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空調通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連接相通,所述新風支管、出風地盒置于居室地板下方,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向上與地板面持平連接。所述新風支管呈扁平矩形結構。材質為硬質消音塑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地面送風送入的新風使人們活動區氣流空氣新鮮,新風逐漸上移至上層成為污濁氣體排出室外。“下送上回置換通風”模式的排污能力優于“上送上回混合通風”模式,新風利用率高,污濁空氣排放徹底,避免了病菌傳播,為居室和辦公場所提供了優良的空氣品質,有利于身體健康。(*該技術在202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空調通風
,涉及一種空調送風管路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地 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空調通風系統都是采用上送上回的氣流組織形式。無論壁掛式空調、立式 空調、還是中央空調,送風管一般是吊空架設的,結構按輕質要求設計,空調的送風管和回 風管幾近同一層面,即氣流采用上送上回的方式。而上送上回的通風時,干凈空氣由房間頂 部送入室內,與室內空氣充分混合、稀釋污染,最后由房間頂部排出室外。整個室內氣流充 分混合,室內空氣各處污染程度基本一致。空調運轉產生的干凈空氣有相當部分用于稀釋、沖淡室內的污染空氣,造成能源 的浪費;同時,居室內、或辦公場所,人們反復呼吸的是室內半污染空氣,空氣質量遠不如室 外自然通風,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健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針對
技術介紹
所述不足,提供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新 風由下向上逐層移動,到上層將污濁氣體排出室外,使人們活動區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避免 病菌交叉傳播。為達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 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 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連接相通,所述出風地盒一側面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所述 出風底盒配套使用,卡套扣合式連接。所述新風支管的出風口與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呈90°角。所述新風支管呈扁平矩形結構。所述新風支管材質為硬質消音塑料。與所述靜壓箱分配器新風支管接口連接的新風支管、出風地盒置于居室地板下 方,出風口向上,且與地板面持平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地面送風送入的新風使人們活動區氣流空氣新鮮,新 風逐漸上移至上層成為污濁氣體排出室外。“下送上回置換通風”模式的排污能力優于“上 送上回混合通風”模式,新風利用率高,污濁空氣排放徹底,避免了病菌傳播。本技術一 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以人為本,為居室和辦公場所提供了優良的空氣品質,有利于身 體健康。扁平送風支管的應用也節省了房間層高;硬質消音塑料材質具有極好的消音功能 和較好的降噪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負載能力。附圖說明以下通過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一種地板新風送風管路結構示意圖。圖中,1-新風主管接口(接新風機);2-靜壓箱分配器;3-新風支管接口 ;4-新風 支管;5-送風口 ;6-出風地盒。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 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 連接相通,所述出風地盒一側面置有出風口。所述新風支管的出風口與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呈90°角。所述新風支管呈扁平矩形結構,高度為3_5cm,節省房間層高。所述新風支管材質為硬質消音塑料,噪音小、無泄漏。所述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的安裝方法,將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 機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室外常規連接,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靜壓箱分配器新風支管連 接口連接的新風支管、出風地盒置于居室地板下方,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向上與地板面 持平連接。所需的新風要經過具有全熱回收功能的除濕新風機處理,空氣全熱交換器內置于 新風機中,利用其回收排風中的冷量,從而減少新風機負荷。同時除濕新風機也會對新風進 行過濾、凈化、降溫等處理。除濕新風機的冷量由地源熱泵機組提供。地源熱泵高效節能, 其可夏季制冷冬季制熱,因此用地源熱泵作為新風處理的終端亦可實現冬季送暖新風的功 能。靜壓箱分配器之前的新風主管以及靜壓箱分配器安裝在室外,室外新風機送風主 管與圖1所示的新風主管接口連接,通過靜壓箱分配器與室內扁平新風支管相連。靜壓箱 分配器兼具靜壓與分配氣流的作用。將扁平送風支管布置在室內地板下。出風底盒的下部 與扁平送風支管持平,也在地板下,但其上部穿過地板與送風口相接。本技術下送上回的置換新風模式與傳統空調的上送上回模式有很大不同。本 技術所有房間新風均從地板送出充滿整個房間。隨人體和室內其他熱源加熱新風產生 上升氣流,在后繼送風的推動和室內熱源產生的熱對流氣流的卷吸提升作用下,由下至上 流動,形成室內空氣運動的主導氣流,最后到達房間頂部,再從排氣口排除室外。這種方式 產生的氣流帶著新鮮空氣進入人的鼻腔,并將上層污濁氣體排除室外。新風利用率高,污濁 空氣排放徹底,避免了病菌的交叉傳播,有有利于身體健康。權利要求1.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管路相接的靜 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連接相通,所 述出風地盒一側面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所述出風底盒配套使用,卡套扣合式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支管的出 風口與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呈90°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支管呈扁 平矩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支管材質 為硬質消音塑料。專利摘要本技術屬空調通風
,涉及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連接相通,所述新風支管、出風地盒置于居室地板下方,所述出風地盒的出風口向上與地板面持平連接。所述新風支管呈扁平矩形結構。材質為硬質消音塑料。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地面送風送入的新風使人們活動區氣流空氣新鮮,新風逐漸上移至上層成為污濁氣體排出室外。“下送上回置換通風”模式的排污能力優于“上送上回混合通風”模式,新風利用率高,污濁空氣排放徹底,避免了病菌傳播,為居室和辦公場所提供了優良的空氣品質,有利于身體健康。文檔編號F24F13/02GK201827997SQ20102055191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專利技術者孫生根, 張淑勇 申請人:上海克絡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面送風空調管路裝置,包括熱泵機組、新風機和與所述新風機管路相接的靜壓箱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壓箱分配器與新風支管、出風地盒依次管路連接相通,所述出風地盒一側面置有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所述出風底盒配套使用,卡套扣合式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生根,張淑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克絡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