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具有一個9字形導軌(1)和可在導軌中運走的刀片(8),9字形導軌由剖面均呈弧形的9字形蓋殼(2)及底殼(3)經緊固件固定而成;導軌的內部呈圓管形,其頭部的環軌(4)有走刀環口(6),蓋殼(2)的直軌部開有長槽口(7);放置在導軌中的刀片(8)為一細長的彈性金屬薄片,其頭部有一個向內稍彎的引導頭(9)和小刀(10),小刀(10)的刀刃伸出在走刀環口(6)外,其未端的刀柄(11)伸出在長槽口(7)外。(*該技術在200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是一種眼科手術刀,專用于白內障現代囊外摘除術及人工晶體植入術,用于切割晶狀體前囊膜,為在晶狀體囊袋內植入人工晶體創造良好條件。目前的白內障手術中,晶狀體前囊膜切口方法有“截囊法”和“撕囊法”,“截囊法”是用截囊針截囊,即用截囊針在晶狀體前囊膜上戳破約40個點孔,就像二張郵票之間的點孔線一樣。此法切口,費時費力,切口不平整呈鋸齒狀(見圖9),囊膜易向赤道部撕裂而造成人工晶體植入困難及人工晶體偏位。采用“撕囊法”就是用“撕囊鑷子”進行手術,不僅需要較高級的手術顯微鏡,更需要有較高的手術技巧,且存在撕囊口大小不易控制的弊端。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晶狀體切囊手術刀,其刀刃為游刃,可沿著一個設定的環軌中進行限定性運走,從而對晶狀體前囊按手術所需的口徑作出環形切囊,其切口光滑平整,大小一致。本技術通過如下技術實現本技術的主要技術特征是具有一個9字形導軌和可在導軌中運走的刀片。9字形導軌由一個剖面呈弧形的9字形蓋殼與一個剖面呈弧形的9字形底殼相合、經緊固件固定而成。導軌的內部呈圓管形,但其頭部的環軌有一個走刀環口,在蓋殼的直軌部開有一長條形的槽口。有一個由彈性金屬薄片制成的細長刀片,刀片的頭部有一個向內稍彎的引導頭和小刀,刀片的未端有一個刀柄,刀片放置在導軌中隨導軌呈9字形盤曲,小刀的刀刃伸出在走刀環口外,刀柄則伸出在長槽口外面。為了手術操作上的方便,在導軌的直軌部裝有一個可移動的小手柄,小手柄與刀柄固定連接,以便抽刀。在導軌的未端還裝有大手柄,以便執刀。本手術刀的使用方法是手術前用裂隙燈檢查晶狀體核大小,選擇走刀環口直徑相應的手術刀,將環軌部輕輕按在晶狀體前囊膜上,先向前推動小手柄1-2mm,使月芽形小刀的刀尖刺破囊膜,然后輕輕向后抽動小手柄,小刀便沿著環口運走,其刀刃便將晶狀體前囊膜切成一個環形切口,完成一個理想的切口術。本技術的優點十分突出。手術刀以其走刀環口的直徑不同組成一套系列手術刀,視晶狀體核之大小選擇應用,瞬間即可完成一個大小合適,刀口光滑的環形切口,手術簡單,快捷,易于操作,可靠性強,每個眼科醫生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手術刀的刀片可以更換,只須將導軌的蓋、底分開,便可更換刀片,延長了手術刀的使用壽命。下面以附圖和實施例對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外形結構示意圖2為底殼結構示意圖;圖3為蓋殼及放置其內的刀片結構示意圖;圖4為導軌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環軌A-A向剖視圖;圖6為刀片結構示意圖;圖7為小手柄結構示意圖;圖8為手術情況示意圖;圖9為采用“截囊法”手術的切口示意圖;圖10為采用本手術刀手術切口示意圖。實施例9字形導軌(1)由9字形蓋殼(2)和9字形底殼(3)上下相合,經螺釘(14)緊固、定位卡凸(15)卡緊而成,(見圖1、圖2、圖3、圖4)。導軌(1)可分為環軌(4)和直軌(5)兩部分,導軌的內部呈圓管形,但有兩處開有口子。為示出蓋殼(2)內部放置刀片(8)的構造,圖2、圖3、圖4所示的蓋殼(2)和底殼(3)的上、下位置顛倒,圖5也隨圖4作反向示出。圖1示出了蓋殼(2)在上的手術刀外形結構,此時其走刀環口(6)向下,其截面呈“ ”形,環軌(4)的截面直徑為0.7mm。底殼(3)的環軌部(17)合在蓋殼(2)的環軌部(16)的外側,即底殼的環軌部(17)構成環軌(4)的外壁,蓋殼的環軌部(16)構成環軌(4)的內壁。且蓋殼的環軌部(16)的弧度大于底殼環軌部(17)的弧度,兩者相合后的總弧度小于360°,此缺口便形成了環軌(4)的走刀環口(6)。走刀環口(6)的直徑可分別為5mm、5.5mm、6mm、6.5mm,為不同大小的晶狀體核提供了大小不同的手術刀。蓋殼(2)的直軌部開有長條形槽口(7),槽口部的截面呈“ ”形,其余之處的截面呈“O”形,截面直徑約1mm。刀片采用寬0.3mm的細長彈性金屬薄片磨制而成。引導頭(9)的前端略向內彎,小刀(10)呈月芽形,引導頭(9)起引導月芽形小刀(10)運走,并對小刀(10)定位防止其跳槽的作用。月芽形小刀可由彈性鋼片直接磨制,或由硬質不銹鋼片點焊上去,也可采用鉆石刀或寶石刀,將其固定于刀片頭部即可。刀片的未端是刀柄(11)。刀片的頭部及部分中部盤曲在導軌環軌(4)中,部分中部及未端則在直軌內,刀柄伸出在長槽口(7)外。小手柄(12)由薄鋼片壓制而成,套于直軌外,可防止刀片跳槽,后部的耳狀凸起可通過螺釘與刀柄(11)固定,也以螺釘將小手柄(12)的柄把固定。手術刀的直軌未端處固定有大手柄(13),它與直軌呈135°左右的夾角,以便執刀。權利要求1.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具有一個9字形導軌(1)和可在導軌中運走的刀片(8),9字形導軌由剖面均呈弧形的9字形蓋殼(2)及底殼(3)經緊固件固定而成;導軌的內部呈圓管形,其頭部的環軌(4)有走刀環口(6),蓋殼(2)的直軌部開有長槽口(7);放置在導軌中的刀片(8)為一細長的彈性金屬薄片,其頭部有一個向內稍彎的引導頭(9)和小刀(10),小刀(10)的刀刃伸出在走刀環口(6)外,其未端的刀柄(11)伸出在長槽口(7)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蓋殼(2)環軌的弧度大于底殼(3)環軌的弧度。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導軌(1)的未端裝有大手柄(13),導軌(1)的直軌(5)外裝有可移動小手柄(12),它與刀柄(11)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蓋殼(2)與底殼(3)相合的緊固件是螺釘(14)和定位卡凸(15)。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晶狀體切囊游刃手術刀,其特征是蓋殼(2)與底殼(3)相合的緊固件是螺釘(14)和定位卡凸(15)。專利摘要本技術是專用于白內障手術中晶狀體前囊膜切口的手術刀。它具有一個9字形導軌和可在導軌中運走的刀片。導軌由蓋殼、殼底相合、固定而成,內部為圓管形,但環軌開有走刀環口,蓋殼的直軌部開有槽口。放置在導軌中的刀片為細長彈性金屬薄片,其頭部有引導頭和小刀,小刀的刀刃伸出在走刀環口外,末端的刀柄伸出在長槽口外。導軌的末端裝有大手柄,直軌外裝有與刀柄固定連接的可移動小手柄。使用本手術刀可以在瞬間完成一個大小合適,刀口光滑的環形切口。手術簡單、快捷,可靠性強。文檔編號A61F9/00GK2210639SQ9423950公開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199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1994年10月21日專利技術者王立新 申請人:王立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立新,
申請(專利權)人:王立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