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成牙列系列新產品,是鑲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的新產品。該產品上、下牙列均由中切牙、例切牙、尖牙、第一雙尖牙、第二雙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組成。其特點是上、下牙列均是按排牙要求連接為一體組成的預成牙列系列產品。使用時,可以根據患者口形,選用適當牙列。該產品結構簡單,相復方便,硬度高、強度大、光澤好,深受術者和患者歡迎。(*該技術在200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鋃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的予成牙列,是一種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目前在鋃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時,需用單個假牙逐一排列,操作復雜,費時,費力,患者疼苦,不能滿足廣大術者和患者的要求。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予成牙列系列產品,用以克服上述鋃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的不足。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上牙列整體和下牙列整體均為半橢園形,上、下牙列均為14個連在一起的假牙。上牙列有中切牙2個,側切牙2個,尖牙2個,雙尖牙4個,磨牙4個。4個磨牙大于4個雙尖牙。磨牙、雙尖牙直徑均粗于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但短于后者。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為半園柱形,直徑細于磨牙和雙尖牙但長于磨牙和雙尖牙。下牙列亦然。上、下牙列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靠近牙托一端為尖面、牙 端為偏平面。上牙列上的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大于下列上的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本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制作方便。硬度高,光澤好,減少子修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的時間,且使患者舒適耐用,減少了痛苦。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牙列系列產品中的一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上牙列圖;圖2是本技術的下牙列圖3是本技術的上下牙列咬合圖;如圖1-3,左右對稱,以一側為例,圖中(1)中切牙;(2)側切牙;(3)尖牙;(4)第一雙尖牙;(5)第二雙尖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整個牙列 互相連接為一體。中切牙(1)、側切牙(2)、尖牙(3)為半園柱形,第一雙尖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為園柱形。第一雙尖牙(4)和第二雙尖牙(5)直徑細于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但粗于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長于第一雙尖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靠近牙托部為尖形,靠近牙頜面為扁平面。第一雙尖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兩頭均呈平面形。下牙列亦然。但上牙列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要大于下牙列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上下牙列均為刃性好的口腔專用材料制作而成。使用時根據患者的口形,選用適當系列的牙列產品,配上牙托即可使用。權利要求1.一種由中切牙(1)、側切牙(2)、尖牙(3)、第一雙切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組成的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其特征在于上下牙列均為連接在一起的整體,且均為半橢園形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其特征在于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為半園柱形,且靠近牙托一面為尖形,牙面為偏平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其特征在于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第一雙尖牙(4)和第二雙尖牙(5)為園柱形,直徑的關系是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粗于第一雙尖牙(4)和第二雙尖牙(5),第一雙尖牙(4)和第二雙尖牙(5)粗于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但中切牙(1)、側切牙(2)和尖牙(3)長于第一雙尖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其特征在于上牙列中切牙、側切牙和尖牙大于下牙列的中切牙、側牙和尖牙。專利摘要一種預成牙列系列新產品,是鑲復全口牙和大部分缺牙的新產品。該產品上、下牙列均由中切牙、例切牙、尖牙、第一雙尖牙、第二雙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組成。其特點是上、下牙列均是按排牙要求連接為一體組成的預成牙列系列產品。使用時,可以根據患者口形,選用適當牙列。該產品結構簡單,相復方便,硬度高、強度大、光澤好,深受術者和患者歡迎。文檔編號A61C13/00GK2081718SQ9021658公開日1991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1990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1990年7月19日專利技術者朱天杰 申請人:朱天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中切牙(1)、側切牙(2)、尖牙(3)、第一雙切牙(4)、第二雙尖牙(5)、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組成的予成牙列系列新產品,其特征在于上下牙列均為連接在一起的整體,且均為半橢園形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天杰,
申請(專利權)人:朱天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3[中國|河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