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膨脹度和最大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號替代煤種;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組合替代所用肥煤。本方法可解決肥煤在煉焦配煤中的可替代問題能節約優質煉焦煤資源,促進焦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煉焦配煤
,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我國煤資源豐富,但強粘結性的優質煉焦煤資源緊缺。強粘結性的肥煤僅占煉 焦煤總量的10%左右,而氣煤和1/3焦煤約占煉焦煤總量的46%以上、焦煤占煉焦煤總 量的17.57%,瘦煤約占煉焦煤總量的16%。我國多數焦化企業在配煤煉焦中,肥煤配比一般在20%以上,與占煉焦煤總量 的10%左右的肥煤資源量相矛盾,不利于焦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在煉焦配煤中肥煤的替代方法來解決肥煤資源量與配煤 煉焦中肥煤配比之間的矛盾。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解決肥煤資源量與配煤煉焦中 肥煤配比之間的矛盾。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驟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顯微結構 組成;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膨脹度和 最大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1 = F1 (I-Ib1-HZb1 (HL1-Lf]/ L1Ml-IV1-VfIzV1),其中,X1為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F1為所用肥煤的配比 (%), bf、Lf、Vf分別為所用肥煤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bp L1, V1分別為替代煤種1#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 );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號替代煤 種;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2 = F1-X1,其中,X2為二號替 代煤種的替代比例(%);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進行配煤, 以替代所用肥煤。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一號替代煤種為氣肥煤,二號替代煤種為成焦 顯微結構與所用肥煤相近的1/3焦煤。經實驗,本方法得到的兩種煤組合起來能替代肥煤在配煤中的作用,因此本方 法可解決肥煤在煉焦配煤中的可替代問題,能節約優質煉焦煤資源,促進焦化行業的可 持續發展。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專利技術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圖1,本專利技術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i,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 顯微結構組成;步驟S2,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 膨脹度和最大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步驟S3,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1 = F1(I-IbfbfIZb1) (I-IL1-LfIzX1) (l—IVfVdAO (1),其中,X1為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 ),F1為所用肥煤的配比(% ),bf、Lf、Vf分別為所用肥煤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bp L1, V1分別為替代煤種1#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 ),步驟S4,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 號替代煤種;步驟S5,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2 = FrX1 (2),其中,X2為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步驟S6,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進 行配煤,以替代所用肥煤。經實驗,本專利技術替代肥煤的方法得到的兩種煤組合起來具有較好的流變性、膨 脹性,成焦后焦炭顯微結構組成中有一定比例的粗粒鑲嵌,能替代肥煤在配煤中的作 用,因此本方法可解決肥煤在煉焦配煤中的可替代問題,能節約優質煉焦煤資源,促進 焦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適用于無型煤、無調濕和搗固煉焦 的工藝條件。另外,所述一號煤種可以為氣肥煤,所述二號替代煤種可以為成焦顯微結構組 成與所用肥煤相近的1/3焦煤。下面以一個具體實例說明本方法組合替代肥煤的原理。原始配煤方案氣煤5%,肥煤20%,1/3焦煤20%,焦煤45%,瘦煤10%。按此方案配煤在6m焦爐得到的焦 炭質量為抗碎強度(M40) 82%,耐磨強 度(MlO) 6.8%,熱反應后強度(CSR) 64.5%。上述配煤方案中肥煤用量為20%,本專利技術方法可以用8%的氣肥煤和12%的成焦顯微結構與所用肥煤相近的1/3焦煤替代,得到新的配煤方案氣煤5%,氣肥煤8%,1/3焦煤32%,焦煤45%,瘦煤10%依此方案配煤在6m焦爐得到的焦炭質量為抗碎強度(M40) 81.5%,耐磨強 度(MlO) 6.3%,熱反應后強度(CSR) 65.4%。以上結合最佳實施 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 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權利要求1.,包括如下步驟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膨脹度和最大 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1 = Fi(1-|b1-bf|b1)(1-|L1-Lf|/L1) (1-|V1-Vf|V1),其中,X1為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F1為所用肥煤的配比(%), bf、Lf、Vf分別為所用肥煤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bp L1, V1分別 為替代煤種1#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 );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號替代煤種; 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2 = F1-X1,其中,X2為二號替代煤 種的替代比例(% );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組合替代所用肥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號替代煤種為氣肥 煤,所述二號替代煤種為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肥煤相近的1/3焦煤。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包括如下步驟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膨脹度和最大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號替代煤種;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組合替代所用肥煤。本方法可解決肥煤在煉焦配煤中的可替代問題能節約優質煉焦煤資源,促進焦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文檔編號C10B57/04GK102010736SQ20101058360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0日專利技術者付連春, 劉尚超, 宋子逵, 常紅兵, 張前香, 張雪紅, 薛改鳳, 陳鵬, 項茹, 魏松波, 鮑俊芳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替代肥煤的配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獲取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和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確定一種中低變質程度的、粘結指數與所用肥煤的粘結指數相近的、膨脹度和最大基氏流動度及揮發份均大于所用肥煤的一號替代煤種;計算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1]=F↓[i](1-|b↓[1]-b↓[f]|b↓[1])(1-|L↓[1]-L↓[f]|/L↓[1])(1-|V↓[1]-V↓[f]|V↓[1]),其中,X↓[1]為一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F↓[i]為所用肥煤的配比(%),b↓[f]、L↓[f]、V↓[f]分別為所用肥煤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b↓[1]、L↓[1]、V↓[1]分別為替代煤種1#的膨脹度、最大基氏流動度/揮發份(%);確定一種成焦顯微結構組成與所用肥煤的成焦顯微結構組成相近的二號替代煤種;計算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計算公式為:X↓[2]=F↓[i]-X↓[1],其中,X↓[2]為二號替代煤種的替代比例(%);根據一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以及二號替代煤種及其替代比例組合替代所用肥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改鳳,付連春,魏松波,項茹,鮑俊芳,陳鵬,常紅兵,宋子逵,張前香,張雪紅,劉尚超,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