周圍的能量交換板為平面結構12,平面結構12將能量交換板1分為上下兩部分,設平面結構12以上的部分為排風區域,則平面結構12以下的部分為送風區域。在所述排風區域中通入排風時,圖3中朝向紙外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排風的方向,所述排風能夠通過凹槽13,而由于端面15的阻擋,所述排風卻無法通過凹槽14,此時凹槽13為排風通道。在所述送風區域中通入送風時,圖3中朝向紙內的箭頭所示的方向為送風的方向,所述送風能夠通過凹槽14,而由于端面16的阻擋,所述送風卻無法通過凹槽13,此時凹槽14為送風通道。這樣,由于端面15和端面16作用,所述排風通道凹槽13中的排風和所述送風通道凹槽14中的送風不會產生竄風現象。排風通道凹槽13被相鄰的送風通道凹槽14所包圍,送風通道凹槽14被相鄰的排風通道凹槽13所包圍,因此,排風通道凹槽13中的排風和送風通道凹槽14中送風通過凹槽13和凹槽14的側壁進行能量交換,與現有的能量交換板的平面結構相比,在所述各能量交換板跨度相同的情況下,能量交換板1的波浪狀結構11增大了能量交換面積,提高了能量交換率。反之,能夠設平面結構12以上的部分為送風區域,平面結構12以下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包括至少兩塊呈堆疊設置的能量交換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能量交換板上設有一預定區域,所述預定區域內的板體為波浪狀結構,所述預定區域周圍的板體為平面結構;所述波浪狀結構由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凹槽所 構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閉的端面; 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其中,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量交換芯體,包括至少兩塊呈堆疊設置的能量交換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能量交換板上設有一預定區域,所述預定區域內的板體為波浪狀結構,所述預定區域周圍的板體為平面結構;所述波浪狀結構由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間隔設置的凹槽所構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閉的端面;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其中,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交換芯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具體為: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位于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空間和位于下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空間形成排風通道或送風通道;位于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側壁和位于下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正面上的凹槽側壁之間的空間形成送風通道或排風通道;且所述排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送風通道所包圍,所述送風通道被相鄰的所述排風通道所包圍。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交換芯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之間設有平面隔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交換芯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疊設置的各能量交換板中形成有排風通道和送風通道具體為:所述平面隔板與位于其上層的所述能量交換板背面上的凹槽之間的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昝耀輝,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環都人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聊天APP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视频97免费|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av无码无片久久96|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国产高清无码毛片| 久久伊人亚洲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